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湿伞

✍ dations ◷ 2025-09-09 20:54:32 #亚洲真菌,欧洲真菌,北美洲真菌,湿伞属,食用菌

(P.D.Orton) Svrcek

蕈伞凸面

子实层连生

可食用

小红湿伞(学名:),俗称朱红蜡盖(vermilion waxcap),是一种担子菌门真菌,隶属于湿伞属。这种真菌是一种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物种,并且主要在秋季在田地、荒地、草地、热带雨林、桉树林、石楠荒野等地方出现。

小红湿伞最早是由瑞典真菌学家伊利阿斯·马格努斯·弗里斯于1821年描述的,其学名为小红伞菌()。于1838年,弗里斯重新将这种真菌划入湿伞属。后来,德国真菌学家保罗·库默尔(英语:Paul Kummer)于1871年将其学名改为现名。其学名中的“”源自拉丁文词汇miniat,意思是“涂上红铅”,指的是其颜色。其另外,学名中的“半”也是为了与血红丝膜菌()分别。

小红湿伞的菌盖直径为0.5–3.5厘米(0.2–1.4英寸),呈猩红橙色,且边缘部分呈黄色条纹状。起初是凸面状的,但随着年龄增加会变成有着波浪状边缘的扁平状。干燥成熟子实体的中心部分有着明显的皮屑状或鳞片状质感,而这也是其特点之一。其菌柄高度为3–5厘米,厚0.3–0.4厘米,呈倒锥体状,并且倾向扁平化。其颜色与菌盖相同,但有时候会较为浅色。其底部呈白色。其菌褶呈橙色,是连生的或自基部沿蕈柄向下生长的。它们之间的间距较大,并且有凹槽。其菌肉呈橙色,并且没有任何气味。其孢子印呈白色,而担孢子的大小则为7–9 x 4–5微米。

小红湿伞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且几乎所有温带地区都有其踪迹。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和澳洲均有小红湿伞出现的纪录。这种真菌主要在秋季于田地、荒地、草地、热带雨林、树林、荒野等地方出现。这种真菌亦常与山柳兰一起出现。

小红湿伞是可供食用的,但现今真菌学家们还未知道这种真菌是否有毒和会否导致过敏反应,因此并不建议食用。

相关

  • 国际电信联盟国际电信联盟(法语:Union Internationale des Télécommunications,简称 UIT; 英语: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简称 ITU)是一个国际组织,主要负责确立国际无线电和电
  • 托马斯·潘恩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年2月9日-1809年6月8日),英裔美国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革命家、激进民主主义者。生于英国诺福克郡,曾继承父业做过裁缝,后来做过教师
  • ɗ浊齿龈内爆音是一种辅音。其发音方式为舌叶与牙龈相接触、同时声门关闭的状态下,让喉头位置下降,从而使声道中产生气流。同时舌叶与牙龈突然离开而发出的一种辅音。国际音标中
  • 孟买历史现在的孟买起初是七个小岛组成的一个群岛。在孟买北部Kandivali附近发现的人造器物显示这些岛屿自从石器时代已经有人居住。 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年,来到这里
  • 皮秒本页按时间长短从小到大列出一些例子,以帮助理解不同时间长度的概念,比较时间单位的数量级。1幺秒(yoctosecond)约是1.86×1019普朗克时间。1仄秒(zeptosecond)即1000幺秒。阿
  • B栋8楼潘仪君、高英轩、陈竹升、林志儒 、吴朋奉、陶传正、楼学贤薰创意媒体制作《B栋8楼》(英文:B-8F),2014年薰创意媒体有限公司自制电视电影,由潘仪君、高英轩、陈竹升、林志儒、吴
  • 2017年6月逝世人物列表2017年6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7年6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 拗拉槽拗拉槽,也称裂堑、裂陷槽、拗拉谷、大陆裂谷,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大陆三叉裂谷系形成初期,由于地幔柱的上升,产生了由正断层组成的三叉断裂系统,随着地幔柱的不断隆起,初始的断裂体系
  • 茹莱卿茹莱卿(1864年-1923年),北京人,祖籍江苏无锡,京剧演员,工生行,后师从梅雨田学京剧胡琴艺术。茹莱卿的武工很好,梅兰芳的武工就是跟他学的,杨小楼、程继仙、姜妙香、马连良都跟他学过武
  • 孙蕡孙蕡(1334年-1389年),字仲衍,元末明初广东顺德人。元惠宗元统二年出生,于书无所不读,与赵介、王佐、黄哲、李德合称“南园五先生”。洪武三年(1370年)授工部织染局使。六年,出京为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