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散网络
✍ dations ◷ 2025-04-25 05:04:58 #分散网络
分散网络也称“分布式网络”(Distributed Networks)。它与中央控制式网络系统相对应,是一套全新的网络系统。每台电脑都是一个“节点”(node),每个节点都彼此相联,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此种网络结构中,不存在中央的概念,而且单个节点的重要性大大降低。相对于中央控制式网络,分布式网络只重视结果——把信号送到目的地,而不关心过程——通过何种途径传输。网络专家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ute)对包切换及网络传播原理做了如下解释:1961年,麻省理工学院的L.克莱因罗克(L.Klenrock)博士发表论文《大型通讯网络的信息流》,第一次详细论述了分布式网络理论。60年代,美籍波兰人保罗·巴兰(Paul Baran)撰写多份报告,不仅系统地阐述了分布式网络理论而且提出后来网络传播的核心——“包切换”(Packet Switching)。1965年,在兰德公司(Rand)的支持下,巴兰正式向美国空军提出创建分布式网络的计划。由于巴兰的想法适合军方的需要,因而受到美国国防部的高度重视。按照分布式网络的原理,由于单个节点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所以网络的任何节点遭到破坏,都不至于影响整个网络,而且节点越多,网络的安全性能就越高。与此同时,英国物理学家D.W.戴维斯也提出“分布式网络”理论,其原理同巴兰的构想如出一辙,唯一的区别在于命名。巴兰将拆分的、便于传送的数据称为“块”。而戴维斯经过深思熟虑,并请教语言学家后,选择了“包”(packet)这个术语,从此拆分传送数据的方式也就被称为“包切换”。另外,戴维斯构想包切换的初衷,也同巴兰为军方服务有所不同,他是想创建一个更加有效的网络系统,从而使更多的人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分布式网络”理论一旦用于美国军方系统,创建在“分布式网络”基础上的互联网前身——阿帕网也就应运而生了。
今天的互联网依旧是创建在分布式网络理论和包切换之上。
相关
- 科科(英文: family, 拉丁语:familia)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位于目和属之间,现时生物界约有800个科,科下也分亚科,而在其上亦有总科。亚科是生物分类法的一级,在科和属之间,有时亚科和属
- 苍白僵直苍白僵直(拉丁文:pallor mortis),是死亡的第一个阶段,尤其发生在一些肤色较浅的尸体身上,他们在死后皮肤会出现苍白状况。几乎所有人死亡后通常在15至25分钟内都会出现苍白僵直,由
- 费尔蒂综合征费尔蒂综合征(英语:Felty's syndrome,缩写作 FS)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别的三联征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脾脏肿大(英语:splenomegaly)和血液的嗜中性白血球太少。它好发于
- 韦利亚韦利亚(Velia)是意大利南部坎帕尼亚大区萨莱诺省奇伦托地区的古代城镇,由希腊人创建于公元前538–535年,是埃利亚学派哲学家巴门尼德和埃利亚的芝诺的故乡。韦利亚考古遗址,曾经
- 弗留利语意大利弗留利语(弗留利语:Furlan,意大利语:friulano)是一种罗曼语族语言,属于列托-罗曼斯语语支,在意大利的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流通。弗留利语有约 60 万使用者,大部分使用者同时能
- 迈锡尼希腊语迈锡尼希腊语是希腊语的已知最古老的形式,多利亚人入侵前,在迈锡尼时期(公元前16至前12世纪)使用于希腊大陆和克里特岛上。它保存在线形文字B写的题字中,这种文字是公元前14世纪
- 形变在机械工程学里,形变定义为由于外力作用而造成的形状改变,这外力可能是拉力、推力、剪力、弯力或扭力等。形变时常是用应变来描述。如右图可见,压缩负载造成了圆筒的形变,原本的
- 秦大河秦大河(1947年1月-),甘肃兰州人,中国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冰川冻土研究,曾任中国气象局局长,并长期参与编写IPCC评估报告。2008年获得国际气
- 中和中和,可以指:
- 阿联阿联一词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