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斯兰语

✍ dations ◷ 2025-09-02 10:06:10 #弗里斯兰语
弗里斯兰语(Frysk、Frasch、Fresk或Friisk),又译弗里西语、弗里西亚语、弗里斯语,是荷兰及德国内靠近北海南部处一族人所使用的语言,使用人数大约在40万左右。弗里斯兰语属于日耳曼语族,族人在北欧历史上曾十分活跃,在维京时代作为商人和海盗很有名。下分三支,西弗里斯兰语(West Lauwers Frisian,本地语Frysk)、东弗里斯兰语(萨特弗里斯兰语,本地语Seeltersk)和北弗里斯兰语。北弗里斯兰语下又分几种独特的口语形式。大多数使用者居住在荷兰的弗里斯兰省,约35万人。也有越来越多的居住在此省的其他荷兰人能够掌握这种语言。德国内,有大约2000名使用者居住在下萨克森州的萨特兰地区。由于此地区周围多是沼泽,也保护了此语言没有受到低地德语和高地德语的冲击。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北弗里斯兰地区内,也有约一万名使用者仍在运用一些方言。弗里斯兰语在欧盟作为“少数民族语言”受到保护;在荷兰是两种官方语言之一。古弗里斯兰语和古英语极为相像,而且传统上也视作除苏格兰语外,和英语最接近的语言。中世纪发生的北海日耳曼语鼻音消失现象标志着英语和弗里斯兰语等盎格鲁-弗里斯兰语组语言跟其他西日耳曼语的分离。不过这种相似是基于早期书面语来判断的,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二者已经互相差距很远。如今二者之间完全不能互相交流,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弗里斯兰语受到低地法兰克语(如荷兰语)和低地德语的影响。英语之所以和弗里斯兰语相近,就是因为盎格鲁-弗里斯兰语组的二部落文化语言上的相近(当然是与萨克逊等其他部落的西日耳曼语相比较而言)。西日耳曼语支除却了意第绪语组及,可以分为盎格鲁-弗里斯兰语组、 高地德语组、低地德语组。高地德语组又分为上德语、今日的标准德语(以中古高地德语为标准发展起来的)、意第绪语、 高地法兰克语;低地德语组分为 低地法兰克语,包括荷兰语及其诸方言、低地德语组,包括低地撒克逊语和下德语。政治上弗里斯兰地区是荷兰的一部分,因此弗里斯兰语也和荷兰语越来越近。原来荷兰北部西弗里斯兰地区的方言已经灭绝,但一些荷兰方言仍然带有很深的西弗里斯兰语的痕迹。已经确认的最早的弗里斯兰语书面文件出现在大约9世纪;可能在之前也使用过如尼文字。

相关

  • A50–A64ICD-10 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主要包括被视为具有可传播性和可传染性的疾病。肠道传染病(A00-A09)结核病(A15-A19)由特定动物传染的细菌性疾病(A20-A28)其他细菌性疾病(A30-A4
  • 西罗莫司雷帕霉素(Rapamune),又名西罗莫司(Sirolimus),为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现主要运用于肾移植的抗排异治疗。其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2从而阻碍激活T细胞及B细胞来抑制免疫。其首次发现于复
  • 尘卷风尘卷风(dust devil)又称为尘暴等是一种强劲、明显形状、存在期相当长的旋风,尺寸从小型(宽度约为1米,高度约为几米)到大型(宽度大于10米,高度大于1000米)。尘卷风通常不会造成损害,但
  • 快速链球菌检查法链球菌快速检测(英文:Rapid strep test,简称RST)是临床上广泛用于辅助诊断链球菌性咽炎的快速抗原侦测检验(英语:rapid antigen test)(RADT),该病的致病原为A群链球菌(英语:group A stre
  • 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简称甲表,是中华民国教育部于1979年出版的常用字和字体标准,内收4808字。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简称乙表,是中华民国教育部于1982年12月出版的次常用字和字体
  • 苍蝇家蝇下目,俗作苍蝇、螥蝇或狂蝇,别名螐蝇、青蝇,为双翅目短角亚目昆虫的总称,全世界约有3000种;其幼虫称为蛆。成虫飞翔能力非常出色,可在空中固定盘旋,或在高速飞行中急剧转换方向
  • 原牛原牛(学名:Bos taurus primigenius),是一种已灭绝的牛亚种,是现代家牛未驯化的野生近亲。最后一只于1627年在波兰灭绝。原牛出现在欧洲和西亚的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中,显示它是重要
  • 互变异构体互变异构是某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在两种官能团异构体间产生平衡互相转换的现象,相应的异构体则称为互变异构体。大多数互变异构都涉及氢原子或质子的转移,以及单键向双键的转变
  • 豆油大豆油(英语:Soybean oil)又称豆油、常见者多为大豆色拉油 ,是从大豆中提取的植物油脂,日常食用油。常用的提取的方法有两种:压榨法和浸提法,有时二者兼用。大豆提取豆油之后的下脚
  • 黄芪黄芪,又称北芪,亦作黄耆,常用中药之一,一般指豆科黄芪属(Astragalus)植物。主产于中国大陆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黄芪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