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六片三角孔扭歪无限面体

✍ dations ◷ 2025-09-19 05:53:53 #正扭歪无限面体

在几何学中,六角六片三角孔扭歪无限面体(日语:六角六片三角孔ねじれ正多面体)是一种由正六边形组成的正扭歪无限面体,具有正三角形的孔洞,由考克斯特和皮特里于1926年时发现,并命名为多四面体(英语:Mutetrahedron),在施莱夫利符号中计为{6,6|3}。

六角六片三角孔扭歪无限面体是一个自身对偶多面体,换句话说即此多面体的对偶多面体为自己本身,即六角六片三角孔扭歪无限面体。在结构上,六角六片三角孔扭歪无限面体可以看做是由正四面体与截角四面体的空间填充的形状——过截角交错立方体堆砌(英语:Quarter cubic honeycomb)中移除所有正三角形面、只保留正六边形面的后所形成的扭歪无限面体。

六角六片三角孔扭歪无限面体由无限个正六边形组成,每个顶点都是6个正六边形的公共顶点,在顶点图中为一个扭歪六边形,此扭歪六边形可以视为正八面体的皮特里多边形(英语:Petrie_polygon),为下图中的黑线部分。

而在所有三个正扭歪无限面体中,四角六片四角孔扭歪无限面体的顶点图也是扭歪六边形,且同样为正八面体的皮特里多边形(英语:Petrie_polygon),但是他们有些不同,如下图所示,六角六片三角孔扭歪无限面体的顶点图为左图的绿色实线;四角六片四角孔扭歪无限面体为右图的黄色实线,线上的数字表示该棱所位在的多边形面之边数。

他们的差别在于来自不同的多边形面,六角六片三角孔扭歪无限面体顶点图的扭歪六边形,其来源正八面体的棱有的来自正三角形面、有的来自正六边形面;而四角六片四角孔扭歪无限面体的顶点图,其来源正八面体的棱全部来自正方形面,造成的结果是,当两者边长相等时,其所对应顶点图的边长会不相等。

六角六片三角孔扭歪无限面体由无限个正六边形组成,并且在中间形成正三角形的孔洞,在施莱夫利符号中计为{6,6|3},第一个6表示其由正方形构成,第二个6表示每个顶点都是6个正六边形的公共顶点,横线后面的3表示几何体中间有正三角形的孔洞。

六角六片三角孔扭歪无限面体出现于部分的流行文化创作中,例如作曲家きくお(日语:きくお)在其使用初音未来演唱的专辑《きくおミク5》中的歌曲《六角六片三角孔ねじれ正多面体ですか?》是一个以六角六片三角孔扭歪无限面体为主题的创作。

六角六片三角孔扭歪无限面体是三种正扭歪无限面体之一,另外两种为:

六角六片三角孔扭歪无限面体在拓朴中相当于六阶六边形镶嵌(施莱夫利符号:{6,6})的商空间,即六角六片三角孔扭歪无限面体可透过拓朴变形成六阶六边形镶嵌。

有些扭歪无限面体的顶点同样为6个正六边形的公共顶点,例如六角六片四角孔扭歪无限面体。

在几何学中,六角六片四角孔扭歪无限面体(日语:六角六片四角孔ねじれ正多面体)是一种位于双曲紧凑空间的正扭歪无限面体。其在施莱夫利符号中计为{6,6|4},表示每个顶点都是6个正六边形的公共顶点,并且具有正方形的孔洞。

六角六片四角孔扭歪无限面体于1967年时由C. W. L. Garner发现,可看作是由循环截角八面体-立方体堆砌(Cyclotruncated octahedral-cubic honeycomb)移除所有正方形面来构造。

六角六片五角孔扭歪无限面体并不是一个自身对偶多面体,其对偶多面体为八角八片三角孔扭歪无限面体,在施莱夫利符号中用{8,8|3}表示,与其相同顶点布局的堆砌体为循环截角立方体-八面体堆砌(Cyclotruncated cubic-octahedral honeycomb)。

在几何学中,六角六片五角孔扭歪无限面体(日语:六角六片五角孔ねじれ正多面体)是一种位于双曲紧凑空间的正扭歪无限面体。其在施莱夫利符号中计为{6,6|5},表示每个顶点都是6个正六边形的公共顶点,并且具有正五边形的孔洞。

六角六片四角孔扭歪无限面体于1967年时由C. W. L. Garner发现,可看作是由循环截角二十面体-十二面体堆砌(Cyclotruncated icosahedral-dodecahedral honeycomb)移除所有正五边形面来构造。

六角六片五角孔扭歪无限面体的对偶多面体为十角十片三角孔扭歪无限面体,在施莱夫利符号中用{10,10|3}表示,与其相同顶点布局的堆砌体为循环截角十二面体-二十面体堆砌(Cyclotruncated dodecahedral-icosahedral honeycomb)。

在几何学中,六角六片六角孔扭歪无限面体(日语:六角六片六角孔ねじれ正多面体)是一种位于双曲仿紧空间的正扭歪无限面体,其不仅所有面都是正六边形,连其孔洞也为正六边形。其在施莱夫利符号中计为{6,6|6},表示每个顶点都是6个正六边形的公共顶点,并且具有正六边形的孔洞。

相关

  • 新拉丁语新拉丁语(拉丁语:Lingua Latina temporis humanistici、英语:New Latin 或 Neo-Latin)指在文艺复兴时期之后,20世纪前(约1375年至1900年之间)这段时间在学者间与科学文献上使用的拉
  • 刺尾鱼毒素刺尾鱼毒素(英语:Maitotoxin,简称MTX)是一种由甲藻门中的岗比甲藻(Gambierdiscus toxicus)产生的剧毒物质。这种化合物是目前人类发现的毒性最强的非蛋白质类毒素:对小鼠的LD50仅为
  • 芬那酸芬那酸(Fenamic acid),是一系列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的基本组成分子,衍生的药物包括甲芬那酸、托芬那酸(英语:tolfenamic acid)、氟芬那酸(英语:flufenamic acid)及甲氯芬那酸(英语:meclof
  •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英语: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前称“Y计划”、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科学实验室),简称LANL,是美国承担核子武器设计工作的两个国家实
  • 雅库布赫雅库布赫(英语:Sakir-Har),古埃及第十五王朝国王。其名于埃及众多圣甲虫雕像出现,甚至于异族的克尔玛和巴勒斯坦地区也发现了刻有他名字的圣甲虫雕像,这表明古埃及与这几个地区都
  • span class=nowrapNdClsub3/sub/span三氯化钕,也称氯化钕,是钕和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NdCl3。无水三氯化钕是为淡紫色固体,置于空气中会迅速吸水,变成紫色的水合物NdCl3·6H2O。三氯化钕是通过一种复杂的
  • 茜草科见正文.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
  • 面部刺青纹面、刺面,又名刺乌鸦喙(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
  • 十月革命勋章十月革命勋章(俄语:Орден Октябрь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是苏联最高苏维埃在1967年10月31日为纪念十月革命50周年设立的勋章,颁发予“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
  • 五斗米道五斗米道又称正一盟威之道(正一道)、天师道,是道教最早的一个派别。据史书记载,在东汉顺帝时期,由张道陵在蜀郡鹤鸣山(今四川成都市大邑县北)创立。据《后汉书》、《三国志》记载,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