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阿加西兹

✍ dations ◷ 2025-05-15 09:32:52 #1835年出生,1910年逝世,美国动物学家,美国策展人,美国鱼类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皇家学会外籍会员,哈佛大学校友,移民美国的瑞士人

亚历山大·埃马纽埃尔·鲁道夫·阿加西兹(Alexander Emmanuel Rodolphe Agassiz,1835年12月17日-1910年3月27日)出生于瑞士的美国海洋学家和工程师,其父亲是博物学家路易斯·阿加西兹。

亚历山大·阿加西兹出生于瑞士纳沙泰尔,1846年随父母移民美国。185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随后学习工程学和化学,并于1857年在哈佛大学劳伦斯科学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859年成为美国海岸调查局的助理。从那以后,他成为了海洋鱼类学的专家,但在矿山的调查、监管和开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从1866年到1869年,他担任苏必利尔湖附近卡柳梅特(Calumet)铜矿的总监督,后任该矿矿长以终。他把一个亏损的企业改变为世界第一流的铜矿,为矿工安装现代化机械及安全设施、设立养老金制度及事故基金,并为周围社区建立了卫生设施。他曾协助查尔斯·威维尔·汤姆森整理和分类挑战者号科学考察期间收集的标本,并于1872~1874年写成他最重要的系统动物学著作《海胆的重新分类》()。亚历山大·阿加西兹因经营铜矿赚取了一笔财富,曾向哈佛博物馆及其他研究生物学的机构捐献巨款。1874~1885年任哈佛博物馆馆长。1875年,他勘察了秘鲁的的的喀喀湖,考察了秘鲁和智利的铜矿,并为博物馆收集秘鲁的文物。1877~1880年参与美国海岸和大地测量局“布莱克”号轮船的三次疏浚考察,随后出版了2卷全面介绍考察成果的著作。

1910年亚历山大·阿加西兹在乘坐亚得里亚号从南安普敦到纽约的途中逝世。


相关

  • 吞噬作用吞噬作用(英语:phagocytosis,来自古希腊语φαγεῖν)亦称吞食、噬菌作用,是吞噬细胞和原生动物通过细胞膜从周围环境摄取固体颗粒,并在其内部形成吞噬体的过程。吞噬作用是细胞
  • 昆虫纲见内文昆虫在分类学上属于昆虫纲(学名:Insecta),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超过100万种。其中单鞘翅目(Coleoptera)中所含的种数就比其它所有动物界中的种数还多。昆字原作䖵。昆
  • RORRAR相关孤儿受体(英语:RAR-related orphan receptor,RORs)是核受体的一个家族,是细胞内转录因子的一员。有三个ROR家族成员:ROR-α、-β和-γ分别由基因RORA、RORB、RORC编码。ROR
  • 以色列总理以色列总理是以色列的政府首脑。由于以色列国是内阁制国家,总理是最高领导人。原本以色列的总理选举方法与其他内阁制国家相同,由总统任命国会内执政联盟之中的最大党的领袖(即
  • 亚历山大·安东诺夫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安东诺夫(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Степа́нович Анто́нов,1888年-1922年6月24日)是一位左翼社会革命党成员,以领导了俄国内战时期
  • 海德格尔的思想马丁·海德格尔(1889年9月26日—1976年5月26日),出生于梅斯基希(Meßkirch),在弗赖堡去世。他是一位德国哲学家,受其老师胡塞尔的影响。海德格尔毕生致力于对西方哲学史的批判,试图
  • 无痛 (哲学)无痛(古希腊语:ἀπονία,英语:Aponia)是痛苦的缺乏。其被伊比鸠鲁学派看待为身体快乐的顶点。与其他希腊化哲学(英语:Hellenistic philosophy)类似,伊比鸠鲁学派也认为快乐是人生
  • 玻尔-爱因斯坦之争玻尔-爱因斯坦之争(英语:Bohr–Einstein debates)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尼尔斯·玻尔之间关于量子物理的一系列著名的争论。这两个人与马克斯·普朗克被称为旧量子论的奠基者
  • 握奇经《握奇经》是中国古代一部专讲阵法的军事著作。《握奇经》又称《风后握奇经》、《握机经》、《幄机经》。旧题经文为黄帝的大臣风后所写,周朝的姜太公加以引申,汉朝的公孙弘注
  • 她早走了《她早走了》(英语:)是1989年斯蒂芬·波利亚科夫(英语:Stephen Poliakoff)的电视舞台剧。该剧由彼特‧豪尔(英语:Peter Hall (theatre director))执导。它是女爵士佩吉·阿什克罗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