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网络

✍ dations ◷ 2025-04-05 00:09:16 #分散网络
分散网络也称“分布式网络”(Distributed Networks)。它与中央控制式网络系统相对应,是一套全新的网络系统。每台电脑都是一个“节点”(node),每个节点都彼此相联,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此种网络结构中,不存在中央的概念,而且单个节点的重要性大大降低。相对于中央控制式网络,分布式网络只重视结果——把信号送到目的地,而不关心过程——通过何种途径传输。网络专家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ute)对包切换及网络传播原理做了如下解释:1961年,麻省理工学院的L.克莱因罗克(L.Klenrock)博士发表论文《大型通讯网络的信息流》,第一次详细论述了分布式网络理论。60年代,美籍波兰人保罗·巴兰(Paul Baran)撰写多份报告,不仅系统地阐述了分布式网络理论而且提出后来网络传播的核心——“包切换”(Packet Switching)。1965年,在兰德公司(Rand)的支持下,巴兰正式向美国空军提出创建分布式网络的计划。由于巴兰的想法适合军方的需要,因而受到美国国防部的高度重视。按照分布式网络的原理,由于单个节点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所以网络的任何节点遭到破坏,都不至于影响整个网络,而且节点越多,网络的安全性能就越高。与此同时,英国物理学家D.W.戴维斯也提出“分布式网络”理论,其原理同巴兰的构想如出一辙,唯一的区别在于命名。巴兰将拆分的、便于传送的数据称为“块”。而戴维斯经过深思熟虑,并请教语言学家后,选择了“包”(packet)这个术语,从此拆分传送数据的方式也就被称为“包切换”。另外,戴维斯构想包切换的初衷,也同巴兰为军方服务有所不同,他是想创建一个更加有效的网络系统,从而使更多的人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分布式网络”理论一旦用于美国军方系统,创建在“分布式网络”基础上的互联网前身——阿帕网也就应运而生了。 今天的互联网依旧是创建在分布式网络理论和包切换之上。

相关

  •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威廉·霍华德·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 ,1857年9月15日-1930年3月8日)是第27任美国总统。他当过律师、美国首席大法官和战争部长。塔夫脱是美国历史上最胖的总统。塔夫脱出
  • 留基伯留基伯(希腊文:.mw-parser-output .Polytonic{font-family:"SBL BibLit","SBL Greek","EB Garamond","EB Garamond 12","Foulis Greek",Cardo,"Gentium Plus",Gentium,"Theano
  • 拉什拉什(法语:Râches)是法国上法兰西大区诺尔省的一个市镇,位于该省中东部,属于杜埃区。该市镇的总面积为4.87平方公里,2009年时的人口为2,740人。拉什人口变化图示数据来源:INSEE
  • 锤骨锤骨(malleus, hammer) 是人耳中锤状的小骨, 是三块听小骨(ossicles)中的一个,连接耳膜和砧骨。人的槌骨听小骨18周龄的人类胚胎的头部和颈部,图示其麦克尔软骨和舌骨板(阿尔伯
  • 求职求职,指一个人寻求工作和职位。找工作的人称为求职方,提供工作的机构称为招聘方。求职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和面对的重要事情。从招聘单位的角度看,求职者一般分为两类:应
  • 歧义歧义(英语:ambiguity,又有译为“含混”)是指未定义或定义不清楚而没有明确涵义的单词、术语(term)、注释或观念。在华人社会,认为此言词源于唐朝苏味道:“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
  • DIN德国标准化学会(德语: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 e.V.,缩写:DIN)是德国的国家级标准化组织,也是ISO中代表德国会籍的会员机构,总部位于柏林。德国标准化学会的前身是1917年成
  • 法国大革命博物馆法国大革命博物馆(法语:Musée de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专门博物馆,位于法国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大区伊泽尔省维济伊,在格勒诺布尔以南1
  • 欧洲区域或少数民族语言宪章欧洲区域或少数民族语言宪章(英语:European Charter for Regional or Minority Languages,简称ECRML)是一条由欧洲委员会支持下于1992年通过的欧洲条约(CETS 148),目的是保护和促进
  • 阿蒙涅姆赫特五世塞赫姆卡拉(英语:Sekhemkare),埃及第十三王朝国王。据《都灵王表》记载,他在位6年。他统治时期的一座纪念碑上的几块被保存下来。他的名字还刻在尼罗河第二瀑布地区的努比亚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