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蒂·科里

✍ dations ◷ 2025-09-07 10:35:02 #1896年出生,1957年逝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犹太诺贝尔奖获得者,女性诺贝尔奖获得者,布拉格查理大学校友,犹太科学家,美国女性科学家,美国生物化学

格蒂·特蕾莎·科里(Gerty Theresa Cori,出生名为拉德尼茨,Radnitz,1896年8月15日-1957年10月26日),美国生物化学家,1947年她与丈夫卡尔·斐迪南·科里以及阿根廷医生贝尔纳多·奥赛一起因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科里出生于布拉格(当时属奥匈帝国,今天属捷克)。2004年科里夫妇被授予国家化学史里程碑来纪念他们的重大发现。

格蒂·科里出生于一个犹太家庭。在进入女子学校之前她受家庭教育。她的叔叔是一名小儿科教授,鼓励她学医。1914年她进入布拉格查理大学。当时大学里只有很少女学生。在大学中她认识了卡尔·科里。他们毕业后于1920年结婚。1922年他们一起移民美国在纽约州布法罗国家恶病研究所(今罗斯威尔公园癌症研究所(英语:Roswell Park Cancer Institute))继续他们的医学研究。1928年他们加入美国国籍。

在罗斯威尔别人告诉他们不应该一起工作,但是他们继续一起工作,他们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人体是怎样产生能量和怎样传递能量的。他们的专业是生物化学,他们开始研究葡萄糖的新陈代谢。在罗斯威尔期间他们一起发表了50篇论文,他们总是一篇论文的主要工作者的名字放在最前面。格蒂·科里独自发表了11篇论文。1929年他们发表了后来使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的那篇论文。科里循环解释了能量是怎样从肌肉传递到肝然后再传递到肌肉的。

在发表这篇论文后他们离开罗斯威尔。一些大学向卡尔提供了职位,但是不愿为格蒂也提供职位。1931年他们搬到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卡尔成为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药物系的主席,虽然格蒂的研究成就也很多,但是她只获得了一个助理研究员的职务。1947年卡尔成为生物化学系主席时她成为教授,她任此职至1957年逝世。

1947年格蒂·科里成为第三名获得科学诺贝尔奖的妇女,也是第一名获得科学诺贝尔奖的美国妇女。

月球上的科里环形山是以她命名的。她和她丈夫卡尔在圣路易斯明星街上分享一颗星。

2008年3月6日美国邮政管理局发行了一张纪念科里的邮票,但是邮票上葡萄糖-1-磷酸的分子式有一个错误,虽然如此邮票还是发行了。

1901年:贝林  1902年:罗斯  1903年:芬森  1904年:巴甫洛夫  1905年:科赫  1906年:高尔基、拉蒙-卡哈尔  1907年:拉韦朗  1908年:梅契尼可夫、埃尔利希  1909年:科赫尔  1910年:科塞尔  1911年:古尔斯特兰德  1912年:卡雷尔  1913年:里歇  1914年:巴拉尼  1919年:博尔代  1920年:克罗  1922年:希尔、迈尔霍夫  1923年:班廷、麦克劳德  1924年:埃因托芬

1926年:菲比格  1927年:瓦格纳-尧雷格  1928年:尼科勒  1929年:艾克曼、霍普金斯  1930年:兰德施泰纳  1931年:瓦尔堡  1932年:谢灵顿、阿德里安  1933年:摩尔根  1934年:惠普尔、迈诺特、莫菲  1935年:斯佩曼  1936年:戴尔、勒维  1937年:圣捷尔吉  1938年:海门斯  1939年:多马克  1943年:达姆、多伊西  1944年:厄尔兰格、加塞  1945年:弗莱明、柴恩、弗洛里  1946年:马勒  1947年:科里、G·科里、奥赛  1948年:穆勒  1949年:赫斯、莫尼斯  1950年:肯德尔、赖希施泰因、亨奇

1951年:泰累尔  1952年:瓦克斯曼  1953年:克雷布斯、李普曼  1954年:恩德斯、韦勒、罗宾斯  1955年:特奥雷尔  1956年:考南德、福斯曼、理查兹  1957年:博韦  1958年:比德尔、塔特姆、莱德伯格  1959年:奥乔亚、科恩伯格  1960年:伯内特、梅达沃  1961年:贝凯希  1962年:克里克、沃森、威尔金斯  1963年:埃克尔斯、霍奇金、赫胥黎  1964年:布洛赫、吕嫩  1965年:贾克柏、利沃夫、莫诺  1966年:劳斯、哈金斯  1967年:格拉尼特、哈特兰、沃尔德  1968年:霍利、科拉纳、尼伦伯格  1969年:德尔布吕克、赫希、卢瑞亚  1970年:卡茨、奥伊勒、阿克塞尔罗德  1971年:萨瑟兰  1972年:埃德尔曼、波特  1973年:弗里希、洛伦兹、廷贝亨  1974年:克劳德、迪夫、帕拉德  1975年:巴尔的摩、杜尔贝科、特明

1976年:布隆伯格、盖杜谢克  1977年:吉耶曼、沙利、耶洛  1978年:亚伯、内森斯、史密斯  1979年:科马克、豪斯费尔德  1980年:贝纳塞拉夫、多塞、斯内尔  1981年:斯佩里、休伯尔、威泽尔  1982年:伯格斯特龙、萨米尔松、范恩  1983年:麦克林托克  1984年:杰尼、克勒、米尔斯坦  1985年:布朗、戈尔茨坦  1986年:科恩、列维-蒙塔尔奇尼  1987年:利根川进  1988年:布拉克、埃利恩、希钦斯  1989年:毕晓普、瓦慕斯  1990年:默里、托马斯  1991年:内尔、萨克曼  1992年:费希尔、克雷布斯  1993年:罗伯茨、夏普  1994年:吉尔曼、罗德贝尔  1995年:路易斯、纽斯林-沃尔哈德、威斯乔斯  1996年:杜赫提、辛克纳吉  1997年:布鲁希纳  1998年:佛契哥特、伊格纳罗、慕拉德  1999年:布洛伯尔  2000年:卡尔森、格林加德、坎德尔

2001年:哈特韦尔、亨特、纳斯  2002年:布伦纳、霍维茨、苏尔斯顿  2003年:劳特伯、曼斯菲尔德  2004年:阿克塞尔、巴克  2005年:马歇尔、沃伦  2006年:法厄、梅洛  2007年:卡佩奇、埃文斯、史密斯  2008年:豪森、巴尔-西诺西、蒙塔尼耶  2009年:布莱克本、格雷德、绍斯塔克  2010年:爱德华兹  2011年:博伊特勒、奥夫曼、斯坦曼  2012年:格登、山中伸弥  2013年:罗思曼、谢克曼、聚德霍夫  2014年:奥基夫、莫泽夫人、莫泽  2015年:威廉·塞西尔·坎贝尔、大村智、屠呦呦  2016年:大隅良典  2017年:霍尔、罗斯巴什、扬  2018年:艾利森、本庶佑  2019年:凯林、拉特克利夫、塞门扎

相关

  • 碳纳米管碳纳米管(英语:Carbon Nanotube,缩写为CNT)是在1991年1月由日本筑波NEC实验室的物理学家饭岛澄男使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从电弧法生产碳纤维的产物中发现的。它是一种管状的碳
  • 自由电子离域电子(英语:delocalized electron),也称游离电子,是在分子、离子或固体金属中不止与单一原子或单一共价键有关系的电子。 游离电子包含在分子轨道中,延伸到几个相邻的原子。一
  • 苏尔斯顿约翰·爱德华·苏尔斯顿爵士,CH,FRS(英语:Sir John Edward Sulston,1942年3月27日-2018年3月6日),英国科学家,因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程序化凋亡)的遗传调控机理,与悉
  • 德国新浪潮德国新浪潮(德语:Neuer Deutscher Film,也称为Junger Deutscher Film)又称德国新电影,是影评人对于1960年代末至1980年代的一些德国导演与他们的电影作品所给予的称呼,他们主要受
  • 浮萍浮萍(学名:Lemna minor),别称青萍、水薸(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
  • 益梭通府益梭通府(泰语:จังหวัดยโสธร,皇家转写:Changwat Yasothon,泰语发音:)一译也梭吞府,是泰国东北部之一个府。益梭通府是一古老城市,建于1797年。在1814年,拉玛二世把该城直
  • 奥登格雷格·奥登(英语:Greg Oden,1988年1月22日-),生于纽约州的布法罗,前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2006-07赛季效力于俄亥俄州立大学,他曾就读于印第安纳波利斯的北劳伦斯高中,在杰克.基佛教
  • 祝惺元祝惺元(1880年-?)字砚溪,直隶省顺天府大兴县人,中华民国政治家、外交官。父:祝华麟,女:祝珩祝惺元毕业于京师大学堂。此后他留学日本中央大学。1913年(民国2年),他任驻美国公使馆一等秘
  • 昌九城际铁路.mw-parser-output .RMbox{box-shadow:0 2px 2px 0 rgba(0,0,0,.14),0 1px 5px 0 rgba(0,0,0,.12),0 3px 1px -2px rgba(0,0,0,.2)}.mw-parser-output .RMinline{float:none
  • 托马斯·闵采尔托马斯·闵采尔(德语:Thomas Müntzer;约1489年12月–1525年5月27日),是宗教改革时期的激进派领袖,是发动德意志农民战争的代表人物。“把宗教改革运动和社会革命联系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