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的冒险

✍ dations ◷ 2025-08-24 19:36:39 #林克的冒险

《林克的冒险》(日版名:リンクの冒険,英文版名:Zelda II: The Adventure of Link)是一款含有平台游戏元素的动作角色扮演游戏。这是塞尔达传说系列的第二款作品,由任天堂制作,并在前作《塞尔达传说》在日本发行不到一年后,于1987年1月于日本在自家的FC磁碟机平台上发行。本作在日本发售的日期甚至比前作在北美发行的日期还早7个月。开发团队之后于1988年将本作的媒介从磁碟转为卡带,在北美和欧洲的NES上推出。

《林克的冒险》是《塞尔达传说》的直系续作,主角同样为林克,在游戏中林克踏上旅途,拯救受睡眠魔法诅咒的塞尔达公主。《林克的冒险》包含了横向卷轴和角色扮演元素,和前作大相径庭。按系列官方时间轴,《林克的冒险》是唯一的初代游戏后传;其他作品或为前传,或设定于平行世界。2017年推出的《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被设定为发生在所有系列游戏之后,打破了这个局面。

本作获得了商业上和口碑上的双重成功。游戏所开创的一些元素在续作中被沿用,包括林克的“魔法槽”、角色黑暗林克等;但是本作中的经验值等角色扮演要素、平台风格的横向卷轴和生命数等设定,则未现于后续正统游戏。本作的续作为1991年超级任天堂游戏《塞尔达传说 众神的三角力量》。

《林克的冒险》是一款动作角色扮演游戏,但是同前作与系列续作相似点不多。在前作当中,游戏绝大多数场景下均为俯视地图视角,只有在迷宫内的少数场景下为横向视角;本作则只拥有一块俯视视角的大地图,其他场景皆为横向卷轴式。本作的横向卷轴和经验值系统与恶魔城系列游戏,尤其是1987年磁碟机游戏《恶魔城II 诅咒的封印》相似。游戏糅合了战略战斗系统、基于生命数的接关系统、经验值系统和魔法系统。除此之外,本作还添加了大量与非玩家角色(NPC)的互动元素。除了本作和CD-i独占的塞尔达系列CD-i游戏《塞尔达 加梅伦之杖》和《林克 恶魔之颜》外,再无采用生命数系统。侧视视角则在《织梦岛》和其他Game Boy上的系列游戏中被再度采用,但这些游戏仍然是以俯视视角为主,侧视视角为次。

游戏中林克击败敌人获得经验值,消费经验值能提升攻击、魔法和生命等级,这三个属性皆8级封顶。生命等级越高,林克受攻击后扣减的生命槽越少;魔法等级越高,魔法值(MP)的消耗越低;攻击等级越高,剑的攻击力越强。升级属性所需经验值各异,生命等级所需经验最少,攻击等级则最多。玩家攒够经验值即可选择升级,但也可选择不升级,继续储存经验值以攒够升级其他属性的经验值。林克若对已8级封顶的属性进行升级,则会获得一条生命。林克分别可以得到四个心之容器和四个魔法容器,能永久提升其生命值和魔法值上限。而在其他塞尔达游戏中,林克只能通过获得武器、道具和心之容器来提升自身的力量。某些敌人攻击林克时会吸走他的经验值,但林克不会因此降级。当游戏结束或者玩家主动存档的时候,玩家会丢失积攒的经验值,但是会保留住林克的攻击、魔法和生命等级。

《林克的冒险》有两类画面,世界地图和场景地图。世界地图和系列其他游戏的主要行动场所一样,采用俯视视角,不过本作地图的作用为连接其他场所。林克在进入城镇等场所时,画面会改为横向卷轴视角。除了穿过熔岩与水域外,游戏大多数行动都以横向卷轴显示,林克也只会在横向卷轴界面受伤或被杀。在世界地图画面,会出现敌人追击林克,当林克和敌人接触后,就会切入横向卷轴的战斗画面。地图上每次会有三只敌人图标出现,弱敌以白色符号表示(移植版为黑色史莱姆阴影),强敌以绿符号表示(移植版为黑色哥布林阴影);此外还有为林克恢复生命值的精灵,以红符号表示(移植版为妖精图标)。这种旅行与遇敌方式改编自电子角色扮演游戏。

游戏战斗系统较前作复杂。林克除装备剑盾才能攻击防御外,还需按情况站起或蹲下;比如敌人铁骑士会按林克的姿态,改变攻击与持盾的高度,因此林克也需要改变姿态攻防。林克可以跳跃攻击高处或飞空的敌人,或以此躲避危险。随着游戏发展,林克可以学会跳跃上刺和下扎的剑术。

和前作与系列续作一样,玩家收集特定道具才能推动游戏;这些发挥特殊功能的道具,或可无限使用到游戏结束,或者只能用于在世界地图。林克除了使用道具外,还能在战斗场景发动魔法。林克可在各城镇的智者处习得不同魔法,但前提是要完成支线任务,如取回丢失的道具。部分魔法为推进游戏所必需的,如一些很高的阶梯,需要学会跳跃或精灵魔法才能通过。此外,精灵只能在个别地点找到,或是在世界地图随机遇到,因此学会生命魔法,就可在战斗场景恢复生命值。

《林克的冒险》和前作相同,都可以在卡带中保存三个游戏存档。玩家通关后,从主菜单选择对应的存档,就能继承前次的等级、剑术和魔法开始新游戏,但是特殊道具、心器和魔器无法继承,必须要重新拿取。

游戏设定于《塞尔达传说》数年之后,已经16岁的林克发现他的左手背长出了奇怪标记,极似海拉尔的纹章。他找到印帕,印帕将他带到北部城堡,一座被魔法世代封印的门前。印帕将林克左手背放到门上,将门打开了,门后出现一位沉睡的少女。印帕告诉林克这是塞尔达(非初代游戏中的塞尔达),远古时的初代海拉尔的公主。在她的王国,有三块神圣的三角形的黄金宝物,被称作三角力量;塞尔达的王兄在父王新逝后,要她告诉最后一块三角力量的所在。塞尔达公主坚决反对,愤怒的王兄便请魔导师朋友让公主沉睡。塞尔达被强力的魔法催眠,魔导师却因无力控制魔法而遭反噬。王子之后陷入悔恨,却无力解开魔法,他将妹妹放在城堡塔中,愿其有朝一日苏醒。他要求此后所有王室公主都叫塞尔达,来记住这场悲剧。

印帕说,林克手上的印记,标明他是唤醒塞尔达的英雄。她交给林克装有六颗水晶的宝盒,以及未来海拉尔国王才能阅读的古文。林克虽从未见过这些符号,却能阅读这文章。文章指示,将六水晶放回不同的海拉尔宫殿,就能开启到大宫殿的道路,获得里面的勇气三角力量。将勇气三角力量和另外两块结合,就能让塞尔达苏醒。林克带上水晶,将它们放回对应宫殿。而伽农的手下也在埋伏杀掉林克,用他的血献祭复活加侬。林克最终放回六颗水晶,开启了进入大神殿的结界。林克在宫殿深处,和他本人的暗影分身黑暗林克战斗。之后林克将勇气三角力量带出,返回了塞尔达处。随着三块三角力量的结合,林克的希望唤醒了塞尔达。

宫本茂是初代《塞尔达传说》的创作者,他希望《林克的冒险》的基础元素和前作不同。游戏组建了一支新开发团队。然而宫本茂担当制作人,手冢卓志继续编写故事和剧本。《林克的冒险》由杉山直监督,这是他在任天堂的首个项目。游戏音乐由中冢章人谱写。

《林克的冒险》在FC磁碟机首发,之后在全球推出。和前作相同,后续版本和磁碟机版有少许明显差异。磁碟机版迷宫都为灰色,英语版迷宫则配色不一。此外,英文版两个迷宫头目Carrok和Volvagia采用不同图形。磁碟机版游戏结束画面为纯黑背景,显示文字“加侬重现/结束”,英文版则显示加侬上半身的黑影,配以文字“游戏结束/加侬重现”。英文版迷宫新增少量内容,同时迷宫自身也有些许变化。因磁碟机配备额外音频芯片,任天堂向NES移植时,去除了部分音乐元素,之中标题画面配乐变化最明显。原版和移植版的大地图怪物标志不同。在原版中,存档时三项等级统一最低等级,而NES版可以分开储存。

《林克的冒险》于2003年再版收录于GameCube的《塞尔达传说合辑》,2004年的Game Boy Advance合辑《Famicom Mini》收录了修改版游戏。为防癫痫发作,死亡动画以纯红色背景替代了闪光效果。游戏画面和声音亦多处微调。游戏于2007年1月23日在日本Wii Virtual Console上发行,是该地区的第100款游戏,,其欧洲与澳洲版在2007年2月9日发行,美版于2007年6月4日发行。该版本没有修改文字,但沿用了GameCube和Game Boy Advance版的纯红背景死亡动画。

游戏于2011年9月在任天堂3DS Virtual Console发行,游戏和前作等10款原创FC游戏作为赠品,送给降价前的任天堂3DS卖主。任天堂3DS和Wii U Virtual Console版后可通过任天堂eShop购买。3DS版直接移植自NES原版,因此死亡动画有闪光,且未沿用前作的文字修改。游戏虽有存档选项,但会随软件完全重启而丢失。

《林克的冒险》在日本售出75万套,另改写磁碟75万次。游戏1988年在北美一经推出,就成为最畅销的FC游戏,许多零售商报告游戏当年脱销。游戏全球最终销量为438万,是第5畅销FC游戏。

《Famicom通信》(今《Fami通》)打出36/40,四名评论者分别打出8、10、9、9分。这是当时仅次于《勇者斗恶龙II》的最高分,他们也是到1987年时,唯二突破35分的游戏。游戏在《Family Computer Magazine》的读者投票中获得19.84/25分;杂志称游戏风格虽较前作变化巨大,但在画面和音效上都胜过前作,游戏亦因神殿中隐藏的大量道具、陷阱而有趣。 《Play》对游戏独特的玩法表示称赞,称“其将多种独特元素结合,创造了非同一般的动作RPG体验”。《任天堂力量》为之颁发1988年年度游戏奖,并称其为“系列进化途中,有趣而自然的一步”。《Total!》杂志在1992年第2期的游戏评测中打出82%,中庸的配乐和图形相当拖累了总分。桑迪·皮特森在《龙》第198期的“监视之眼”专栏中评测游戏并打出了3/5星。

《林克的冒险》入选《任天堂力量》的200大任天堂主机游戏榜单,位列第110名。游戏在又2008年,入选该杂志最佳FC游戏榜单,并获得第12名;杂志称,游戏是对前作激进清新的改革。

IGN称游戏是“值得推荐、适合游玩的动作”游戏,但“不要从的真正经典的塞尔达作品中,指望同样的游戏性”。1UP.com称赞了游戏长度,称“你能在其中找到许多值得花时间游玩的要素”。游戏亦获部分批评。GameSpot评论称Wii Virtual Console版游戏“尚值5美元”,但其设计决策存在问题,且玩家不看攻略很容易卡壳。Game Boy Advance版在Metacritic的汇总得分为73/100,在GameRankings的则为69%;二者都是系列最低分。

许多系列要素都为本作所创。如虽然《塞尔达传说》就有非玩家角色(NPC),但他们作用有限,而从本作开始,各种NPC会林克的探险中扮演关键作用。《林克的冒险》是最早一批NPC可以走动,且表面上自有其行程的游戏,NPC由此为游戏带来生机,而不仅是展开故事的舞台背景。《林克的冒险》引入的魔法和技能系统在系列续作中延续。和林克关系紧密的勇气三角力量在本作首次登场,并在后续作品中扮演重要作用。暗黑林克在本作首度登场,之后又在《时之笛》、《4人之剑+》和《大地的汽笛》中登场。

《林克的冒险》还是最早将角色扮演与平台元素深度结合的游戏之一。许多日本游戏在之后几年中,采用了类似形式;如《卡达叙传说》(1989)和《林克的冒险》十分相似,在这款横向卷轴平台游戏中,采用了RPG式的能力值系统、武器、防具、魔法等。

《时之笛》里许多贤者都以《林克的冒险》的城镇来命名。而在游戏时间轴中,角色先于这些城镇出现。《林克的冒险》是唯一不带“塞尔达传说”的主要游戏,是唯一有多条“生命”的塞尔达游戏,也是唯一有生命图标的系列游戏。《林克的冒险》的续作是1991年超级任天堂游戏《塞尔达传说 众神的三角力量》,这款游戏起用新林克和塞尔达角色,并再度回到初代的俯视视角。游戏是两款FC游戏的前传,因之后的塞尔达游戏都是前传或“前传的后传”,因此《林克的冒险》到2013年时仍没有后传。

在《任天堂明星大乱斗DX》的“海拉尔神殿”和“地下迷宫”关卡中,使用了酒井省吾编曲的《神殿》。《任天堂明星大乱斗X》也采用了改编的“大神殿”背景乐。该曲目后再度改编,并出现在《塞尔达传说 众神的三角力量2》的两处,一是擦身战斗主题曲,二是慢速版的战斗胜利音乐;这是唯一使用《林克的冒险》音乐的塞尔达游戏。擦身战斗模式的灵感来自《林克的冒险》的最终头目战,擦身战斗中一名玩家扮演林克,另一名扮演暗黑林克。

WayForward技术开发了一款《林克的冒险》致敬游戏——任天堂3DS上的《Adventure Time: Hey Ice King! Why'd You Steal Our Garbage?!》。

相关

  • 蒸发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过程,与另一汽化过程“沸腾”不同的是,蒸发只会发生于液体的表面,而且可在任何温度发生。在工业生产中,一般需要加热,可以在低于沸点时蒸发,也可以在沸点时进
  • 洛桑洛桑(法语:Lausanne,国际音标:.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
  • 职业指导职业(英语:job),是一种日常性的规律劳动,其目的在于换取劳动所得(也就是薪资),亦象征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名誉等等。职场上的专门行业,是对劳动的分类。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西方商品经
  • 铠蝇科铠蝇科,又称甲蝇科,属于双翅目昆虫,共9属115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与非洲。铠蝇科属于中小型昆虫,前胸背板异常发达,在腹部形成有如甲虫翅鞘般的金属光泽保护壳。科名来自希腊文κέλ
  • 朋友朋友是指人际关系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人。他们之间通常没有血缘关系,但又十分亲密。他们通常会对对方诚实、忠心,以及为对方着想。他们的性格、兴趣等可能较为相似,而且可能经
  • 埃勒斯-当洛二氏症候群埃勒斯-当洛二氏症候群(英语:Ehlers-Danlos Syndrome,缩写为 EDS),又称皮肤弹力过度症(英语:Cutis hyperelastica)、松皮症、先天性结缔组织异常症候群,是一种遗传疾病,因胶原蛋白(第一
  • 假如王子睡着了《假如王子睡着了》(英语:)是一部爱情喜剧,导演是王郢,主演有陈柏霖、林允、张云龙和陈思(SNH48)。是华特迪士尼影业集团投资的首部华语爱情电影。电影已在2017底初映,且将会在台
  • 达里语达里语(درى‎, Dæri, ),是阿富汗的两种官方语言之一。又称达里波斯语(فارسی دری, Farsi-ye Dæri)或阿富汗波斯语、阿富汗达里语,是一种波斯语的变体。达里语与普什图语同为阿富汗的官方语言。而达里语、塔吉克斯坦语和波斯语之间基本上可以达成相互理解性。1964年阿富汗政府将阿富汗波斯语正式定名为达里语。一种说法是,“درى‎”一字是从“Farsi-e Darbari”转变而来,意思是“波斯王室的语言”。它是由公元980年在中亚的萨曼王朝(سامانیان‎)王室语言发展成为波斯的
  • EMEAEMEA(英语:Europe, the Middle East and Africa),为欧洲,中东及非洲三个地区的合称,通常是用作政府行政或商业上的区域划分方式。这种用法较常见于北美洲的企业,并且在按地理位置划分公司业务时最常用。顾名思义,该地区包括在非洲和欧洲大陆上能找到的所有国家,以及组成中东的国家。该地区被普遍认为包括所有欧洲国家和所有非洲国家,并向东延伸到包括俄罗斯、伊朗,也可能包括哈萨克斯坦,但通常首字母缩写不包括该地区大陆国家的独立海外领土,例如法属圭亚那。但是,该术语并不完全清晰,尽管它通
  • 德勒战役第二次:1567年-1568年第三次:1568年-1570年第四次:1572年-1573年第五次:1574年-1576年三亨利战争(英语:War of the Three Henrys)(1585年–1589年)法王亨利四世继承战争(英语:Succession of Henry IV of France)(1589年–1594年)法西战争 (1595年-1598年)德勒战役,发生于1562年12月19日,是第一次胡格诺战争期间的一次重要战斗,吉斯公爵率领的天主教军队成功战胜了胡格诺派1562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