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双氮配合物
✍ dations ◷ 2024-11-06 05:28:56 #双氮配合物
双氮配合物,又称分子氮配合物,是指含有分子氮作为配体的配合物。这类配合物比较少见,不过自首次制得以来,已有数以百计的双氮配合物被制得,几乎涵盖元素周期表上从IVB到VIII族所有的过渡元素。双氮配合物的发现在固氮研究方面有一些意义,不少人希望通过形成双氮配合物来削弱氮分子的叁键,活化分子氮,从而达到将氮还原为氨的目的。第一个双氮配合物——二氯化双氮·五氨合钌(II) Cl2是由多伦多大学的 Allen 和 Senoff 在1965年制得的。他们在水溶液中用水合肼还原 RuCl3·3H2O 企图制备 2+ 时,偶然得到了上述化合物。该化合物在红外光谱中,在~2100 cm−1 处有一强吸收带。此化合物的发现打破了化学界认为分子氮不能作π接受体,不能形成配合物的传统观念。双氮配合物的制备方法一般为:双氮配合物中的分子氮通常通过端基或桥连的方式与金属原子配位,少数也可以侧基的形式配位。分子氮与金属原子的配位,减弱了氮-氮间的键级,使键长有所增加,这一点可以通过氮-氮键的伸缩振动频率值观察到。金属配合物和N2分子反应,产生双氮配合物后,由于金属原子的电子反馈到N2分子的反键轨道中,致使N2分子中的三键的键能降低,N≡N间的距离增大,N2分子的化学活性增加。有些双氮配合物中的分子氮可以被还原,产生氨或者联氨,但目前为止此类稳定的双氮配合物数量还不多。双氮配合物主要对氧化剂敏感,很多是在金属中心被氧化的同时,失去氮分子。此外,双氮配合物还可以进行配体的取代反应,分子氮或其他配体(对于稳定的双氮配合物)被替换。端基双氮配合物中的外端氮原子因具有较高的负电荷密度,还可作为路易斯碱进行反应,转化为同核或异核的桥连双氮配合物。
相关
- 微粒体微粒体(英语:Microsome)在细胞生物学中定义为从内质网的碎片所得到的小型囊泡。必须将肝脏或其他组织磨碎(均质化)之后,才能得到微粒体。微粒体含有细胞色素P450(CYP)酶,与氧化代谢有
- 维尔纳叶法伐诺伊焰熔法(Verneuil process),又称为火焰合成法,是由法国化学家奥古斯德·维多·路易·伐诺伊所发明史上第一种取得商业成功的合成宝石制造法。伐诺伊焰熔法最主要是用来生产
- 丙基丙基是一个烃基官能团,化学式为—C3H7,缩写为—Pr。丙基有两种异构:正丙基(—CH2CH2CH3)和异丙基(—CH(CH3)2)。此外“环丙烷基”也是三碳的取代基。最简单的丙基化合物是丙烷(C3H8),
- 沃斯特理工学院伍斯特理工学院(英语: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缩写WPI),旧译:吴士脱大学,是一所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的私立大学,于1865年建校,是一所小型的私立大学有14个院系,提供超
- 若雷斯·阿尔费罗夫京都奖尖端科技奖 (2001)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0)若列斯·伊万诺维奇·阿尔费罗夫(俄语:Жоре́с Ива́нович Алфёров,1930年3月15日-2019年3月1日),俄罗斯物理
- 麦西热甫麦西热甫(维吾尔语:.mw-parser-output .font-uig{font-family:"UKIJ Tuz","UKIJ Nasq","UKIJ Basma","UKIJ_Mac Basma","UKIJ Zilwa","UKIJ Esliye","UKIJ Tuz Basma","UKIJ T
- 母系制度母系制度是以母系亲属为世系继承的亲属制度。采取母系制度的社会通常有母系继承制、从妻居、重视舅甥关系、从母居以及舅舅担任家长的情况。在母系社会中,原生家庭的子嗣被严
- 三一第八第十埃及第三十一王朝,又称第二次阿契美尼德时期、第二次埃及总督时期,是古埃及晚期的一个历史时期,自前343年至前332年为止,仅仅持续了十一年。这一时期古埃及,是波斯阿契美
- 纽伦堡法案纳粹集中营转移营比利时:布伦东克堡垒 · 梅赫伦转移营法国:居尔集中营 · 德朗西集中营意大利:波尔查诺转移营荷兰:阿默斯福特集中营 · 韦斯特博克转移营挪威:法斯塔德集中营部
- 多元文化政策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是社会用以管理多元文化性的公共政策,它采取官方手段,在一个国家内部推行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宽容。多元文化政策强调不同的文化各有其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