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天府书院
✍ dations ◷ 2025-09-07 01:44:49 #应天府书院
应天府书院又称商丘书院、睢阳书院,前身为南都学舍,原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县城南,由五代后晋杨悫所创,并列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宋初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府书院设于繁华闹市,历来人才辈出。靖康之变时(1126年),金兵南侵,中原沦陷,应天府书院被毁,学子纷纷南迁,中国书院教育中心随之南移,应天府书院没落。历朝虽有人曾重修书院,但未能成功,今日应天府书院只剩下残存建筑,供人瞻仰。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官学遭受破坏、庠序失教,中原地区开始出现一批私人创办书院,应天府书院由此而生。书院历史最早追溯到五代的后晋,杨悫在归德军将军赵直扶助下聚众讲学,后来他的学生戚同文继续办学,应天府书院的前身就是当时归德军的南都学舍赵直为其筑室聚徒。北宋立国初期,急需人才,实行开科取士,睢阳学舍的生徒参加科举考试,登第者达五六十人之多。文人、士子慕戚同文之名不远千里而至宋州求学者络绎不绝,出现了“远近学者皆归之”的盛况,睢阳学舍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术文化交流与教育中心,但戚同文病逝后,学校一度关闭。宋真宗时,追念宋太祖应天顺时,开创宋朝,1005年将其发迹之处宋州(今商丘)改名应天府。1008年,当地人曹诚“请以金三百万建学于先生(杨悫)之庐”,在其旧址建筑院舍150间,藏书1500卷,并愿以学舍入官,并请令戚同文之孙戚舜宾主院,以曹诚为助教,经由应天府知府上报朝廷,受到宋真宗赞赏,翌年将该书院正式赐额为“应天府书院”。从此,这所书院得到官方承认,成为宋代较早的一所官学化书院。时人称:“州郡置学始于此”,天下学校“视此而兴”。1043年,宋仁宗下旨将应天书院改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之一。后该书院经应天知府、文学家晏殊等人加以扩展。范仲淹曾受教于此,及后曾在书院任教,盛极一时,与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合称中国四大书院。应天府的办学模式,令当地书院风气大盛。李觏先在南城创办了盱江书院,求学人数曾达1000多人;杜子野在宜黄兴办鹿冈书院,曾巩在临川办起了兴鲁书院,并亲自制订校规并任教,还聘请欧阳修、王安石等名人教授生徒。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侵,应天府书院毁于战乱。同时也因南宋偏安,就读于书院的文人、士子纷纷南迁,中国书院教育中心向南移,在南宋理学大盛日时,应天府书院已不如白鹿洞书院,未能扮演文化传承角色。明朝嘉靖十年(1531年),御史蔡瑷在商丘城西北隅以社学改建,而沿用旧名,重建书院,但万历七年(1579),宰相张居正下令拆毁天下书院,应天书院遂废。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知府陈锡格又重修应天府书院,但为时不久,书院又废。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范仲淹慕戚同文之名,从山东淄州(今淄博)求学于南都学舍。当时书院由戚舜宾主理,办学时奉以“制为学规,课试讲肄,莫不有法;宁亲休沐,莫不有时;曲尽人情,人尤乐从。”应天府书院当时的执教者多是戚同文的再传弟子,均为书院的名师,授以儒家经典,以六经为教材。应天府书院提供免费教育,学生多为贫寒好学之士,形成刻苦严谨的学风,早年书院伙食不善,范仲淹求学时就有“五年未尝解衣就枕”、“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之说。应天府书院被纳入地方官学管理后,宋初政府通过赐书、赐匾额、赐学田等加强对书院的控制,但教育方针和教学方法上,书院仍有保留私学教育的特点。宋仁宗天圣年间,文学家晏殊任应天知府时,曾为书院聘请名师任教,书院规模得以进一步发展;1027年,范仲淹因母亲去世辞去了兴化县令的职务,在应天府居丧时,亦于此地任教,四方学子纷纷慕名就学,其治学精神和忧国忧民的言行誉满全国,书院在全国声望空前,一时“人乐名教,复邹鲁之盛”,俨然为中州一大学府。范仲淹主持应天府书院时,择生只有品德和学业上的基本要求,没有年龄、身份和地域的限制,生徒来源广泛,院生可以随意流动,不受地域、学派限制,均可以前来听学。学者来自不同学派,晏殊、孙复、胡瑗均曾在应天府书院讲会,其各自不同的政治主张时而引起辩论,学术气氛浓厚。范仲淹掌管应天府书院时,总结先师戚同文的教学方法,为书院制定出一系列学规,要求“为学次序”和“读书次序”,严格要求院生学习。《上执政书》提出“固国本”、“厚民力”、“重名器”、“备戎狄”、“杜奸雄”、“明国事”6件大事。其中,“重名器”就是慎科举、敦教育,初步形成了宋初河南书院教育的基本宗旨。学院的基本课程是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和《春秋》,强调“夫善国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劝学,劝学之要,莫尚宗经。”学生会按照不同专长而入读各项分科,课程主张学以致用,提倡实地考察,即所谓“明体达用”。范仲淹说:“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在于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在“经济之才”的总要求下,还要培养专业人才。他亦把“德”说成是人性所固有的,他主张选拔人才要德才兼备,且首先注意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讲学,但大多是提纲挈领的,并不作逐字逐句的解释串讲,只给学生提示,再由学生提出疑难,作针对性讨论。应天府要求教师作表率,每当给诸生命题作赋,范仲淹会先作一篇,掌握试题难度和着笔重点,使诸生迅速提高写作水平。由于范仲淹在道德学问上堪为表率,学风甚浓。宋仁宗庆历年三年(1043),担任宋廷参知政事的范仲淹提出“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改革主张,取胡瑗苏湖教法改革当时教育系统,期时应天府已升格为南京国子监,先行实施改革,一改当时崇尚辞赋的浮浅学风,重经义、重时务、重实际。范仲淹执教应天府书院时,经常教导学生要“从德”,而不能仅以科举仕进作为求学的最终目的。在他提出的“为学之序”中,学、问、思、辨四者也是最后落实到“行”上。后人立有《宋范文正公讲院碑记》,建藏书楼,回顾范仲淹的讲学生涯。
相关
- 英联邦国家英联邦(英语: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一个由54个主权国家(包括属地)所组成的国际组织,成员大多为前英国殖民地或者保护国。英联邦元首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同时身兼包括英国在内
- Mars Society董事:干部:火星学会是一个提倡人类探险以及定居在火星的非营利组织,由罗勃·祖宾(英语:Robert Zubrin)博士等人于1998年创立。此学会的目的在于教育大众,媒体以及政府,人类在未来
- 重油重油是原油提取汽油、柴油后的剩余重质油,其特点是分子量大、黏度高。重油的比重一般在0.82~0.95,热值在10,000~11,000kcal/kg左右。其成分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另外含有部分的(约0.1
- BaSsubix/sub多硫化钡(Barium polysulfide,化学式:BaSx),别名硫钡粉,是钡生成的多硫化物。深灰色粉末,为硫化钡细粉和硫磺细粉的机械混合物。可溶于水,加水反应生成多硫化钡,水溶液呈棕红色或黑褐
- 伊莎贝尔·阿佳妮伊莎贝尔·雅丝敏娜·阿佳妮(法语:Isabelle Yasmina Adjani,1955年6月27日-),生于法国巴黎,法国电影女演员与歌手。 迄今为止,阿佳妮保持着凯撒奖最佳女主角获奖的最多次纪录(共5次),分
- Hypatia希帕提娅(古希腊语:Ὑπατία,生于约350年-370年之间,死于415年3月),又译作海芭夏、海帕西娅,著名的希腊化古埃及新柏拉图主义学者,是当时名重一时、广受欢迎的女性哲学家、数学家
- 冈山本洲工业区坐标:23°06′05″N 120°16′56″E / 23.101282°N 120.282106°E / 23.101282; 120.282106冈山本洲工业区(简称冈山工业区),位于台湾高雄市冈山区。产业园区面积208公顷,计分为
- θ̠清齿龈擦音(voiceless alveolar fricative)是辅音的一种。和此音对应的国际音标符号会因为此音是否有咝音还是无咝音而有所改变:清齿龈有咝音的特征:现代标准汉语(标准官话)中有此
- 李中堂乐清朝订定国歌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清朝曾先后使用《普天乐》、《李中堂乐》、《颂龙旗》作为其半官方国歌或代国歌。1911年,清政府将《巩金瓯》定
- 日惹日惹特区(印尼语:Daerah Istimewa Yogyakarta,爪哇语:Dhaérah Istiméwa Ngayogyakarta)位于爪哇岛中南部,南向印度洋,是印尼一个省,首府日惹,是该国唯一仍然有苏丹统治的省份。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