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猫属

✍ dations ◷ 2025-04-02 17:15:19 #恐猫属
恐猫(Dinofelis)是后猫族下的一属。它们广泛分布在欧洲、亚洲、非洲及北美洲,估计属于最少500-120万年前。在洛沙冈(英语:Lothagam)亦有发现非常似恐猫的化石,可以追溯至800万年前的中新世末期。现时已知的恐猫物种如下:恐猫的体型介于现存的狮子与豹之间,多数成员大小接近美洲豹(肩高约 70cm,体重约 120kg),具有剑齿以及较现今猫科粗壮许多的前足。由古生物学家Serge Legendre(英语:Serge Legendre)与Claudia Roth(英语:Claudia Roth)针对两个样本所估算的体重。第一个样本体重约 31.4千克(69磅),第二个样本体重约 87.8千克(190磅)。恐猫的犬齿较现存的猫科长而扁平,但没有剑齿虎这么长。因此恐猫与猎虎的犬齿常被称为“伪剑齿”(不过恐猫与猎虎并非近亲,分别属于不同的科别)。恐猫的裂肉齿并没有如狮子或现存其他猫科发达。恐猫可能偏好栖息于森林,动物行为学家William Allen等人认为它们身上可能具有如豹的斑点或是如虎的条纹。恐猫壮硕的身体代表它们可能跟美洲豹一样适合多种栖息地,包括森林或是较开阔的湿地等。恐猫的猎物包括猛玛象幼崽、乳齿象以及巧人。不过针对斯泰克方丹(英语:Swartkrans)出土化石的碳同位素分析显示,恐猫仍然以狩猎大型草食动物为主。当时巧人主要的天敌可能为豹和巨颏虎,同样来自于碳同位素分析的结果。在南非,恐猫和狒狒的化石常常一起发现。恐猫与非洲南方古猿的化石也在数个考古地点一起被发现。另外,在恐猫的化石旁也曾发现过傍人的颅骨化石,其上有犬齿造成的伤痕。这代表恐猫可能以当时这些灵长类为食,然而碳同位素的分析认为这些只是少数特例。冰河期开始造成的森林衰退可能是恐猫绝种的主要原因。出现在英国BBC纪录片《与野兽共舞》第4集中,作为非洲南方古猿的主要天敌。

相关

  • 微血管微血管(capillary)又称为毛细血管或微丝血管,连接动脉与静脉,是由动脉分支为较小的动脉,再分支多次的血管。微血管是管壁最薄的血管,只有一层细胞的厚度,利于细胞之间物质的交换。
  • 多粘菌素多粘菌素engpolymyxin是一类多肽类抗生素,由多粘芽孢杆菌产生。由于静脉给药可致严重肾毒性(英语:Nephrotoxicity)现已少用。但现在对其肾毒性有新的认识。主要包括:多粘菌素B(po
  • 锺理和锺理和(1915年12月15日-1960年8月4日),笔名江流、里禾、锺铮、锺坚,是一位出身台湾六堆的客家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笠山农场》、中篇小说《雨》及短篇小说《原乡人》、
  • 伊利阿斯·马格努斯·弗里斯埃利亚斯·芒努斯·弗里斯(瑞典语:Elias Magnus Fries,1794年8月15日-1878年2月8日),瑞典生物学家。他在六十多年的科研生涯中,搜集了欧洲各地大量的真菌标本,对其进行了科学、系统
  • 拉玛泽呼吸法拉玛泽呼吸法也称拉玛泽减痛分娩呼吸法,是分娩过程中的一种技术,由法国医生拉玛泽(英语:Fernand Lamaze)在1940年代发明。 拉玛泽呼吸法的目的是增强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信心,同时
  • 磺胺甲噻二唑磺胺甲噻二唑是一种磺胺类药物,其INN名称是“Sulfamethizole”。该药物可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等病症。该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约为3-8小时,在大鼠体内的LD50(半致死量
  • 比得哥什比得哥什(波兰语:Bydgoszcz,德语:Bromberg,音译“布龙贝格”,拉丁语:Bydgostia)是波兰北部的一个城市,位于巴达河和维斯瓦河之上,人口369,151人(2004年)。自1999年起该市是库亚维-波美
  • 高丽参高丽参(学名:Panax ginseng)是朝鲜半岛上出产的一种人参。高丽参自古就有“一根高丽参如一串宝石”和“百草之王”的说法。高丽参含有34种人参皂苷成分远高于花旗参(13种)和三七
  • 室内设计室内设计(Interior design),是一种以居住在该空间的人为对象所从事的设计专业,需要工程技术上的知识,也需要艺术上的理论和技能,泛指对室内建立的任何相关物件,包括:墙、窗户、窗帘
  • 峨嵋山暗色岩峨嵋山暗色岩(Emeishan Traps)又译峨嵋山玄武岩,另一名称是二叠纪峨嵋山大火成岩省(Permian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是个大火成岩省,由溢流玄武岩所形成,位于中国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