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极限
✍ dations ◷ 2025-07-11 17:37:03 #极限
极限是现代数学特别是分析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极限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序列的指标愈来愈大时,序列中元素的性质变化的趋势。极限也可以描述函数的自变量接近某一个值的时候,相对应的函数值变化的趋势。作为微积分和数学分析的其他分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连续和导数的概念都是通过极限来定义的。“函数的极限”这个概念可以更一般地推广到网中,而“序列的极限”则与范畴论中的极限和有向极限的概念密切相关。对于序列(sequence)
a
n
=
1
n
{displaystyle a_{n}={tfrac {1}{n}}}
随着n的增大,
a
n
{displaystyle a_{n}}
从0的右侧越来越接近0,于是可以认为0是这个序列的极限(虽然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是它仍需要证明)。柯西(Cauchy)在19世纪给出了极限的严格定义:
设
{
x
n
}
,
x
n
∈
R
,
n
=
1
,
2
,
…
,
x
0
∈
R
{displaystyle {x_{n}},x_{n}in mathrm {R} ,n=1,2,ldots ,x_{0}in mathrm {R} }
,对于任意的正实数
ϵ
{displaystyle epsilon }
,存在自然数
N
{displaystyle {mathit {N}}}
,使得当
n
>
N
{displaystyle {mathit {n>N}}}
时,有
|
x
n
−
x
0
|
<
ϵ
{displaystyle |x_{n}-x_{0}|<epsilon }
,用符号来表示即
∀
ϵ
>
0
,
∃
N
∈
N
,
∀
n
>
N
,
|
x
n
−
x
0
|
<
ϵ
{displaystyle forall epsilon >0,exists Nin mathbb {N} ,forall n>N,|x_{n}-x_{0}|<epsilon }则称数列
{
x
n
}
{displaystyle {x_{n}}}
收敛于
x
0
{displaystyle x_{0}}
,记作
lim
n
→
∞
x
n
=
x
0
{displaystyle lim _{nto infty }x_{n}=x_{0}}
。直观地说,这就说明序列的元素(element)随着n的增大越来越靠近
x
0
{displaystyle x_{0}}
,因为上面的绝对值也可以用来刻画距离。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项都比前一项更为靠近。而且更一般地说,不是所有的序列都有极限的。如果一个序列是有极限的,我们称这个数列收敛,否则称其为发散。可以证明,如果一个序列是收敛的,那么它有且仅有一个极限。序列的极限和函数(function)的极限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一方面,序列的极限可以直接理解为一个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趋于无穷时候的极限。另一方面,一个函数在
x
{displaystyle x}
处的极限(如果存在),与序列
{
x
n
∣
x
n
=
f
(
x
+
1
n
)
}
{displaystyle {x_{n}mid x_{n}=f(x+{tfrac {1}{n}})}}
的极限是相同的。假设
f
(
x
)
{displaystyle f(x)}
是一个实函数,
C
{displaystyle C}
是一个实数,那么表示
f
(
x
)
{displaystyle f(x)}
可以任意地靠近
L
{displaystyle L}
,只要我们让
x
{displaystyle x}
充分靠近
c
{displaystyle c}
。此时,我们说当
x
{displaystyle x}
趋向
c
{displaystyle c}
时,函数
f
(
x
)
{displaystyle f(x)}
的极限是
L
{displaystyle L}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个定义在
f
(
c
)
≠
L
{displaystyle f(c)neq L}
的时候同样是成立的。事实上,即使
f
(
x
)
{displaystyle f(x)}
在
c
{displaystyle c}
点没有定义,我们仍然可以定义上述的极限。以下两个例子或许对理解这个概念有所帮助:考虑函数
f
(
x
)
=
x
x
2
+
1
{displaystyle f(x)={frac {x}{x^{2}+1}}}
在
x
{displaystyle x}
趋向
2
{displaystyle 2}
的时候的性质,此时
f
(
x
)
{displaystyle f(x)}
在
x
=
2
{displaystyle x=2}
这点是有定义的,因为
f
(
2
)
=
0.4
{displaystyle f(2)=0.4}
。当
x
{displaystyle x}
趋向
2
{displaystyle 2}
的时候,函数值趋向
0.4
{displaystyle 0.4}
,因此我们有极限
lim
x
→
2
f
(
x
)
=
0.4
{displaystyle lim _{xto 2}f(x)=0.4}
。在这种情况下,即函数在某一点的取值和当
x
{displaystyle x}
趋向这一点的极限值相同的时候,我们称
f
{displaystyle f}
在
x
=
c
{displaystyle x=c}
这一点是连续的。当然,这是相当特殊的情况,考虑那么当
x
{displaystyle x}
趋于
2
{displaystyle 2}
的时候,
g
(
x
)
{displaystyle g(x)}
的极限与前面的
f
(
x
)
{displaystyle f(x)}
相同,都是
0.4
{displaystyle 0.4}
。但是请注意
g
(
2
)
≠
0.4
{displaystyle g(2)neq 0.4}
,这就是说,
g
(
x
)
{displaystyle g(x)}
在
x
=
2
{displaystyle x=2}
是不连续。或者考虑这样一个例子,使得
f
(
x
)
{displaystyle f(x)}
在
x
=
c
{displaystyle x=c}
时没有定义:当
x
{displaystyle x}
=
1
{displaystyle 1}
时,
f
(
x
)
{displaystyle f(x)}
是没有定义的,但极限存在,即
lim
x
→
1
f
(
x
)
=
2
{displaystyle lim _{xto 1}f(x)=2}
:在
x
≠
1
{displaystyle xneq 1}
的情况下,
x
{displaystyle x}
可以任意靠近
1
{displaystyle 1}
,从而
f
(
x
)
{displaystyle f(x)}
的极限为
2
{displaystyle 2}
。形式上讲,极限可以这样定义:命
f
{displaystyle f}
是一个定义于包含
c
{displaystyle c}
的开区间(或此开区间剔除
c
{displaystyle c}
)上的实值函数,命
L
{displaystyle L}
是一个实数,那么表示对于任意的
ε
>
0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0}
,都存在一个对应的
δ
>
0
{displaystyle delta >0}
使得:当
x
{displaystyle x}
满足
0
<
|
x
−
c
|
<
δ
{displaystyle 0<|x-c|<delta }
时总有
|
f
(
x
)
−
L
|
<
ε
{displaystyle |f(x)-L|<varepsilon }
成立。与函数趋于某个给定值时的极限概念相关的是函数在无穷远处的概念。这个概念不能从字面上直接理解为:
x
{displaystyle x}
距离无穷远越来越小的状态,因为无穷不是一个给定的数,也不能比较距离无穷的远近。因此,我们用
x
{displaystyle x}
越来越大(如果讨论正无穷时)来替代。例如考虑
f
(
x
)
=
2
x
x
+
1
{displaystyle f(x)={frac {2x}{x+1}}}
.当
x
{displaystyle x}
非常大的时候,
f
(
x
)
{displaystyle f(x)}
的值会趋于
2
{displaystyle 2}
。事实上,
f
(
x
)
{displaystyle f(x)}
与
2
{displaystyle 2}
之间的距离可以变得任意小,只要我们选取一个足够大的
x
{displaystyle x}
就可以了。此时,我们称
f
(
x
)
{displaystyle f(x)}
趋向于(正)无穷时的极限是
2
{displaystyle 2}
。可以写为形式上,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类似地,我们也可以定义:如果考虑将
f
{displaystyle f}
的定义域推广到扩展的实数轴,那么函数在无穷远的极限也可以看作在给定点的极限的特例。以下规则只有当等号右边的极限存在并且不为无穷时才成立在引入网的概念下,上述的定义可以毫无障碍地推广到任何拓扑空间。事实上,现代数学中的极限概念就是定义在拓扑空间上的,上述的例子都是拓扑空间的具体化。极限的符号为lim,它出自拉丁文limit(界限)的前三个字母。在1786年出版的德国人浏伊连(S. L'Huilier)的书中,第一次使用这个符号。不过,“x趋于a”当时都记作“x=a”,直到20世纪人们才逐渐用“→”替代“=”。英国近代数学家哈代是第一个使用现代极限符号的人。
相关
- 妇产科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妇产科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学科,简称OB/GY
- H10N7H10N7是一种甲型流感病毒(有时称为禽流感)的亚种。在2004年,埃及首次爆发有人类感染的H10N7疫症。此次爆发感染了一些伊斯梅利亚的居民,包括两个一岁的婴儿和有一个孩子的家禽商
- 锌指结构锌指(英语:Zinc finger),又称锌手指,是一种小的蛋白质结构模体,其特征在于配合一个或多个锌离子(Zn2+)以稳定折叠。最初用来描述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转录因子IIIA假说结构的手指状外观,
- 平衡点在数学中,平衡点是相对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的概念。对于微分方程若 f ( t ,
- 黄油 (消歧义)黄油可以用来表示:黄油或Cream可称为:黄油或Butter可称为:
- R01ADATC代码R(呼吸系统)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分类,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Drug Statistics Methodology)所制定的
- 粉笔粉笔是日常生活中广为使用的文具,一般用于书写在黑板上。粉笔一般呈长型圆柱体,颜色包括白色和多种彩色。粉笔最早的记录是在中世纪时,人们开始发现用石灰加水,可以做成块状的物
- 内共生学说共生体学说(英语:Symbiogenesis),又称内共生学说(英语:endosymbiotic theory),是关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些自主细胞器ㄧ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学说。根据这个学说,它们起源于共生于真
- 皮肤附属器附肢是一个在无脊椎动物生物学的名词,指一种从身体长出的自然延伸,与脊椎动物的四肢近似。不同功用的附肢会有不同的名称,例如:螯足、步足、触角、颚足、腹肢、尾节:213、生殖肢
- 海绵动物多孔动物门(学名:Porifera)为原始的多细胞生物,也称海绵动物门(Spongiatia或Spongia),一般称为海绵。海绵没有神经元/神经系统、消化和循环系统,相反,它们大多依靠海水流过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