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恐猫属
✍ dations ◷ 2025-11-03 18:29:12 #恐猫属
恐猫(Dinofelis)是后猫族下的一属。它们广泛分布在欧洲、亚洲、非洲及北美洲,估计属于最少500-120万年前。在洛沙冈(英语:Lothagam)亦有发现非常似恐猫的化石,可以追溯至800万年前的中新世末期。现时已知的恐猫物种如下:恐猫的体型介于现存的狮子与豹之间,多数成员大小接近美洲豹(肩高约 70cm,体重约 120kg),具有剑齿以及较现今猫科粗壮许多的前足。由古生物学家Serge Legendre(英语:Serge Legendre)与Claudia Roth(英语:Claudia Roth)针对两个样本所估算的体重。第一个样本体重约 31.4千克(69磅),第二个样本体重约 87.8千克(190磅)。恐猫的犬齿较现存的猫科长而扁平,但没有剑齿虎这么长。因此恐猫与猎虎的犬齿常被称为“伪剑齿”(不过恐猫与猎虎并非近亲,分别属于不同的科别)。恐猫的裂肉齿并没有如狮子或现存其他猫科发达。恐猫可能偏好栖息于森林,动物行为学家William Allen等人认为它们身上可能具有如豹的斑点或是如虎的条纹。恐猫壮硕的身体代表它们可能跟美洲豹一样适合多种栖息地,包括森林或是较开阔的湿地等。恐猫的猎物包括猛玛象幼崽、乳齿象以及巧人。不过针对斯泰克方丹(英语:Swartkrans)出土化石的碳同位素分析显示,恐猫仍然以狩猎大型草食动物为主。当时巧人主要的天敌可能为豹和巨颏虎,同样来自于碳同位素分析的结果。在南非,恐猫和狒狒的化石常常一起发现。恐猫与非洲南方古猿的化石也在数个考古地点一起被发现。另外,在恐猫的化石旁也曾发现过傍人的颅骨化石,其上有犬齿造成的伤痕。这代表恐猫可能以当时这些灵长类为食,然而碳同位素的分析认为这些只是少数特例。冰河期开始造成的森林衰退可能是恐猫绝种的主要原因。出现在英国BBC纪录片《与野兽共舞》第4集中,作为非洲南方古猿的主要天敌。
相关
- 肠套叠肠套叠是指一段肠道套入另一段肠道的一种症状,形成像直筒式望远镜收纳时一般的折叠状。虽然任何部分的肠道都有可能发生肠套叠,但是其中以回肠与结肠交会处是最常发生肠套叠的
- 化学处理化制处理是是将动物尸体或废弃屠体、内脏、皮、骨或蹄等经由加工处理,分解成油脂及蛋白质等可再利用之资源。在动物传染病防治条例细则定义以动物尸体、废弃屠体及其内脏、皮
- 力拓力拓河(西班牙语:Río Tinto,西班牙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
- 窥视症窥淫癖、窥阴癖(英语:voyeurism)意指一个人喜欢借由偷看他人更衣、裸体或性行为而得到性快感的行为;这种行为不被社会接受。偷窥者要在被偷窥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才会得到快感。患
- UNII特殊成分标识(UNique Ingredient Identifier,UNII)是一种公用、免费、独特、明确、非语义的分子结构资讯识别系统,本物质注册系统(SRS)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及美国药典(USP)
- 发展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希伯来语希伯来语(עִבְרִית ‘Ivrit,读音:),中文也称希伯来文,属于亚非语系闪米特语族,为古代犹太民族(以色列民族或希伯来民族)一直到现代人民的民族语言、也是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宗
- 三磷酸腺苷合酶三磷酸腺苷合酶或ATP合酶,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的一种,在这里并特指F类的FoF1ATP合酶(F Type FoF1 ATP Synthase)。它利用呼吸链产生的质子的电化学势能,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结构来进
- 左前降支动脉左前降支动脉(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简称LAD),又称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anterior interventricular branch of theleft coronary artery)或前降支(anterior descending b
- 分子结构分子结构,或称分子立体结构、分子形状、分子几何、分子几何构型,建立在光谱学数据之上,用以描述分子中原子的三维排列方式。分子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化学物质的反应性、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