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镇

✍ dations ◷ 2025-09-02 17:53:18 #南港镇
坐标:25°01′57″N 121°36′45″E / 25.032458°N 121.6124062°E / 25.032458; 121.6124062南港区位于中华民国台北市东南侧,台北盆地的东缘,为台北市人口最少的行政区,近年来因应东区门户计划,投入许多重点建设如高铁南港站、南港转运站、南港金融园区、南港软件园区与南港展览馆,中央研究院也设于此区。南港之名,系与基隆河对岸的汐止“北港”相对。清治时期称此地为南港仔庄及南港仔街,当时境内主要人口集中在今天南港、三重、中南等里之间,旧名南港三重埔,今日称为三重埔次分区。本区的旧庄里为台北市极东点,为台北市重要农业地带之一;2010年台北市举办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而制定区花,南港区为桂花,台北市政府民政局也特别制作区花版门牌。南港与“水转脚”、“水返脚”(今汐止),于基隆河的两岸形成交界处,自然造成的“港仔嘴”。最早的南港聚落,位于今台北捷运南港展览馆站侧,即南港路一段10巷(已拆除)至30巷间之间。昔日舟楫往来,河港的功能健全,早在明郑时代已筑有基础公路。清朝光绪年间刘铭传开通台北-基隆间铁路,位于原公路南侧开纵贯铁路,成为东西交通干线。惟清治时期仍惯以水运,且南港人口有限、难有发达。1885年,福建安溪人王水锦和魏静时来台,赴台北府淡水厅大内樟脑寮(今台北市南港区大坑一带),发现本地气温、雨量、土质等相当适合茶树的生长,于是引进茶 树在该处种植,使南港成为台湾包种茶的发源地。台湾日治时期南港划归为台北州七星郡內湖庄,1931年台北到基隆间的公路通车,南港仔嘴被纳入北基公路一环,完成水路、铁路和陆路的交通主干。日治末期,南港茶业日渐没落,煤矿与砖瓦业正蓬勃兴起,煤矿区大致分布在大坑及四分子(今旧庄、九如里),砖瓦业分布在东新庄子(今玉成、西新里)。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后,仍隶属台北县七星区内湖乡。1946年7月6日与内湖乡分治,设立南港镇公所。1950年行政区重编,七星区被一起撤销,直属于台北县。1968年7月1日随临近之景美镇、内湖乡、木栅乡、暨归属于阳明山管理局之士林镇、北投镇等乡镇划入升格后之院辖台北市,南港镇亦于1968年7月1日因划入台北市而改制为“南港区”。1950年代,南港煤矿与砖瓦业逐渐没落;1956年,台湾省政府为振兴南港经济,指定南港为工业区,吸引许多厂商到南港投资设厂,有南港轮胎、台湾肥料公司南港厂、南隆铁工厂、侨泰兴企业南港面粉厂、联华实业面粉厂、国产实业建设、利百代国际实业、启业化工厂。工厂迁入带给南港繁荣,但也因工厂排放浓密黑烟,使南港成为人们口中的“黑乡”名遐北市。1954年,经中央研究院院长朱家骅多方奔走,同年开始进行中央研究院在台复院计划,首先“植物研究所”在台复所,次年成立“近代史研究所”及“民族研究所”筹备处。1986年,中国电视公司总部迁入南港,成为第一家在南港设置总部的电视台,带动南港产业转型。南港近年来因为政府不断推动大型公共建设下,捷运板南线、南港软件园区、南港展览馆、高铁南港站等大型计划陆续改变南港风貌,未来还有台北流行音乐中心及国家生技研究园区,势将继续改善南港的轮廓。2016年7月1日,高铁南港站随着台湾高速铁路“南港-台北”段正式通车而启用。南港位于台北盆地的东缘,辖20里,454邻。清治时期地理位置刚好在基隆河下游南岸,南港地处台北市的东南方,基隆河下游南岸,南港山脉的北侧。南半部为丘陵,海拔400米上下。北半部基隆河,其南岸为小平原,呈东西走向,渐西渐阔,人口多分布于此。相邻的行政区:北边为内湖区(以基隆河中心线为界),东边是新北市汐止区(以大坑溪为界),南边为文山区及新北市深坑区、石碇区(以大坪山(福寿)为界),西界以旧八张犁截水道至西部纵贯铁路与松山区为界、另以中坡南、北路接福德街至姆指山山脊与信义区为界。全区面积约21.8424平方公里。共20里,分别如下:三重埔次分区(南港三重埔)新庄仔次分区(东新庄子)后山坡次分区(后山埤)中研次分区(旧庄、大坑、山猪窟、四分子、后山)

相关

  • 利托那韦利托那韦,市面贩售药名为Norvir,是一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和其他药物共同治疗艾滋病。 这样的治疗方式被称作高效能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 -通常低剂量利托那韦会搭配蛋白酶
  • 喉腔喉腔(laryngeal cavity、cavity of the larynx)从喉入口向下延伸到环状软骨下缘,与气管相续。喉腔经由声带的投射分为两部分,其间是一个狭窄的三角形开口,即声门裂(英语:rima glott
  • 奥维德普布利乌斯·奥维修斯·纳索(Publius Ovidius Naso,一般根据他在英文世界的通称称其为奥维德(Ovid),前43年3月20日 - 17年/18年未能确认),是奥古斯都时代的古罗马诗人,与贺拉斯、卡
  • 超嗜热菌嗜热生物,或者多数可被称作嗜热菌,是在相对高的温度下中生存的生物,温度范围在45和122 °C(113和252 °F),是嗜极生物的一类。很多嗜热生物是古细菌。在地球上,嗜热生物可以在很多
  • 沃尔德乔治·沃尔德(英语:George Wald,1906年11月18日-1997年4月12日),美国科学家,以其研究视网膜色素的作品闻名,1967年与霍尔登·凯弗·哈特兰(Haldan Keffer Hartline)和拉格纳·格拉尼特
  • SiO一氧化硅,分子式SiO,不溶于水。Si-O键长为150.7pm。SiO在1800℃真空中为黄褐色物质。一氧化硅不太稳定,在空气中会氧化成二氧化硅,仅在高于1200℃才稳定。一氧化硅能溶于氢氟酸
  • 致癌致癌物质(英语:Carcinogen)是指任何会直接导致生物体产生癌症的物质,包括化学物质、病毒、放射性核素等。这些物质进入机体后会直接或间接使机体细胞受到损害,导致生物大分子异常
  • UN (消歧义)UN通常指联合国,一个国际组织。UN也可以指:
  • 四足形类四足形亚纲(学名:Tetrapodomorpha)是脊索动物门、肉鳍鱼总纲、肺鱼四足纲(英语:Dipnotetrapodomorpha)下的一个分类,包含了四足类及一群介于鱼类与四足类之间的史前过渡物种的演化
  • RNA酶核糖核酸酶(英语:ribonuclease,常用缩写:RNase)或称RNA酶,是一种可将RNA水解成小分子组成的核酸酶(nuclease)。可粗分为核糖核酸内切酶(endoribonuclease)与核糖核酸外切酶(exoribonu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