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煮

✍ dations ◷ 2025-10-21 19:11:54 #佃煮

佃煮(日语:つくだに)是一种传统日本家庭式烹调方式,亦可引伸为以这种方式所烹调出来的食品。佃煮一般都视为佐饭的配料,味道甘甜而带咸,这是因为在烹煮的过程中,调味料变得浓稠,令味道也较为浓郁突出。

在日本,很多食材都可以作为佃煮的主材料,较常使用的是海产,亦有使用植物或菇类,而远离海岸、或是位于山地的区域,甚至以昆虫作为材料。而调味料则是佃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们决定了制成品的最终味道,佃煮所需要的调味料,只是包涵了酱油和糖,有时也会加入昆布、味醂等以提升味道。

做法便是把食材和调味料一同放进煲里,并加入适量的水,利用慢火慢慢将煲内的水分收干为止,因为水分的蒸发和渗透压的原理,令调味更容易进入食物内,亦得出较浓郁的味道。

亦因为食材内的水分大部分都在烹调时流失,这反而更有助保存,只要用密封盒或存放于低温下,便能保存食物,不致变坏,佃煮曾经是日本军人在参战时的主要军粮。

至于商业用的制法,往往为了延长食用期,会加入稠化剂(英语:Thickening agent),并以真空处理后放置于低温环境中存放。

佃煮的由来有多种的说法,其中较多人接受的讲法,是源自现时东京都中央区的佃岛。江户时代德川家康把位于摄津国佃村的一批渔民移籍至江户隅田川的佃岛一带定居,相传渔民会自家制的一些腌制小鱼、贝类等海产,利用盐、酱油等材料去处理好并储存起来,万一遇上恶劣天气而不能出海时,他们仍能有食粮去应付,这便是佃煮的雏型。由于这种处理方法能延长食物的保存期,慢慢被流传开去,亦成为了江户地区庶民爱用的处理食物方法,其后更成为了各地到江户参勤交代的大名回乡时的土产手信。

除了上述的外,亦有下列几个说法:

相关

  • 受器在固态物理学中,受主是把一些物质参杂在半导体里,而让它变成p型半导体。比方说,当再有四个价电子的硅原子里面参杂只有三个价电子的铝或硼会再硅晶格里形成一个空穴,这些空穴会
  • 热液喷口海底热泉(hydrothermal vent)亦作海底热液系统(Submarine Hydrothermal System),是从海底喷出经由地热加热过的水及其裂缝喷发口。通常发现于火山活动频发、大陆板块移动的地区及
  • 跗节节肢动物的腿,是体节上的附属肢(简称附肢),通常用于行走。在英语中,节肢动物附属肢的许多术语源自于拉丁文,并且通常与用于描述骨头的术语相混淆。例如:coxa (底节或者髋关节)、tro
  • 拉姆·纳特·考文德拉姆·纳特·科温德(Ram Nath Kovind,1945年10月1日-)是现任印度总统,隶属印度人民党。科温德于1991年加入印度人民党。他于1994年至2006年担任联邦院议员。2015年至2017年期间担
  • 芦竹碱芦竹碱(英语:gramine)又名禾草碱,是一种吲哚族生物碱,有毒。
  • 热激蛋白热休克蛋白(英语:Heat shock proteins,又称热激蛋白,简称为HSP)是一类功能性相关蛋白质,当细胞受到升高温度或其他胁迫时它们的表达就会增长,可协助蛋白质正常折叠。这种表达的增长
  • 梁龙梁龙属(学名:Diplodocus)是蜥脚下目梁龙科下的一属恐龙,它的第一副化石是由塞缪尔·温德尔·威利斯顿(Samuel Wendell Williston)所发现。属名是由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 span class=nowrapCuTeOsub3/sub/span亚碲酸铜是一种无机化合物,难溶于水。亚碲酸铜可由硫酸铜和可溶性亚碲酸盐反应得到,如:亚碲酸铜难溶于水,强热分解:可以被碳还原为碲化铜(CuTe)。
  • 江萨·差玛南江萨·差玛南陆军上将(泰语:เกรียงศักดิ์ ชมะนันทน์;RTGS:Kriangsak Chamanan;1917年12月17日-2003年12月),泰国政治人物、退役将领,1977年至1980年任第40届泰
  • 叶调叶调(Yavadvipa,又译斯调、耶婆提)一名阎摩那洲(Yamanadvīpa),位于今天的爪哇岛,一说苏门答腊,或兼指爪哇、苏门答腊二岛。|史载,汉顺帝永建六年(131年)时,叶调国曾遣使东汉。此外,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