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网络

✍ dations ◷ 2024-07-05 13:57:16 #分散网络
分散网络也称“分布式网络”(Distributed Networks)。它与中央控制式网络系统相对应,是一套全新的网络系统。每台电脑都是一个“节点”(node),每个节点都彼此相联,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此种网络结构中,不存在中央的概念,而且单个节点的重要性大大降低。相对于中央控制式网络,分布式网络只重视结果——把信号送到目的地,而不关心过程——通过何种途径传输。网络专家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ute)对包切换及网络传播原理做了如下解释:1961年,麻省理工学院的L.克莱因罗克(L.Klenrock)博士发表论文《大型通讯网络的信息流》,第一次详细论述了分布式网络理论。60年代,美籍波兰人保罗·巴兰(Paul Baran)撰写多份报告,不仅系统地阐述了分布式网络理论而且提出后来网络传播的核心——“包切换”(Packet Switching)。1965年,在兰德公司(Rand)的支持下,巴兰正式向美国空军提出创建分布式网络的计划。由于巴兰的想法适合军方的需要,因而受到美国国防部的高度重视。按照分布式网络的原理,由于单个节点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所以网络的任何节点遭到破坏,都不至于影响整个网络,而且节点越多,网络的安全性能就越高。与此同时,英国物理学家D.W.戴维斯也提出“分布式网络”理论,其原理同巴兰的构想如出一辙,唯一的区别在于命名。巴兰将拆分的、便于传送的数据称为“块”。而戴维斯经过深思熟虑,并请教语言学家后,选择了“包”(packet)这个术语,从此拆分传送数据的方式也就被称为“包切换”。另外,戴维斯构想包切换的初衷,也同巴兰为军方服务有所不同,他是想创建一个更加有效的网络系统,从而使更多的人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分布式网络”理论一旦用于美国军方系统,创建在“分布式网络”基础上的互联网前身——阿帕网也就应运而生了。 今天的互联网依旧是创建在分布式网络理论和包切换之上。

相关

  • 放射虫门放射虫门(学名:Radiozoa)又名放线虫,为海中浮游生物,有如球形对称,带有硅壳,壳上有美丽的花纹。身体内有膜质中央囊,囊面穿有许多小孔,将身体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被胶状物质,多有液泡,内
  • 麝猫麝猫(civet),又名麝香猫,是灵猫科的大部分物种。它们的身体细小及柔软,大部分栖息在树上。一般外表像猫,但鼻端较长及甚至是尖的,有点像水獭或獴。麝猫的长度不一,不计算尾巴约有0
  • 3d1 4s22,8,9,2蒸气压第一:633.1 kJ·mol−1 第二:1235.0 kJ·mol−1 第三:2388.6 kJ·mol−1 (主条目:钪的同位素钪(Scandium),其命名Scandium源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拉丁文名称Sc
  • 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 PAN)是一种全身性的坏死血管炎,典型的侵犯对象为中型的小动脉,偶尔会影响到小型的动脉。病人的症状大多以全身的系统性症状表现。可能影
  • DGGE温度梯度胶体电泳(temperatur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TGGE)是电泳技术的一种,通过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性质的区别进行分离。TGGE是一种有效的分离DNA、RNA或者蛋白的手
  • 海床海床(sea floor,也被称为海底、洋底ocean floor)是指海洋的底部,海洋板块构成的地壳表面,它对陆地形态的演变及地质史有重要影响。在洋中脊上涌的地幔物质形成新的洋底,大约耗用50
  • PHsub3/sub磷化氢,又名膦(拼音:lìn),分子式:PH3,一种无色、剧毒、有鱼腥臭味的气体。实验室中可以用白磷与浓氢氧化钾共热制取:生成的磷化氢往往因为含有联膦(P2H4)而会自燃。磷化氢可用铜、汞
  • 阿尔德库尔特·阿尔德(德语:Kurt Alder,1902年7月10日-1958年6月20日),德国化学家,1902年7月10日,阿尔德生于德国克尼格许特(今波兰霍茹夫),1950年与奥托·迪尔斯因对二烯合成的研究获诺贝尔
  • ClFsub5/sub五氟化氯(Chlorine pentafluoride)化学式为ClF5,是氟和氯的化合物,首次合成于1963年。它具有C4v对称性的四方锥结构已经被高清晰度的19F核磁共振所证实。最初,一种常用于合成这种
  • 高雄环状轻轨.mw-parser-output .RMbox{box-shadow:0 2px 2px 0 rgba(0,0,0,.14),0 1px 5px 0 rgba(0,0,0,.12),0 3px 1px -2px rgba(0,0,0,.2)}.mw-parser-output .RMinline{float: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