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隆选侯国
✍ dations ◷ 2025-07-19 11:10:32 #科隆选侯国
科隆选侯国(德语:Erzstift und Kurfürstentum Köln),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存在于10世纪到19世纪初的采邑主教领国,由科隆总主教统治。在13世纪科隆总主教被封为选帝侯前被称为科隆采邑总主教区,是最早的七个选侯国之一,她包含有天主教科隆教区以及其他教会领地。1288年时因为和试图使科隆成为自由城市的市民团体冲突,因此科隆总主教将首都从科隆搬到波恩。1794年被法国军队入侵,最后在1803年世俗化。直到1824年才重新成立天主教科隆总教区。科隆在罗马帝国时期称作“克劳蒂亚·阿格里皮娜的殖民地”(Colonia Claudia Ara Agrippinensium),名称源自于小阿格里皮娜。自罗马时代就成立了教区,953年成为总教区,首任科隆总主教布鲁诺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奥图一世的弟弟;同时科隆总主教也获得了世俗领土的治理权,成为一方采邑总主教,此为科隆采邑总主教区之伊始。其涵盖了总主教区的世俗领土,包含位于莱茵河西岸的一整个狭长地区,其西滨临于利西公国;在莱茵河的另一侧则有西发里亚公国、伯格和马克等领地。13世纪,选帝侯制度诞生,并因1356年的金玺诏书而确立,共有四个世俗诸侯和三个教会诸侯担任此职,其中包含了科隆总主教,此外科隆总主教也获得意大利大书记官(Archchancellor)的头衔。尔后科隆采邑总主教区就被称为科隆选侯国(Erzstift und Kurfürstentum Köln)。1288年瓦林根之战(英语:Battle of Worringen)后科隆从选侯国中独立为自由城市,因此科隆总主教被迫迁出科隆,改以波恩为选侯国首都。 自此科隆总主教只有科隆总教区的教会地位,而不再是科隆的政治领袖。不过选侯国依然保有科隆以外的领地。在16世纪其间,有两个科隆总主教改宗新教,一个是赫尔曼·冯·威德,他改宗后就选择辞退总主教职位;另一个则是盖布哈尔德·冯·瓦尔德堡,然而盖布哈尔德于1582改宗加尔文派后,不打算放弃自己的领地,试图将科隆选侯国世俗化。这导致了科隆战争,教廷雇用了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佣兵,还有巴伐利亚也派出军队,以对抗为了保有新教选侯国的荷兰。1583年12月11月,科隆战争结束,新教的主教继承者放弃教区,并退休移居到斯特拉斯堡。这是一次成功的反宗教改革。最后由出自巴伐利亚公家族的恩斯特继任了科隆总主教之位。从此之后到18世纪中叶,科隆总主教一席经常由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巴伐利亚系成员担任。由于这段期间的科隆总主教也通常身兼明斯特和列日的采邑主教,因此科隆总主教成为了德国西北的重要领袖之一。1795年,选侯国在莱茵河左岸的领土被法国占领,并于1801年被正式割让。随着1803年的《帝国代表重要决议》(德语:Reichsdeputationshauptschluss)而世俗化,采邑总主教区解散,西发里亚公国被分给黑森-达姆施塔特伯国。1824年,科隆再度成立总教区,只是总主教不再握有世俗政治权力,而是单纯的宗教领袖。现今主教座堂为知名的科隆大教堂。维基共享资源中与科隆选侯国相关的分类
坐标:51°0′N 6°50′E / 51.000°N 6.833°E / 51.000; 6.833
相关
- 死亡率死亡率是用来衡量一部分人口中,一定规模的人口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死亡率通常以每年每一千人为单位来表示;因此在死亡率为9.5的10万人口中,表示
- 重金属重金属有许多种不同的定义。在科学界常见的一种定义是密度大于5的金属,大多数金属都是重金属。重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般上较为稳定。在冶金工业中,有色金属不只依照密度,也会依其
- 供水系统供水体系是一套水文及水力工程体系,涉及水的采集、处理、传送等过程,向用户提供洁净淡水。
- 元分析统计学上来说,元分析(meta-analysis,或译作后设分析、整合分析、综合分析、统合分析、荟萃分析)是指将多个研究结果整合在一起的统计方法。就用途而言,它是文献回顾的新方法。文
- 内湖科技园区内湖科技园区,简称内科,于台湾台北市内湖区西侧,是台湾第一座由民间投资及政府放宽产业进驻而发展出来的科学园区。最北与最西位于在堤顶大道上段(二段)与内湖路一段的交界处,最南
- 支架支架(Stent)是一种应用于植入型外科手术的管状器具,以治疗体内病变的管道例如血管、食道或输尿管等,恢复管道的正常运输功能。支架一般是永久或半永久植入于患者体内,但亦可以意
- 世界国防预算这是一个各国国防预算列表,数据来自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值都是使用美元标注。不过对先进军事科技的投资也对民生科技发展有利,借由提高本国科技可以达到把饼坐大的好处
- 龙萨比埃尔·德·龙沙(Pierre de Ronsard,又译作龙萨,1524年9月11日-1585年),法国诗人。十九岁时成为了一名神职人员。在这位本来一心侍奉神的少年情窦初开的时候,出于对美丽的卡桑德
- 法律渊源法的渊源,简称法源(sources of law ),基本含义是法的来源或法的栖身之所,亦称法律的形式,指在某特定国家或政权的法律存在形式。法的渊源一词发源于古罗马的Fontes juris,普遍使用
- 逻辑语逻辑语(逻辑语:la .lojban.,英语:Lojban,/ˈloʒban/ ( 聆听)),一种人工语言,是Loglan的后继者,由逻辑语言群(Logical Language Group,LLG)在1987年开始发展而成。最初目标是证明萨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