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界公
✍ dations ◷ 2025-02-23 12:02:16 #三界公
三官大帝,指的是道教中掌管天界(天府)、地界(地府)、水界(水府)三界之神天官、地官和水官,闽南语俗称“三界公”,客家话称为“三界爷”,又称“三元大帝”。三位神明掌握三界间的一切行政事项,神格极为崇高仅次于玉皇上帝,所以民间寺庙常配祀于玉帝殿前,同受敬仰。闽南人、客家人会在庙宇或家宅门口设置香炉,祭祀上天高真,泉州人称之为“天公炉”(玉帝炉),认为是祭祀玉皇上帝所用;漳州人却称之为“三界公炉”,因为漳州人大多认为,古时王公、贵族、或者有敕额的寺庙才允许祭天,一般庶民不能祭天,连冬至、新正、玉皇诞、谢平安等祭祀玉帝时都往往呼请三界公做为代表。今日台湾汉人已通称天公炉。三官大帝在道教中的正确神衔为:天官:上元一品九炁天官赐福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地官: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水官:下元三品五炁解厄水官金灵洞阴大帝旸谷帝君简称为上元一品天官赐福紫微大帝,中元二品地官赦罪清虚大帝,下元三品水官解厄洞阴大帝。民间最普遍的说法,认为天官大帝为尧,地官大帝为舜,水官大帝为禹三位贤君。 《历代神仙通鉴》则说元始天尊化炁为上元天官之神、中元地官之神、下元水官之神,这三位大神下凡即成为尧、舜、禹三帝。另说,三清道祖以炁化身,元始天尊化炁为上元天官之神、灵宝天尊化炁为中元地官之神、道德天尊化炁为下元水官之神;是为三元之神,以主宰天庭、地府、水域等三界。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道教所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就是说三官有对世人、亡魂等能“赐与福份、赦免罪过、解除灾厄”的权能。东汉时,张道陵创立天师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教徒请祷治疾疗病的方法。职能上天官管理天府之统,掌理众生善福恶祸、诸神仙升降。地官管理九地十方,四维、五岳、八极,考察众生祸福核男女功过之籍,掌管所有山脉、土地。水官管理江、河、海等水域万灵,掌死魂鬼神之籍,录众生之功过。三元节就是“三元大帝”的诞辰,民间各有庆典法事。天官生日乃上元节举行祈福法事、地官生日为中元节普渡孤魂、水官生日即下元节,请神明为运势不好的人消灾解厄。江苏省有悬挂书写“三官大帝”灯笼的习惯,据说可消灾解厄,如清顾铁卿《清嘉录》记载:“遇三元日,士庶拈香,骈集于院观之有神像者。郡西七子山有三官行宫,释氏奉香火,至日,舆舫络绎,香湖尤盛。归持灯笼,上御‘三官大帝’四字,红黑相间,悬于门首,云可解厄。或有人以小杌插香供烛,一步一拜至山者,曰拜香。”三官大帝也是许多寺庙的陪祀神。奉祀玉皇上帝圣像的庙宇,大多会奉祀三官大帝。
相关
- 劳动劳动有许多不同的原因和目的。但不论是在哪一种社会体系中,抽象地来看劳动一般有以下的目的:通过劳动和劳动所创造的文化和技术的发展人类不但能够在自然界幸存下来,而且能够不
- 考古学考古学(英语:archaeology或archeology,源自古希腊文:ἀρχαιολογία, archaiologia ;ἀρχαῖος,arkhaīos,“古代”;以及-λογία, -logiā,“学问”),对于过去人类
- 木糖代谢D-木糖是一种五碳的醛糖(戊糖、单糖),可被多种微生物催化代谢为有用的产物。已知至少有四种木糖代谢的途径:1,氧化还原途径,存在于真核微生物中;2,异构酶途径,存在于某些原核生物中;3,W
- 山地大猩猩山地大猩猩(Gorilla beringei beringei)是东部大猩猩两个亚种之一。它们分类两群:一群在中非维龙加山脉的四个国家公园,包括乌干达西南的姆加新加大猩猩国家公园、卢旺达西北的
- 道光道光(满语:ᡩᠣᡵᠣᡝᠯᡩᡝᠩᡤᡝ,穆麟德:doro eldengge,太清:doro eldengge;蒙古语:.mw-parser-output .font-mong{font-family:"Menk Hawang Tig","Menk Qagan Tig","Menk Garqag
- 蚁后蚁后为蚁窝中具有生殖能力的成年雌性蚂蚁,整个蚁群都为蚁后的后代。某些种类蚂蚁的蚁后为孤雌生殖,在进行繁殖时不需要雄性蚂蚁的介入,但也因此只会产下雌蚁。其他种类的蚂蚁则
- 罗斯人罗斯人("Роусь", Рось, Русь, Русы),是一个古老民族,是乌克兰、俄罗斯和白罗斯的居民对他们的称呼。他们的出身和身份有很大的争议。一些俄罗斯学者,以及一些西
- QD-LED量子点显示器("Quantum dot display")是一种借由量子点(Quantum dot, QD)或半导体奈米晶体其之特殊光电性质可产生纯色之红、绿和蓝光之三原色以作为显示应用的技术。在于现今显
- 胞质融合胞质融合(Plasmogamy)是真菌有性生殖的一个过程,两株真菌菌丝体菌丝的细胞质发生融合,但细胞核尚未融合,使融合后的细胞中同时具有两个单套的细胞核。胞质融合的下一步骤为核聚变
- 廖一久廖一久(1936年11月4日-),台湾台中县人,出生于日本东京。台湾水产养殖学者,国立台湾海洋大学终身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廖一久出生于东京,在台中丰原长大。童年时期,他喜欢坐在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