逆转录病毒

✍ dations ◷ 2025-07-17 09:48:38 #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病毒科(学名:Retroviridae)又称“反转录病毒科”,分为双链DNA逆转录病毒和正链RNA逆转录病毒。它们增殖时都有将遗传物质RNA逆转录为DNA的过程(前者逆转录反链RNA,后者逆转录正链RNA),多具有逆转录酶。本文主要介绍正链RNA逆转录病毒。于1908年于丹麦证明、1911年于美国进行人工实验证实此病毒科之存在。逆转录病毒大小约为100nm(70~110nm,有时至200nm),外面为一层具有表面突起的脂蛋白套膜。套膜内有一二十面体的衣壳(capsid),核蛋白衣内有一螺旋结构的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当以负染色电子显微镜观察时,许多逆转录病毒,尤其是引起动物白血病及肿瘤者,都是多形性病毒颗粒,对渗透压的改变非常敏感,当样品处理时常会使病毒破碎。此科的亚科致肿瘤RNA病毒(Oncovirinae),可于许多细胞内繁殖达到很高的力价而不改变细胞的性状。尤其是在薄切片时经常可看到直径为85~110nm的C颗粒,大部分哺乳动物都有相关的C颗粒。逆转录病毒一般在其外壳外还有一层脂肪。在薄切片时,C颗粒因其核心壳(core shell)及其染色较深的衣壳呈同心状排列而类似靶心。B型致肿瘤RNA病毒如鼠乳房瘤病毒(mouse mammary tumor virus),因其病毒核心位置较偏而与C型不同,其与外壳间有一电子透明的空间。B型致肿瘤RNA病毒于负染色时较C型稳定而不易破碎。A型颗粒为圆形或油炸甜圈饼形中心为电子透明,直径约75nm常存在于细胞质高尔基体附近或内质网之空隙内(cisternae of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逆转录病毒至少含下列三种基因:大多数逆转录病毒造成的疾病都是比较慢性的,有些病毒虽然不直接导致疾病,但可以导致癌症,有些病毒可以在其基因插入细胞基因内而不导致疾病。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有许多逆转录病毒将它们的基因插入人的基因内并成为人的基因的一部分。在感染受害细胞时,逆转录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如下: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可分为二类:在台湾,家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es),猫白血病病毒(Feline leukemia virus 1996),牛白血病病毒(Bovine leukemia virus),羊关节炎脑炎病毒(caprine arthritis-encephalitis virus 1984),马传染性贫血症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1992),均为台湾重要的疾病,感染情形非常普遍。δ逆转录病毒属的致瘤病毒可以导致癌症,如白血病等。它们含有癌基因(oncogene)。目前已发现35种致癌病毒,能在禽类与老鼠身上造成恶性疾病。在人类目前只有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一型(HTLV-1),能造成成人急性T细胞淋巴性白血病(ATLL)。此病毒可经由输血、性行为或哺乳传染,在日本南部的九州及冲绳为地区性流行。每20名感染者中约有一名会发病,平均在感染后30-50年间。ATLL的表现除了白细胞增加外,皮肤表现亦为特征,其细胞具有多型性且多叶的细胞核,有“花细胞”之称。由于逆转录过程比较不稳定,因此逆转录病毒的变异过程比较快。这使研究针对逆转录病毒的免疫抗体的过程非常困难。大多数针对逆转录病毒的治疗方法(比如目前拥有的针对艾滋病的药物)主要是针对病毒的逆转录过程。但由于病毒迅速的变异过程,病毒往往会很快就产生对药物的阻抗。医学导航: 病毒病病毒(蛋白质)/分类cutn/syst (hppv/艾滋病, 流感/疱疹/人畜共患)/人名体征药物(抗DNA, 抗RNA, 抗逆转录, 疫苗)

相关

  •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英语:malnutrition)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是指由不平衡饮食所造成的营养素缺乏、过剩、或比例失调。重要的营养成分包括:产生热量的蛋白质、脂质与糖类,还有不产生热
  • 外寄生虫感染外寄生物感染是指主要由外寄生物引起的寄生虫病。外寄生物即暂时或永久寄生于宿主体表的寄生物。例如:治疗外寄生物感染常使用杀外寄生虫药(英语:ectoparasiticide),以杀死外寄生
  • 290–319这是ICD码290–319列表:精神疾病。出处为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九版(ICD-9, 1977)。本列表基于1975年第九次修改会议作出的建议和第二十九届世界卫生大会的认可。Te
  • 预防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预防医学是指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来代替
  • 风湿病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风湿病学或称风湿病专科(英语:Rheumatol
  • 鼓膜鼓膜(Tympanic membrane)是分割外耳和中耳的薄膜。鼓膜是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获取空气中的声音,并将之传递给中耳中的听小骨。在听小骨中,直接与鼓膜相连的是锤骨。鼓膜的破裂或
  • 纳米比亚嗜硫珠菌Template:Taxobox and拆除 纳米比亚嗜硫珠菌(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为革兰氏阴性的球状变形菌,发现于纳米比亚大陆架的海洋沉淀物中。它是目前发现最大的细菌,半径0.1~0.3 
  • 肠杆菌目肠杆菌目(学名:Enterobacterales)是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下的一个目,下属的种都是革兰氏阴性菌。2016年以前肠杆菌目下只有一个科,即肠杆菌科。2016年,Adeolu M基于全基因组系统发
  • 好氧好氧生物(英语:Aerobic organism,或 aerobe),又译为好气生物、耗氧生物、需氧生物,是能在有氧的环境中生存及生长的生物。好氧生物利用氧的化学反应来分解糖及脂肪,以获得能量。几
  • L型细菌L型细菌系一类在突变后细胞壁缺损的细菌,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煎蛋形的小菌落。L型细菌必须生活在高渗透压的环境中,否则就会裂解死亡。其细胞膨大,对渗透压十分敏感。其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