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迪森-辛格问题

✍ dations ◷ 2024-12-23 14:07:22 #卡迪森-辛格问题

数学上,卡迪森-辛格问题(英语:Kadison–Singer problem)于1959年提出,有关泛函分析,问某个特定C*-代数上的任意线性泛函,延拓到另一个较大的C*-代数时,是仅有唯一的可能,抑或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延拓。2013年,问题得到解决,答案为肯定(即唯一)。

问题源出1940年代保罗·狄拉克对量子力学理论基础的研究。1959年,理查德·卡迪森(英语:Richard Kadison)与艾沙道尔·辛格给出严格的问题叙述。此后,发现纯数学、应用数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多个未解问题,皆与卡迪森-辛格问题等价。卡迪森、辛格,以及日后多个作者,都相信问题答案为否定(即不唯一),然而于2013年,亚当·马库斯(英语:Adam Marcus (mathematician))、丹尼尔·斯皮尔曼(英语:Daniel Spielman)、尼基·斯里瓦斯塔瓦(英语:Nikhil Srivastava)合著论文给出肯定的答案。翌年,三人因此获SIAM(英语: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颁发波利亚奖(英语:George Pólya Prize)。

马-斯-斯三氏皆为计算机科学家,本来并非研究C*-代数。:83马库斯甚至称自己在解决该问题后,“仍无法用C*-代数的语言来描述它”:86。解决问题的转捩点,是乔尔·安德森(Joel Anderson)将其重写成不牵涉C*-代数理论的等价形式。:84安德森于1979年证明,其“铺砌猜想”(英语:paving conjecture)与卡迪森-辛格问题等价。该猜想仅牵涉有限维希尔伯特空间的算子,而相比之下,原问题的空间则是无穷维。此后,亦有其他学者,如尼克·威佛(Nik Weaver),在有限维空间中,给出其他等价问法。威佛的版本吸引了马-斯-斯三氏研究。:85而此版本用交织多项式族(英语:interlacing family)获解决。

先引入若干定义:

由哈恩-巴拿赫定理, D ( 2 ) {displaystyle D(ell ^{2})} 上的任意泛函,必能延拓到 B ( 2 ) {displaystyle B(ell ^{2})} 上。卡迪森与辛格二人问,对于纯态,此延拓是否唯一。所以,卡迪森-辛格问题是要证明或否证以下命题:

D ( 2 ) {displaystyle D(ell ^{2})} 上的任意纯态 φ {displaystyle varphi } B ( 2 ) {displaystyle B(ell ^{2})} 上都存在唯一的态 ψ {displaystyle psi } ,使 ψ {displaystyle psi } 延拓 φ {displaystyle varphi } ,即两者限制到 D {displaystyle D} 时等同。

此命题已证为真。

卡迪森-辛格问题的答案为肯定,当且仅当以下铺砌猜想为真:

对任意的 ε > 0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0} ,存在正整数 k {displaystyle k} 使得:对每个 n {displaystyle n} ,以及对 n {displaystyle n} 维希尔伯特空间 C n {displaystyle mathbb {C} ^{n}} 上的每个线性算子 T {displaystyle T} (可视为 n × n {displaystyle ntimes n} 方阵),若其对角线全零,则存在某种方法将 { 1 , , n } {displaystyle {1,dots ,n}} 分划为 k {displaystyle k} A 1 , , A k {displaystyle A_{1},dots ,A_{k}} ,使得

此处 P A j {displaystyle P_{A_{j}}} 是正交投影,将 C n {displaystyle mathbb {C} ^{n}} (坐标以 1 , 2 , , n {displaystyle 1,2,ldots ,n} 为下标)映到坐标仅以 A j {displaystyle A_{j}} 元素为下标的子空间。换言之, P A j T P A j {displaystyle P_{A_{j}}TP_{A_{j}}} 是下标为 A j {displaystyle A_{j}} 元素的各行列,相交而得的子方阵。而矩阵范数 {displaystyle |cdot |} 取为谱范数,即来自 C n {displaystyle mathbb {C} ^{n}} 上欧氏范数的算子范数。

注意命题中, k {displaystyle k} 只能与 ε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 有关,但不取决于 n {displaystyle n}

尼克·威佛(Nik Weaver)证明,以下“偏差理论(英语:discrepancy theory)”命题,同样与卡迪森-辛格问题(的肯定答案)等价:

设有向量 u 1 , , u m C d {displaystyle u_{1},ldots ,u_{m}in mathbb {C} ^{d}} ,满足 i = 1 m u i u i = I {displaystyle sum _{i=1}^{m}u_{i}u_{i}^{*}=I} d × d {displaystyle dtimes d} 单位方阵),且对每个 i {displaystyle i} u i 2 2 δ {displaystyle |u_{i}|_{2}^{2}leq delta } 。则存在一种方法将 { 1 , , m } {displaystyle {1,ldots ,m}} 分划成两个子集 S 1 {displaystyle S_{1}} S 2 {displaystyle S_{2}} ,使得对于 j = 1 , 2 {displaystyle j=1,2} 都有

马库斯、斯皮尔曼、斯里瓦斯塔瓦三人用交织多项式族(英语:interlacing families)的技巧,证明上述命题为真。该命题又有以下推论:

设向量 v 1 , , v m R d {displaystyle v_{1},ldots ,v_{m}in mathbb {R} ^{d}} 满足 v i 2 2 α {displaystyle |v_{i}|_{2}^{2}leq alpha } (对所有 i {displaystyle i} ),还有

则可以将 { 1 , , m } {displaystyle {1,ldots ,m}} 分划成两个子集 S 1 {displaystyle S_{1}} S 2 {displaystyle S_{2}} ,使得对 j = 1 , 2 {displaystyle j=1,2} ,以及满足 x = 1 {displaystyle |x|=1} 的任意向量 x R d {displaystyle xin mathbb {R} ^{d}} ,皆有:

“偏差”一词的含义,在 α {displaystyle alpha } 较小时显明:在单位球面上取值恒为 1 {displaystyle 1} 的二次型,可以分拆成两个大致相等的二次型,而分拆出来的二次型在单位球面上各处的取值,离 1 / 2 {displaystyle 1/2} 的偏差很小。利用命题此种形式,可以推导出关于图分划的若干结果。

相关

  • 换算公式温度单位换算公式,比较数个不同的温标,其中一些早已过时。
  • 夜间阴蒂勃起夜间阴蒂勃起(Nocturnal clitoral tumescence,简称NCT),俗称晨间勃起,为阴蒂在睡眠中或刚睡醒时的自发性勃起反应。阴蒂勃起或阴道充血的情形多半发生在快速动眼睡眠期间。医学导
  • 乳状云乳状云(英语:Mammatus Clouds,“Mammatus”是拉丁语的乳房),又称“乳状积云”,是在积雨云下方形成的乳状型积云,是当下降气流当中温度较冷的空气与上升气流中温度较暖的空气相遇,就
  • 在活体In vivo为拉丁文“在活体内”之意。在科学文献中,in vivo常指进行于完整且存活的个体内的组织的实验,以区别在生物体上移除下来的组织或死亡的组织上进行的实验(对应的拉丁文为
  • 猴头菇猴头菇(学名:),又称猴头菌、猴头蘑、猴菇、刺猬菌、猬菌、猴蘑,伞菌纲,猴头菇科,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中国药用真菌》记载:“猴头菇味甘、性平、能利五脏、助消化、滋补、对消化
  • 蛇形丘蛇形丘又称蛇丘,是一种狭长弯曲的垄岗地形,因蜿蜒如蛇形,故名。蛇形丘一般两坡对称,丘脊狭窄,长度从几十米到上百公里不等,高度一般为10-30米,有时可达70米以上,其延伸方向与冰川运
  • 中华蹄盖蕨中华蹄盖蕨(学名:)为蹄盖蕨科蹄盖蕨属下的一个种。
  • 段日陆眷段日陆眷(此名系根据《魏书》所载,《晋书》则作段就陆眷),生卒年不详,约当中国西晋时期段部鲜卑的首位首领,在位期间亦不详。日陆眷早年曾被卖予渔阳(今中国天津市蓟县)乌丸的大库辱
  • 麇国麇(拼音:jūn),《春秋公羊传》作圈国,春秋时代的小国。麇国与楚国相邻,终为楚国所灭。楚穆王九年(公元前617年),楚穆王、陈共公、郑穆公及蔡庄侯,率师次于厥貉,谋伐宋国。麇子参与此会,
  • 张爱玲 (羽毛球运动员)张爱玲(1957年-),上海人,中国女子羽毛球运动员,现居澳大利亚珀斯。第一位在全英公开赛夺冠并且成功卫冕的中国人(1982年、1983年),1978年世锦赛女单、女双冠军,1978年亚运会混双金牌及1982年亚运会女单金牌得主,并在两届赛事皆获女团金牌,她同时也是中国在1984年尤伯杯第一次参赛即夺冠的队伍成员之一。张爱玲就读于上海市长乐路第三小学,从小喜欢所有男孩子爱玩的游戏,擅长体育,1972年小学毕业时,上海市篮球队和羽毛球队都想找她加入,最后张爱玲选择加入羽毛球集训队。张爱玲进入国家队后,在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