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导电
✍ dations ◷ 2025-04-04 06:28:21 #导电
电传导(英语:electrical conduction)是指介质内,载电荷的粒子的运动。称这些粒子为电荷载子。它们的运动形成了电流。这运动可能是因为感受到电场的作用而产生的,或是因为载子分布的不均匀引发的扩散机制的结果。对于不同的物质,电荷传输的物理参数也不同。根据物质电传导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电解质溶液或液体。常见的绝缘体有干燥的木材、塑料、橡胶。欧姆定律明确地描述了金属和电阻器的电传导。欧姆定律阐明,电流与外加的电场成正比,在一个物质内,由于外加的电场
E
{displaystyle mathbf {E} ,!}
而产生的电流密度
J
{displaystyle mathbf {J} ,!}
,可以用方程表达为其中,
σ
{displaystyle sigma ,!}
是物质的电导率;或者,其中,
ρ
{displaystyle rho ,!}
是物质的电阻,是
σ
{displaystyle sigma ,!}
的倒数。在半导体元件里,电传导是由电场作用和扩散这两种物理机制共同引发的。因此,电流密度可以表达为其中,
D
{displaystyle D,!}
是扩散常数,
q
{displaystyle q,!}
是电荷量,
n
{displaystyle n,!}
是电子的体积密度。由于电子的电荷量是负值,载子是朝着电子密度递减的方向移动。因此,对于电子,假若电子密度的梯度是正值,则电流是负值;假若载子是空穴,则必须将电子密度
n
{displaystyle n,!}
改换为空穴密度
p
{displaystyle p,!}
的负值:对于线性异向性物质,
σ
{displaystyle sigma ,!}
、
ρ
{displaystyle rho ,!}
、
D
{displaystyle D,!}
,都是张量。设想外电场
E
{displaystyle mathbf {E} ,!}
作用于某物体。在这物体内,电荷量为
q
{displaystyle q,!}
的自由电子,感受到电场力
F
=
q
E
{displaystyle mathbf {F} =qmathbf {E} ,!}
,会呈现加速运动。没有任何障碍阻止这运动,自由电子的速度会变的越来越大。然而,每经过一段时间
t
{displaystyle t,!}
,自由电子会碰撞到其它原子的阻碍,使其速度回归为热速度 (thermal velocity) 。这样,自由电子的运动会呈现不断的加速与碰撞。每一次碰撞,累积的动量
P
{displaystyle mathbf {P} ,!}
平均为其中,角括弧代表平均程序。所以,电流密度
J
{displaystyle mathbf {J} ,!}
为其中,
n
{displaystyle n,!}
是电子密度,
v
{displaystyle mathbf {v} ,!}
是自由电子的平均速度,
m
{displaystyle m,!}
是电子质量。这经典模型是由保罗·德鲁德于 1900 年提出,称为德鲁德模型。从这模型得到了一个重要结果:电流密度与电场成正比,比例是物质的电导率
σ
{displaystyle sigma ,!}
。在电解液里的电流是载有电荷的离子流。例如,施加电场于 Na+ 和 Cl– 的溶液。那么,钠离子会不断地移向负极;而氯离子会往正极移动。在正常状况下,氧化还原反应会发生于电极表面,将氯离子的电子释放出来,经过导线传输到另外一端,让电子被钠离子吸收。水-冰混和物和某些称为质子导体 (proton conductor) 的固态电解质,含有可移动的正价氢离子。对于这些物质,电流是由移动的质子形成的。在某些电解质混合物里,一群鲜艳着色的离子形成了移动的电荷。这些离子的缓慢移动所形成的电流,可以用人眼直接地观察到。对于空气和一些普通气体,假设施加的外低于击穿电场阈值,电传导的主要电荷载子是由放射性气体、紫外光和宇宙射线造成的相当少数量的可移动离子。由于电导率非常低,气体是电介质或绝缘质。但是,一当施加的外电场超过击穿值时,由于电场力的作用,自由电子呈加速运动,动能变得相当大,足够以碰撞机制来制造更多的自由电子,或用雪崩击穿的机制将中性气态原子或中子电离。这程序形成了等离子体,含有很多的可移动的电子和正离子,使等离子体的物理行为变得就像一个导体。这程序的传导路径上,会有光波发射出来,像电光 (spark) 、电弧、闪电等等。等离子态是一种物质态。当气体的分子或原子的一些电子被电离时,称此状态的物质为等离子体。非常高的温度,或强大的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会产生等离子体。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当施加电场时,等离子体的电子会比很重的正离子更快加速。大部分的电流是由电子形组成的。由于在理想真空 (perfect vacuum) 内,没有任何带电粒子,这种真空就好像理想绝缘体(应该算是目前所知最棒的绝缘体了)但是,通过场致电子发射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或热离子发射 (thermionic emission) 的机制,金属的电极表面会发射自由电子或离子于真空,因而使得真空内的一部分区域变得具有传导性。当热能超过金属的功函数时,就会产生热离子发射,金属会发射出热离子。当金属表面的电场有足够的强度来引发量子隧穿效应时,就会出现场致电子发射,促使金属原子射出电子于真空。
相关
- L.卡尔·冯·林奈(英语:Carl Linnaeus,瑞典语:Carl von Linné,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也译为林内,受封贵族前名为卡尔·林奈乌斯(Carl Linnaeus),由于瑞典学者阶层的姓常拉丁化,又
- RNA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科(学名:Retroviridae)又称“反转录病毒科”,分为双链DNA逆转录病毒和正链RNA逆转录病毒。它们增殖时都有将遗传物质RNA逆转录为DNA的过程(前者逆转录反链RNA,后者逆转
- 纽伦堡守则《纽伦堡守则》(英语:Nuremberg Code)是一套人体试验之准则,是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纽伦堡审判的结果。具体地说,其准则是顶着由于纳粹于战时对人类进行不人道的实验而来,如约
- 医生 (消歧义)医生指掌握医药知识、以治病为业的人。医生还可以指:
- 邻肾小球细胞邻肾小球细胞(juxtaglomerular cells、球旁细胞),又称JG细胞(JG cells)为肾脏内负责合成、贮存,及分泌肾素的细胞。邻肾小球细胞属于特化平滑肌,主要位于入球小动脉的管壁上,部分则
- 李维李维可以指:
- span class=chemf style=white-space:nowrap;Csub20/sub二十烷是化学式为C20H42的烷烃。它有366,319种同分异构体。二十烷在工业石油化学中没有被太多地使用,因为它的高闪点令它成为低效能的燃油。由于它的化学性质不活跃,所以正二
- 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Carboniferous rainforest collapse)是一个小型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3.05亿年前的石炭纪末期。它改变了覆盖欧洲和美洲赤道地区的广阔煤炭森林。 这一事件可
- 55S核糖体线粒体核糖体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粒体内的一种核糖体,负责完成线粒体这种细胞器中进行的翻译过程。线粒体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介干55S-56S之间,是已发现的沉降系数最小的核糖体。
- 转录调控转录调控(英语: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指通过改变转录速率从而改变基因表达的水准。转录调控可以控制转录何时发生以及产生多少RNA。被RNA聚合酶转录的基因可被至少五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