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蚀柱

✍ dations ◷ 2025-05-16 04:18:17 #海蚀柱
海蚀柱是一种地质地貌形态,它位于海中靠近海岸处,由一个或多个陡峭的、往往是垂直的柱状岩石组成,这是由海岸侵蚀造成的。海蚀柱在风、水和沿海地貌效应的共同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当海岬的一部分被水流作用(英语:Hydraulic action)(海洋或水流冲刷岩石的力)侵蚀时,就形成了海蚀柱。水力削弱了岬中的裂缝,导致它们后来崩塌,而形成独立的海蚀柱甚至小岛。在水并不持续存在的地方,天然拱在重力作用下坍塌,及近地(英语:Subaerial)效应如 风蚀,也会形成海蚀柱。侵蚀导致拱崩塌,剩下的坚硬石柱与海岸分离,就形成了海蚀柱。最终,侵蚀会造成海蚀柱崩塌,剩下一个石堆。海蚀柱可以为海鸟提供重要的栖息地,也有许多成了攀岩胜地。典型的海蚀柱形成于平坦的沉积岩或火山岩,个别的是在石灰岩的悬崖。这些岩石类型的介质硬度属于中等耐磨、耐侵蚀。更耐磨的岩层可能形成帽岩(英语:Caprock)。(更软的岩石——如黏土——形成的峭壁则倾向于倒塌(英语:Slump (geology)),且侵蚀太快难以形成海蚀柱,而更硬的岩石如花岗岩则是另一种侵蚀方式。)该形成过程往往始于海水冲击海岬的小裂缝,并扩大它们。裂缝逐渐扩大并变成一个小洞。当洞贯穿海岬,就形成了一个拱。进一步的侵蚀导致拱崩塌,就剩下一个离开海岸的坚硬石柱,这就是海蚀柱。最终,侵蚀会造成海蚀柱崩塌,剩下一个石堆。这种石堆通常会形成一个很低的小岩石岛,在高潮时会被淹没。某些海蚀柱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可能因为它们不容易被淹没。

相关

  • 风暴海坐标:18°24′N 57°24′W / 18.4°N 57.4°W / 18.4; -57.4风暴洋(拉丁语:Oceanus Procellarum,IPA:/oʊˈsiːənəs ˌprɒsᵻˈlɛərəm/;拉丁文意为“风暴之洋”)是月球近月
  • 斯特凡·W·赫尔斯特凡·瓦尔特·黑尔(德语:Stefan Walter Hell,1962年12月23日-),生于罗马尼亚阿拉德,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之一。2014年,因“研制出超分辨率萤光显
  • 第8名这是一份按照国内生产总值排列的经济体列表,是某经济体指定年份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里的GDP是按照市场价值或政府官方汇率所估算,单位是
  • abbr class=abbr title=S45: 发生事故或感到不适时立即求医,可能的话出示标签S45/abbr安全建议标准词(英语:Safety phrases,简写:S-phrases)是于《欧盟指导标准67/548/EEC 附录Ⅳ: 有关危险物品与其储备的安全建议》里定义。该列表被集中并再出版于指导标准2001/59/
  • 安德烈·巴赞安德烈·巴赞(André Bazin,(1918年4月18日-1958年11月11日),法国《电影手册》创办人之一,二战后西方最重要的电影批评家、理论家,被誉为“法国影迷的精神之父”、“新浪潮电影之父
  • 立体中心立体中心或手性中心是化合物中特殊的原子,通过交换连在该原子上两个基团的位置,就会得到原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按照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定义,手性中心是“不对称碳原子
  • 微静脉微静脉(英语:venule,亦称为小静脉)是在微循环中允许血液从毛细血管床返回到更大的被称为静脉的血管中的非常细小的血管。微静脉的直径在7到50μm之间。静脉包含了大约总血容积的
  • 亚琛主教座堂亚琛主教座堂(德语:Aachener Dom)是位于德国亚琛并由许多不同时期基督教建筑艺术组合而成的主教座堂。其最早及最中心的部分,建成于805年,为查理大帝的国王行宫,建筑物31米高,直径
  • 海军舰队指挥部海军舰队指挥部,简称海军舰指部、舰指部,为中华民国海军舰队的最高指挥单位,也是国防部海军司令部所有下辖单位中最重要者,负责所属单位之指挥、管理及战备整备,同时兼任62(或63)特
  •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所设立的国家级现代化工业园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大都位于各省、市、自治区的省会等中心城市,在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