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极限
✍ dations ◷ 2025-09-17 05:25:37 #极限
极限是现代数学特别是分析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极限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序列的指标愈来愈大时,序列中元素的性质变化的趋势。极限也可以描述函数的自变量接近某一个值的时候,相对应的函数值变化的趋势。作为微积分和数学分析的其他分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连续和导数的概念都是通过极限来定义的。“函数的极限”这个概念可以更一般地推广到网中,而“序列的极限”则与范畴论中的极限和有向极限的概念密切相关。对于序列(sequence)
a
n
=
1
n
{displaystyle a_{n}={tfrac {1}{n}}}
随着n的增大,
a
n
{displaystyle a_{n}}
从0的右侧越来越接近0,于是可以认为0是这个序列的极限(虽然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是它仍需要证明)。柯西(Cauchy)在19世纪给出了极限的严格定义:
设
{
x
n
}
,
x
n
∈
R
,
n
=
1
,
2
,
…
,
x
0
∈
R
{displaystyle {x_{n}},x_{n}in mathrm {R} ,n=1,2,ldots ,x_{0}in mathrm {R} }
,对于任意的正实数
ϵ
{displaystyle epsilon }
,存在自然数
N
{displaystyle {mathit {N}}}
,使得当
n
>
N
{displaystyle {mathit {n>N}}}
时,有
|
x
n
−
x
0
|
<
ϵ
{displaystyle |x_{n}-x_{0}|<epsilon }
,用符号来表示即
∀
ϵ
>
0
,
∃
N
∈
N
,
∀
n
>
N
,
|
x
n
−
x
0
|
<
ϵ
{displaystyle forall epsilon >0,exists Nin mathbb {N} ,forall n>N,|x_{n}-x_{0}|<epsilon }则称数列
{
x
n
}
{displaystyle {x_{n}}}
收敛于
x
0
{displaystyle x_{0}}
,记作
lim
n
→
∞
x
n
=
x
0
{displaystyle lim _{nto infty }x_{n}=x_{0}}
。直观地说,这就说明序列的元素(element)随着n的增大越来越靠近
x
0
{displaystyle x_{0}}
,因为上面的绝对值也可以用来刻画距离。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项都比前一项更为靠近。而且更一般地说,不是所有的序列都有极限的。如果一个序列是有极限的,我们称这个数列收敛,否则称其为发散。可以证明,如果一个序列是收敛的,那么它有且仅有一个极限。序列的极限和函数(function)的极限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一方面,序列的极限可以直接理解为一个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趋于无穷时候的极限。另一方面,一个函数在
x
{displaystyle x}
处的极限(如果存在),与序列
{
x
n
∣
x
n
=
f
(
x
+
1
n
)
}
{displaystyle {x_{n}mid x_{n}=f(x+{tfrac {1}{n}})}}
的极限是相同的。假设
f
(
x
)
{displaystyle f(x)}
是一个实函数,
C
{displaystyle C}
是一个实数,那么表示
f
(
x
)
{displaystyle f(x)}
可以任意地靠近
L
{displaystyle L}
,只要我们让
x
{displaystyle x}
充分靠近
c
{displaystyle c}
。此时,我们说当
x
{displaystyle x}
趋向
c
{displaystyle c}
时,函数
f
(
x
)
{displaystyle f(x)}
的极限是
L
{displaystyle L}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个定义在
f
(
c
)
≠
L
{displaystyle f(c)neq L}
的时候同样是成立的。事实上,即使
f
(
x
)
{displaystyle f(x)}
在
c
{displaystyle c}
点没有定义,我们仍然可以定义上述的极限。以下两个例子或许对理解这个概念有所帮助:考虑函数
f
(
x
)
=
x
x
2
+
1
{displaystyle f(x)={frac {x}{x^{2}+1}}}
在
x
{displaystyle x}
趋向
2
{displaystyle 2}
的时候的性质,此时
f
(
x
)
{displaystyle f(x)}
在
x
=
2
{displaystyle x=2}
这点是有定义的,因为
f
(
2
)
=
0.4
{displaystyle f(2)=0.4}
。当
x
{displaystyle x}
趋向
2
{displaystyle 2}
的时候,函数值趋向
0.4
{displaystyle 0.4}
,因此我们有极限
lim
x
→
2
f
(
x
)
=
0.4
{displaystyle lim _{xto 2}f(x)=0.4}
。在这种情况下,即函数在某一点的取值和当
x
{displaystyle x}
趋向这一点的极限值相同的时候,我们称
f
{displaystyle f}
在
x
=
c
{displaystyle x=c}
这一点是连续的。当然,这是相当特殊的情况,考虑那么当
x
{displaystyle x}
趋于
2
{displaystyle 2}
的时候,
g
(
x
)
{displaystyle g(x)}
的极限与前面的
f
(
x
)
{displaystyle f(x)}
相同,都是
0.4
{displaystyle 0.4}
。但是请注意
g
(
2
)
≠
0.4
{displaystyle g(2)neq 0.4}
,这就是说,
g
(
x
)
{displaystyle g(x)}
在
x
=
2
{displaystyle x=2}
是不连续。或者考虑这样一个例子,使得
f
(
x
)
{displaystyle f(x)}
在
x
=
c
{displaystyle x=c}
时没有定义:当
x
{displaystyle x}
=
1
{displaystyle 1}
时,
f
(
x
)
{displaystyle f(x)}
是没有定义的,但极限存在,即
lim
x
→
1
f
(
x
)
=
2
{displaystyle lim _{xto 1}f(x)=2}
:在
x
≠
1
{displaystyle xneq 1}
的情况下,
x
{displaystyle x}
可以任意靠近
1
{displaystyle 1}
,从而
f
(
x
)
{displaystyle f(x)}
的极限为
2
{displaystyle 2}
。形式上讲,极限可以这样定义:命
f
{displaystyle f}
是一个定义于包含
c
{displaystyle c}
的开区间(或此开区间剔除
c
{displaystyle c}
)上的实值函数,命
L
{displaystyle L}
是一个实数,那么表示对于任意的
ε
>
0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0}
,都存在一个对应的
δ
>
0
{displaystyle delta >0}
使得:当
x
{displaystyle x}
满足
0
<
|
x
−
c
|
<
δ
{displaystyle 0<|x-c|<delta }
时总有
|
f
(
x
)
−
L
|
<
ε
{displaystyle |f(x)-L|<varepsilon }
成立。与函数趋于某个给定值时的极限概念相关的是函数在无穷远处的概念。这个概念不能从字面上直接理解为:
x
{displaystyle x}
距离无穷远越来越小的状态,因为无穷不是一个给定的数,也不能比较距离无穷的远近。因此,我们用
x
{displaystyle x}
越来越大(如果讨论正无穷时)来替代。例如考虑
f
(
x
)
=
2
x
x
+
1
{displaystyle f(x)={frac {2x}{x+1}}}
.当
x
{displaystyle x}
非常大的时候,
f
(
x
)
{displaystyle f(x)}
的值会趋于
2
{displaystyle 2}
。事实上,
f
(
x
)
{displaystyle f(x)}
与
2
{displaystyle 2}
之间的距离可以变得任意小,只要我们选取一个足够大的
x
{displaystyle x}
就可以了。此时,我们称
f
(
x
)
{displaystyle f(x)}
趋向于(正)无穷时的极限是
2
{displaystyle 2}
。可以写为形式上,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类似地,我们也可以定义:如果考虑将
f
{displaystyle f}
的定义域推广到扩展的实数轴,那么函数在无穷远的极限也可以看作在给定点的极限的特例。以下规则只有当等号右边的极限存在并且不为无穷时才成立在引入网的概念下,上述的定义可以毫无障碍地推广到任何拓扑空间。事实上,现代数学中的极限概念就是定义在拓扑空间上的,上述的例子都是拓扑空间的具体化。极限的符号为lim,它出自拉丁文limit(界限)的前三个字母。在1786年出版的德国人浏伊连(S. L'Huilier)的书中,第一次使用这个符号。不过,“x趋于a”当时都记作“x=a”,直到20世纪人们才逐渐用“→”替代“=”。英国近代数学家哈代是第一个使用现代极限符号的人。
相关
- 宫底高度宫底高度(Fundal height)也称为耻骨联合-宫底高度(symphysial fundal height,也称为SFH),也称为宫顶高度或宫高,是妊娠中量测子宫大小的方式,可以在怀孕中评估胎儿成长及其发育情形
- 刷牙刷牙是清洁牙齿的行为。刷牙能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膜,我们该在每天早上起床及晚上睡前刷牙,彻底清除牙菌膜以预防牙周病。包括牙刷、牙线、牙间刷等。以牙膏及牙粉为主。刷牙的
- 诺森三世教宗意诺增爵三世(拉丁语:Innocentius PP. III;约1161年-1216年7月16日)本名塞尼伯爵罗塔里奥(Lotario dei Conti di Segni)。他于1198年1月8日当选罗马主教(教宗),同年2月22日即位至1
- 嘌呤代谢许多生物利用代谢途径来合成或分解嘌呤。嘌呤在生物合成中会合成为核苷酸,特别是核糖核苷酸,即核糖-5-磷酸。 主要的调节步骤为PRPP合成酶产生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的反应,这个
- 罗尔夫·马克西米利安·希沃特罗尔夫·马克西米利安·希沃特(瑞典语:Rolf Maximilian Sievert,1896年5月6日-1966年10月3日,瑞典语发音:)是一位瑞典生物物理学家、辐射防护专家,他主要贡献于研究辐射对生物体的影
- 乔万尼·薄伽丘乔万尼·薄伽丘(意大利语:Giovanni Boccaccio,1313年6月16日-1375年12月21日),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公国作家、诗人,以故事集《十日谈》留名后世。出生于佛罗伦斯附近(Certaldo),家
- 双键在有机化学中,双键(英语:Double Bond),是对含1根σ键和1根π键的共价键的分类称呼。在化合物分子中,两个原子间以二个共用电子对构成的共价键,被称之为双键;而在双键上的原子,都在同
- 巨星巨星在本质上是一颗半径和亮度都比主序星大,但却有相同的表面温度的恒星。典型上,巨星的半径是太阳半径的10倍至100倍,亮度则是太阳的10倍至1,000倍。比巨星更亮的恒星是超巨星
- 北美东部时区北美东部时区(North American Eastern Time Zone),或称美国东部时间(The Eastern Time Zone,ET),主要包括北美东海岸和南美西海岸,其标准时间(EST)为UTC-5,夏令时间(EDT)为UTC-4。此外,以
- 对外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援助意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大洋洲和东欧等地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援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