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 dations ◷ 2025-04-24 17:37:53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俗称蜱虫病,是由一种新发现的布尼亚病毒导致的传染病。发病征候包括发热和多器官衰竭。实验室测试显示,此病伴有血小板和白血球减少的症状。该疾病于2009年首先确认于中国。致病病毒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毒(SFTS Virus),简称“新布尼亚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Phlebovirus)。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在2009年尚未知其病原,先前推测病原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但在实验室检测未曾分离过该病原。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期间,发现病例的中国省份为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及江苏省,大多分布在丘陵、林木区以及山区。该六省共计疑似SFTS住院病患有241位,其中171例确诊,21例(12%)死亡,病患多为山林区的农民。在2013年,日本与韩国亦确诊数例并有死亡发生。本病借由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叮咬人而传播病毒,自病患住所饲养动物身上的采集长角血蜱后,检测186只长角血蜱中,有10只(5.4%)带有病毒核酸,但病毒核酸序列接近但不完全相同于患者身上的病毒。流行病学证据显示病毒可人传人,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主要症状有发烧、血小板减少、肠胃道症状、白血球减少、多重器官障碍,初期死亡率为30%。采集病患血清检体,最常见的血液学征象有血小板及白血球减少,诊断方法可直接用RT-PCR检测病人检体是否具有SFTSV的核糖核酸(RNA)。或可用血清学方法,使用ELISA等检测工具来检测病患IgG抗体力价是否有四倍上升或血清阳转的情形。

相关

  • LSD麦角酸二乙酰胺(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德文 Lyserg-Säure-Diäthylamid),常简称为LSD,是一种强烈的半人工致幻剂。它由麦角酸中合成,对氧气、紫外线与氯十分敏感(尤其是当LS
  • 闽东语闽东语(闽东语:.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閩東
  • 台湾客家语书写推荐用字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天主教民主党(意大利语:Democrazia Cristiana,缩写为DC),前意大利执政党。1919年6月14日成立,原名意大利人民党,是一个天主教的基督教民主主义政党。人民党在1926年被贝尼托·墨索
  • 黄铁矿黄铁矿,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亚铁FeS2,是提取硫、制造硫酸的主要矿物原料。其特殊的形态色泽,有观赏价值。一些黄铁矿磨制成宝石也很受欢迎。黄铁矿可经由岩浆分结作用、热水溶液或
  • 加纳加纳自治领(1957年8月15日—1960年1月26日)位于西部非洲几内亚湾,是加纳共和国成立前,英联邦的自治领之一,是西非第一个独立的国家。
  • 柳树皮约400种柳,或柳树,是对柳属(Salix)植物的统称,其下共有四百多种物种,常见于北半球的寒带及温带。柳属植物要进行杂交非常容易,不论是天然或是人工的混种都很普遍。Salix × sepulcr
  • 有机氯杀虫剂有机氯杀虫剂是以碳氢化合物为基本架构,并有氯原子连接在碳原子上,同时又有杀虫效果的有机化合物。大多数有机氯杀虫剂具有生产成本低廉,在动植物及环境中长期残留的特性。此类
  • 风速计风速计是一种测量风速的仪器。通常分为风叶型(风车型)和风杯型。气象站使用的是风杯型的,一般安装在离地10米高的杆子上,四周应空旷。根据一定时间内风杯的转速,可算出平均速度。
  • 寡毛亚纲寡毛纲(学名:Oligotrichea)之下只有下列两个亚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