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生鱼属(属名:)是已灭绝的肉鳍鱼类,全长估计约有12公分,生存于泥盆纪早期,为已知最早的四足形类动物。东生鱼的化石发现于中国云南省昭通市市郊的坡松冲组地层,最初被归类于骨鳞鱼目(英语:Osteolepiformes),如今则被视为整个四足形类最基部的类群。
2012 年 10 月,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所带领的研究小组正式发表了一件来自云南地区,距今约 4.09 亿年的化石,是目前为止所发现最古老的基干四足动物,将四足动物支系的演化历史前推了一千万年;为纪念已故泥盆纪脊椎动物的早期研究者与环境地质学家刘东生,因而将此化石命名为“意外东生鱼”。
四足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如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都属于四足动物,但其最直接的鱼类始祖(基干四足动物)也属于四足动物却鲜为人知。东生鱼正是基干四足动物的一支,在 3.7 亿年前的晚泥盆世“登”上陆地,衍生出最早的陆生脊椎动物,并最终演化为人类。科学家们认为,基干四足动物正是探讨鱼类“登陆”的最关键类群。
更重要的是,透过这项研究,科学家们找到了四足动物脑部演化的关键证据。研究小组的卢静博士等利用高精度 X 射线断层扫描和计算机三维虚拟重建技术复原了东生鱼的颅腔以及相关的神经、血管等结构,揭示了这种动物的脑部的基本形态。科学家们也发现,某些与脊椎动物陆地生活相关的重要脑部特征,在四足动物演化的最初期就便已出现。
朱敏表示,奇异东生鱼的内颅仍保留了大量原始肉鳍鱼类的特征,但下颌却呈现出典型的,甚至是非常进步的四足动物特征,表明东生鱼下颌的演化速率比内颅更快。同时,东生鱼脑腔结构呈现出奇异的镶嵌组合型式,兼具原始有颌类的特征与典型陆生脊椎动物的特征。此外,在奇异东生鱼垂体窝前部发现一对前伸的突起,与现生四足动物特有的腺垂体结节部,在位置与形态上都非常相似,这指示了四足动物脑部的某些重要变化可能在其演化初期,即远在它们爬上陆地之前就已经完成。科学家们认为,东生鱼呈现的特征组合表明,四足动物在其早期演化中相对保守,但在泥盆纪中期可能经历了一次非常快速的分化阶段,陆生脊椎动物正是这次快速分化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