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湿伞

✍ dations ◷ 2025-02-23 22:50:56 #亚洲真菌,欧洲真菌,北美洲真菌,湿伞属,食用菌

(P.D.Orton) Svrcek

蕈伞凸面

子实层连生

可食用

小红湿伞(学名:),俗称朱红蜡盖(vermilion waxcap),是一种担子菌门真菌,隶属于湿伞属。这种真菌是一种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物种,并且主要在秋季在田地、荒地、草地、热带雨林、桉树林、石楠荒野等地方出现。

小红湿伞最早是由瑞典真菌学家伊利阿斯·马格努斯·弗里斯于1821年描述的,其学名为小红伞菌()。于1838年,弗里斯重新将这种真菌划入湿伞属。后来,德国真菌学家保罗·库默尔(英语:Paul Kummer)于1871年将其学名改为现名。其学名中的“”源自拉丁文词汇miniat,意思是“涂上红铅”,指的是其颜色。其另外,学名中的“半”也是为了与血红丝膜菌()分别。

小红湿伞的菌盖直径为0.5–3.5厘米(0.2–1.4英寸),呈猩红橙色,且边缘部分呈黄色条纹状。起初是凸面状的,但随着年龄增加会变成有着波浪状边缘的扁平状。干燥成熟子实体的中心部分有着明显的皮屑状或鳞片状质感,而这也是其特点之一。其菌柄高度为3–5厘米,厚0.3–0.4厘米,呈倒锥体状,并且倾向扁平化。其颜色与菌盖相同,但有时候会较为浅色。其底部呈白色。其菌褶呈橙色,是连生的或自基部沿蕈柄向下生长的。它们之间的间距较大,并且有凹槽。其菌肉呈橙色,并且没有任何气味。其孢子印呈白色,而担孢子的大小则为7–9 x 4–5微米。

小红湿伞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且几乎所有温带地区都有其踪迹。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和澳洲均有小红湿伞出现的纪录。这种真菌主要在秋季于田地、荒地、草地、热带雨林、树林、荒野等地方出现。这种真菌亦常与山柳兰一起出现。

小红湿伞是可供食用的,但现今真菌学家们还未知道这种真菌是否有毒和会否导致过敏反应,因此并不建议食用。

相关

  • 眼科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眼科学是医学上研究眼部疾患一个分支,
  • 科学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老板老板,又名东主,台湾话、客家话称头家、老大,粤语又称老世或老细、事头、波士(源自英文Boss一词)。包含以下含义:
  • 布政使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简称布政使,俗称方伯、藩台、藩司。是中国、越南古代官名。明朝时,布政使是承宣布政使司(国家一级行政区,大约等于现代的“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分左右。个别地
  • 大西洋胸棘鲷大西洋胸棘鲷是胸棘鲷属的一种,分布于全球各大洋热带至温带海域,栖息深度180-1809米,体长可达75公分,栖息在大陆坡、海脊等深水域,属肉食性,以鱼类、甲壳类、片脚类等为食,可做为食
  • 藤原道兼藤原道兼(961年-995年6月8日),为日本平安时代中期的一位关白,父关白藤原兼家,母藤原时姬。有同母兄关白藤原道隆,同母弟摄政藤原道长,同母妹一条天皇生母东三条院藤原诠子等。道兼以
  • 水力学水力学是研究液体机械相关特性的学科,是流体力学的一部分。早期研究水力学的包括古希腊的发明家希罗(Hero of Alexandria)及克特西比乌斯(Ctesibius),不过他们对于实际应用的研
  • 碲的同位素碲(原子量:127.60(3))的同位素,其中有4个稳定同位素和2个观测上稳定同位素。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 兰季德·辛格兰季德·辛格摩诃拉者(英语:Maharaja Ranjit Singh,1780年-1839年)是19世纪上半叶统治了西北印度次大陆的锡克帝国的开国君主。他小时候曾得过天花,活了下来,但左眼失明。十岁那年
  • 生物多样性国际日生物多样性国际日(英语: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或译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联合国环境署提议的旨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性主题纪念日,当前定于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