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锰酸根,又称锰(V)酸根,是一种锰的含氧酸根(英语:Oxyanion),化学式 MnO3−
4,次锰酸盐则是这种阴离子形成的盐。
次锰酸盐通常是亮蓝色的。最著名的次锰酸盐是次锰酸钾 K
3MnO
4,但次锰酸钠 Na
3MnO
4、次锰酸钡 Ba
3(MnO
4)
2和钾钡盐 KBaMnO
4都是已知的。在磷灰石和钙铁铝石(英语:brownmillerite)的人造变种中,次锰酸根可以取代其中的磷酸根 PO3−
4。
次锰酸根于1946年由Hermann Lux首次报告。他通过氧化钠 Na
2O、二氧化锰 MnO
2和亚硝酸钠 NaNO
2在500 °C的反应,得到了亮蓝色的次锰酸钠。他也从其氢氧化钠溶液结晶出了十水合物 Na
3MnO
4·10H
2O。
次锰酸根是四面体形的含氧酸根(英语:Oxyanion),结构类似硫酸根、锰酸根和高锰酸根。作为d2电子构型的四面体形分子,它在基态下为三线态。
次锰酸根呈亮蓝色,最大吸收光谱max = 670 nm( = 900 dm3 mol−1 cm−1)。
次锰酸盐不稳定,会歧化成锰酸盐和二氧化锰。在pH 14下,次锰酸盐预测的电极电势(英语:electrode potential)如下:
然而,歧化反应在强碱性环境下(OH−浓度超过5–10 mol/L)会变慢。
这个歧化反应被认为有质子化的中间体 HMnO2−
4。它在反应 HMnO2−
4 ⇌ MnO3−
4 + H+中的pa为13.7 ± 0.2。然而,K3MnO4已经和Ca2Cl(PO4)共结晶,使人们可以研究次锰酸根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次锰酸盐可以由亚硫酸盐、过氧化氢或扁桃酸小心还原锰酸盐而成。
氟化钒酸锶 Sr
5(VO
4)
3F中的一些钒酸根被次锰酸根取代后,可能可用于近红外激光器中。
次锰酸钡 Ba
3(MnO
4)
2有有趣的磁性性质。
次锰酸根的共轭酸次锰酸 H
3MnO
4因为会迅速歧化而无法制备,但其第三酸度系数已通过脉冲辐解技术估计:
次锰酸的环酯被认为是高锰酸盐氧化烯烃的中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