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火箭发动机

✍ dations ◷ 2025-09-13 11:51:40 #火箭发动机

F-1火箭发动机(以下简称F-1)是美国洛克达因公司设计制造的一款煤油液氧发动机,用于农神五号运载火箭(也称土星五号运载火箭)的第一级。F-1是投入使用过的推力最大的单喷嘴(单燃烧室)液体火箭发动机,也是仅次于俄罗斯RD-170的推力最大的液体引擎(RD-170发动机有4个燃烧室,一台涡轮泵和2个预燃室)。

洛克达因最初设计F-1只是出于美国空军在1955年提出的制造超大型火箭发动机的要求。公司最后设计出两个版本,一个E-1,一个更大的F-1。E-1虽然在静态点火试验中取得成功,但很快这款发动机被视为没有前途,而且有更强大的F-1存在,E-1计划被搁浅了。然而美国空军发现没有使用如此强大的发动机的必要,F-1的研究计划也随之中止。刚刚成立的NASA看中了这款发动机,并与洛克达因签约,要求尽快完成研发。1957年,发动机进行了局部试验,而整机的静态点火试验也在1959年3月取得成功。

F-1在随后七年的测试中,其燃烧不稳定性逐渐暴露出来,并可能导致灾难性事故。攻克这个技术难题的工作最初进展十分缓慢,因为这种故障的发生是不可预知的。最终,工程师们想出了解决办法,他们将少量的爆轰炸药放在燃烧室中,并在发动机运转时引爆炸药,以此测试燃烧室在压力变化时将作何反应。设计师随后测试了几种不同的燃料喷射器,并得到了最佳匹配方案。这个问题从1959年一直拖到1961年才算告一段落。

F-1以燃气发生器循环为基础。即在炉外燃烧室里燃烧一小部分燃料,以燃气驱动涡轮泵将燃料和氧化剂泵入主燃室。发动机的核心组件是推力室,燃料和氧化剂混合并燃烧产生推力。发动机顶部是一个半球形小室,即做输送液氧的歧管,也做万向轴承的支撑架,连接发动机和火箭箭体。小室之下是喷射器,用来混合燃料和氧化剂。一部分燃料从另一个歧管进入喷射器,另一部分燃料通过178根管道直接通入推力室,盘旋的管道形成了推力室的上半部分,还可以起到给推力室降温的作用。

燃料和液氧由不同的泵泵入,但泵由同一个涡轮驱动。涡轮转速为5,500 RPM,产生55,000制动马力(41 MW)。在此功率下,工作泵每分钟可以泵入15,471 加仑(58,564 升)煤油和24,811加仑(93,920升)液氧。涡轮泵被设计得可以应付严酷的温度环境:煤气的温度高达1,500 °F (816 °C),而液氧的温度低至-300 °F (-184 °C)。一些燃料煤油被充作涡轮的润滑剂和冷却剂。

推力室下方是喷嘴的延伸,大致延伸到发动机的一半长度位置。延伸部分将发动机的膨胀比从10:1提高到16:1。涡轮机排除的低温气体通过锥形歧管进入延伸部分,保护喷嘴在高温(5,800 °F, 3,200 °C)下不受损坏。

F-1每秒消耗3,945磅(1,789 kg)液氧,1,738磅(788 kg)煤油,产生1,500,000磅力(6.7 MN)的推力。在两分半钟的运转中,农神五号凭借F-1上升42英里(68 km)高度,达到6,164英里每小时(9,920 km/h)的速度。农神五号每秒的推进剂流量是12,710升,可以在8.9秒内清空一个容量110,000升的游泳池。每台F-1发动机的推力都比航天飞机上三台发动机总和还多。

来源:

F-1在阿波罗8号(SA-503)和阿波罗17号(SA-512)任务期间得到改进。因为随着任务的进展,农神五号的负荷也逐渐增大。每次任务对发动机的性能要求都略有差异,用于阿波罗15号的F-1发动机性能为:

发动机推力实测值与标称值有差异,阿波罗15号所用的发动机其起飞推力为7,823,000磅力(34.80 MN),而F-1的平均值是1,565,000磅力(6.96 MN)。

60年代,洛克达因在对F-1的持续研究之后,曾试图开发F-1A发动机,虽然二者外观相似,但F-1A比F-1更轻,且推力更大,可以满足阿波罗计划之后时期的农神五号需求,然而随着农神五号生产线的停产,研究终止。

当时有提议在诺瓦火箭的第一级使用八个F-1,从70年代至今,还不断有各种关于使用F-1来开发新型火箭的意见,但都未能成行。

F-1一直保持着最大推力液态发动机的地位,直到苏联的RD-170出现,但F-1在单喷嘴发动机领域的第一的位置依然没有动摇。

相关

  • 学名二名法(英语:Binomial Nomenclature,Binominal Nomenclature 或 Binary Nomenclature),又称双名法,依照生物学上对生物种类的命名规则,所给定的学名之形式,自林奈《植物种志》(1753
  • 乙醛乙醛,又称醋醛,属醛类,是一种具有分子式CH3CHO或MeCHO的有机化合物。由于在大自然当中存在广泛以及工业上的大规模生产,乙醛认为是醛类当中最重要的化合物之一。乙醛可存在于咖
  • 选择性剪接选择性剪接(英语:Alternative splicing;又称“可变剪接”)是基因表达的方式,在复杂的动物例如人类细胞是非常普遍的。真核细胞的基因序列中,包含了内含子(intron)与外显子(exon),两者交
  • 广西巡抚广西巡抚,明称巡抚广西地方,为明朝和清朝设立的一个巡抚职位。
  • 高等教育局高等教育局(葡文:Direcção dos Serviços do Ensino Superior, DSES)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负责辅助、跟进及发展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高等教育的政府部门。前身是1992
  • 刘庆宪刘庆宪,男,主任医师、教授,九三学社社员,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神经病
  • 浅灰香乳菇 Fr. (1818) (Fr.) P.Kumm. (1871) (Fr.) Kuntze (1891)蕈伞凸面浅灰香乳菇(学名:),俗称椰香乳盖(coconut scented milk cap),是一种担子菌门真菌,隶属于乳菇属。这种真菌是一种外
  • 伯多禄·波雷库·德里伯多禄·波雷库·德里(英语:Peter Poreku Dery;1918年5月10日-2008年3月6日)是天主教加纳籍执事级枢机及塔马利总教区总主教。德里于加纳出生。他于1951年2月​​11日晋铎。1958
  • 鲍承荫鲍承荫(?-?),字子传,山西潞安府长治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第三甲第二名进士。授中书舍人,改浙江道监察御史,为大名兵备副使,河南副使,山东参政,河南按察使,河南
  • 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阿列克谢耶夫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阿列克谢耶夫(俄语:Евге́ний Ива́нович Алексе́ев,1843年5月13日-1917年5月27日),一译阿列克塞耶夫,俄罗斯帝国海军将领,亚历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