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原游廓

✍ dations ◷ 2025-09-15 05:48:55 #吉原游廓

吉原游廓(よしわらゆうかく)是江户幕府公认的游廓。起先在日本桥附近(现日本桥人形町)、明历大火之后、搬到浅草寺后面的日本堤、前者称为元吉原、后者称为新吉原。江户的游郭是从大御所德川家康临终之地骏府城(现在的静冈)下的二丁町游郭搬来的。

德川家康于天正18年(1590年)8月1日入江户、随后被封为征夷大将军设立江户幕府、为江户增添了活力、使关东地方自镰仓时代之后再次成为日本武士的中心。德川家康率领三河国众多的家臣团进入江户、江户的城市规模得到很大发展。周围很多百姓汇集到关东、战乱过后浪人们也为了寻找工作来到江户、江户人口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江户城中游女屋开始大量出现。

江户幕府在集中建设江户城的同时,为了统治全国还建造了很多武家屋敷。建造这些建筑对于平民一般采取强制征地的措施,其中也包括游女屋。这些游女屋因此要求设置专门的游廓。当初幕府不以为意,数次请愿后,庆长17年(1612年),元誓愿寺前经营游女屋的庄司甚右卫门作为代表,以下面三条为条件再次请愿,终于得到受理。

幕府受理后由于急于处理丰臣家的问题没有立即给予答复、5年后的元和3年(1617年),终于允许以甚右卫门为惣名主开设了江户最初的游郭“葭原”。同时,幕府提出附加条件:江户城中不许设置游女屋、游女也不许在城中拉客、游女屋的建筑和游女穿着必须朴素、营业必须在白天进行。游廓设置后幕府抽取冥加金(上纳金),城中的游女屋的得到统一管理也有利于治安,同时也使部分游女屋达到了独占市场的目的。但是此后吉原游廓的历史仍然是在和江户城中无幕府许可经营的违法游女屋(冈场所)的竞争当中反复交织。

德川幕府起初提供的土地在现在东京站南侧当时海岸附近的苇屋町,是芦苇(苇,吉日语发音都是YOSHI)茂盛的平地(平地日语是原HARA),本来属于江户偏僻的地方。这就是“吉原”名字的由来。可是江户不断扩大,大名的江户屋敷也逐渐造到吉原的附近。明历2年(1656年)10月幕府命令吉原迁到浅草寺后面的日本堤、本所一带。吉原的游女屋虽然有所怨言但是不得不还是同意搬迁。此时吉原的营业面积增加了一半,并且允许晚上营业,还免除掉对周围火灾的责任。本来周围发生火灾吉原必须去救火而倒过来吉原发生火灾的时候周围是不会来救的,结果往往吉原被烧毁。明历3年正月正好发生了明历大火,对江户的城市规划来说是个很大的转机。由于大火迁移比预定有所延缓,明历3年6月游女屋开始搬迁到火灾后临时搭建的小屋中营业。迁移前叫元吉原,迁移后叫新吉原。

明治时期以后,日本政界、财界的社交场所一般在东京中心地附近的艺者町(花街)进行、吉原游廓的规模不得不缩小。吉原的游女大多来自日本的东北地方。虽然在名义上她们到了一定的年龄可以从良回到自己的故乡,但是大部分的少女都来自贫苦农民家庭。她们家里很少有可能拿钱出来帮她们赎身,结果导致了很多游女在游廓度过终生。这是农民阶层的贫困造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通过的《日本国宪法》规定了男女同权、吉原游廓作为男尊女卑差别主义的象征而受到批判。昭和31年(1956年)5月21日,日本国会通过了卖春防止法,并且在昭和32年(1957年)4月1日正式执行。自此,吉原游廓正式落下了历史的帷幕。

江户时代以前到卖春防止法施行为止、除了江户,大阪、京都、长崎也有大规模的游廓、地方城市的小游廓更是数不胜数。其中吉原游廓是规模最大的。占地面积达2万坪。最盛期有数千名游女。也是江户最繁华的地方、吉原、芝居町的猿若町、日本桥并称为江户一掷千金的地方。

江户时代的吉原游廓是男人们最大的社交场所、吉原游廓也有竞争相手。元吉原的时候、有称为汤女的妓女在冒充为澡堂的地方提供性服务。江户是富士山的火山灰堆积起来的土地、江户的早期城市开发很多是很脏很累的工作、澡堂因此兴盛、其中不少是有提供性服务的也被称为丹前风吕。

江户的规模不断扩大出现类似深川这样的冈场所、各街道最初的宿场町兼有提供性服务、和吉原游廓展开了激烈竞争。即便如此在江户时代吉原游廓作为最大的花柳街无出其右。

明治时期以后吉原游廓规模缩小、到昭和32年(1957年)4月1日的卖春防止法施行为止、吉原一直营业了340年。

名义上游女到了一定年龄可以赎身从良、从新吉原成立到天保年间、有超过8成的妓女从良。也有很多游女在游廓里面度过终生。岁数大和无法接客的游女就干“やり手”(杂活)“饭炊き”(做饭)“缝い子”(缝衣)这些活。所以进了吉原也不是单纯坠入卖淫窟、产生出独特的文化。吉原游廓中病死老死的游女被送到称为投入寺的净闲寺冠以“某某卖女”的戒名埋葬。事实上只有坏了吉原的规矩才这样。具体参照净闲寺。

游女分为很多等级、才貌兼备受到男人欢迎的游女有很高的等级。到宝历年间为止游女中的最高等级称为太夫、下面还有“局”、“端”等称呼、江户的汤屋被强制迁移到吉原后构成了“散茶”、此后被称为花魁。花魁有称为振袖新造的年轻候补花魁和秃的小女孩来服侍,不受花魁青睐的男人是很难同她们过夜的。男人即使能走到最后一步也会颇费周折、女人在这个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榨取男人的钱财是游廓全体的工作。

江户时代要想和高级别见世(游女屋、妓院)的游女玩必须通过待合茶屋(吉原称为“引手茶屋”)、在这里设宴招待游女、然后由茶屋里的茶博士引荐。茶屋要席料、料理屋要料理代、见世要扬代(见游女的钱)。在吉原游廓有如果和一名游女混熟就不能和其他游女有来往的不成文规定。如果去其他游女那里、相熟的游女会去对方游女那里投诉、对方游女有可能让自己的振袖新造们惩罚负心男、据说有负心男的发髻被剃掉。

吉原游廓还是新潮文化的发源地。女性的发式、服装、吉原游廓都是当时社会的流行源头。同时这里也和歌舞伎相互作用、对歌舞伎的音曲、舞踊、和其他曲艺产生影响。

这是因为男女间的情事交织的悲欢离合比较容易吸引人的视听。无论是有趣的、还是悲伤的通过戏剧和净瑠璃被世人传唱。

相关

  • 废气加热器废气加热器,是一种减少能量消耗、或者提供液体预热功能的机械装置,属于换热器的一种。通常与锅炉、发电设备、暖通空调设备连结,用液体吸收废气中的热能以供重新利用。
  • 山 翀山翀(1969年-),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演员、政治人物,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演员。中国共产党党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分入第
  • 驿马车 (电影)驿马车(Stagecoach)别名《关山飞渡》,是一部1939年由约翰·福特导演的经典西部片。由克莱儿·崔华、约翰·韦恩主演。本片是约翰·韦恩的成名之作。《驿马车》与1946年的《侠骨
  • 绒刺果瓜绒刺果瓜(学名:),是科隆群岛弗雷里安纳岛特有及灭绝的一种植物。现时绒刺果瓜仅有一具由查尔斯·达尔文在1835年于该岛海拔200米处采集到的模式标本。达尔文称绒刺果瓜在当时很
  • 附署附署(英语:countersigning)是指文件上的第二个或更多个签名。例如,由公司代表签署的合约或其他正式文件可由其主管签署以验证权力代理。另外,汇票或其他金融工具可能在收到时签署
  • 格拉多·马查多格拉多·马查多·伊·莫拉莱斯(西班牙语:Gerardo Machado y Morales,1871年9月28日-1939年3月29日),参与过古巴独立战争,古巴共和国第5任总统,被称呼为“加勒比海地区的墨索里尼”、
  • 柴山昌彦柴山昌彦(1965年12月5日-)是日本政治人物、律师,现为自由民主党(细田派)的众议院议员。曾任外务大臣政务官、总务副大臣、众议院内阁委员长、内阁总理大臣补佐官等职务,现任文部科
  • 拉恩比尔辛格波拉拉恩比尔辛格波拉(Ranbir Singh Pora),是印度查谟-克什米尔邦Jammu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3563(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13563人,其中男性7391人,女性6172人;0—6岁人口1556人,其中
  • 霍为棻霍为棻,清朝官员。陕西朝邑县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张之万榜三甲进士。同治五年(1866年)任四川巴县(今属重庆市)知县。任内曾修《巴县志》。
  • 儒尼尼奥·保利斯塔儒尼尼奥·保利斯塔(Juninho Paulista,本名Osvaldo Giroldo Júnior,1973年2月22日-),通常称为儒尼尼奥(Juninho),乃一名巴西足球运动员,司职中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曾三度效力英超中游队伍米杜士堡。祖连奴成名于巴西俱乐部圣保罗,由于在95年一场于英格兰举行的四角赛(UmbroCup)中表现出色,年仅22岁已被当时的米杜士堡主教练白赖仁·笠臣垂青,于95-96年赛季以450万磅加盟米杜士堡,成功带领球队升级英格兰超级联赛,但次年功败垂成,球队降级重返甲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