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解析协议

✍ dations ◷ 2025-08-23 15:01:26 #网络协议,互联网标准,数据链路层

地址解析协议(英语: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缩写:ARP)是一个通过解析网络层地址来找寻数据链路层地址的网络传输协议,它在IPv4中极其重要。ARP最初在1982年的RFC 826(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并纳入互联网标准 STD 37. ARP 也可能指是在多数操作系统中管理其相关地址的一个进程。

ARP是通过网络地址来定位MAC地址。 ARP已经在很多网路层和数据链接层之间得以实现,包括IPv4,Chaosnet(英语:Chaosnet), DECnet(英语:DECnet)和Xerox PARC Universal Packet(英语:PARC Universal Packet)(PUP)使用IEEE 802标准,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X.25, 帧中继和异步传输模式(ATM),IEEE 802.3和IEEE 802.11标准上IPv4占了多数流量。

在IPv6中邻居发现协议(NDP)用于代替地址解析协议(ARP)。

在以太网协议中规定,同一局域网中的一台主机要和另一台主机进行直接通信,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而在TCP/IP协议中,网络层和传输层只关心目标主机的IP地址。这就导致在以太网中使用IP协议时,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协议接到上层IP协议提供的数据中,只包含目的主机的IP地址。于是需要一种方法,根据目的主机的IP地址,获得其MAC地址。这就是ARP协议要做的事情。所谓地址解析(address resolution)就是主机在发送帧前将目标IP地址转换成目标MAC地址的过程。

另外,当发送主机和目的主机不在同一个局域网中时,即便知道对方的MAC地址,两者也不能直接通信,必须经过路由转发才可以。所以此时,发送主机通过ARP协议获得的将不是目的主机的真实MAC地址,而是一台可以通往局域网外的路由器的MAC地址。于是此后发送主机发往目的主机的所有帧,都将发往该路由器,通过它向外发送。这种情况称为委托ARP或ARP代理(ARP Proxy)。

在点对点链路中不使用ARP,实际上在点对点网络中也不使用MAC地址,因为在此类网络中分别已经获取了对端的IP地址。

地址解析协议的消息格式很简单,仅包含单一的地址解析请求或响应。ARP 消息的长度取决于上下两层地址的大小,上层地址由所使用的网络协议类型(通常是 IPv4)决定,下层地址则由上层协议所使用的硬件或虚拟链路层的类型决定。消息的报头中包含了这些类型以及对应的地址长度信息,此外还包含了表示请求(1)和应答(2)的操作码。数据包的有效负载为收发双方的硬件地址、协议地址,总计四个地址。

为了把IP地址映射到48位以太网地址用于传输,需要一个体现地址转换协议的包格式。

在每台安装有TCP/IP协议的电脑或路由器里都有一个ARP缓存表,表里的IP地址与MAC地址是一对应的,如下表所示。

以主机A(192.168.38.10)向主机B(192.168.38.11)发送数据为例。
1.当发送数据时,主机A会在自己的ARP缓存表中寻找是否有目标IP地址。如果找到就知道目标MAC地址为(00-BB-00-62-C2-02),直接把目标MAC地址写入帧里面发送就可。
2.如果在ARP缓存表中没有找到相对应的IP地址,主机A就会在网络上发送一个广播(ARP request),目标MAC地址是“FF.FF.FF.FF.FF.FF”,这表示向同一网段内的所有主机发出这样的询问:“192.168.38.11的MAC地址是什么?”

3.网络上其他主机并不响应ARP询问,只有主机B接收到这个帧时,才向主机A做出这样的回应(ARP response):“192.168.38.11的MAC地址是00-BB-00-62-C2-02”,此回应以单播方式。这样,主机A就知道主机B的MAC地址,它就可以向主机B发送信息。同时它还更新自己的ARP高速缓存(ARP cache),下次再向主机B发送信息时,直接从ARP缓存表里查找就可。


ARP缓存表采用老化机制,在一段时间内如果表中的某一行没有使用,就会被删除,这样可减少缓存表的长度,加快查询速度。

免费ARP(gratuitous ARP),他是指主机发送ARP查询(广播)自己的IP地址,当ARP功能被开启或者是端口初始配置完成,主机向网络发送免费ARP来查询自己的IP地址确认地址唯一可用。

作用:

Windows:开始 → 运行 → cmd → arp -a(参数a表示显示所有内容)

Linux:终端 → arp -nv

MacOS:终端 → arp -nla

相关

  • 精华町精华町(日语:精華町/せいかちょう Seika chō */?)是位于京都府南部的行政区划,木津川从辖区东侧通过,辖内西部与南部为丘陵地,主要市区位于东部的平原。由于被划入关西文化学术
  • 六指多指畸形,或多趾畸形,是一种涉及额外的手指或脚趾的先天畸形。多出来的手指或脚趾一般都只是一细小的软组织,有时会有骨头但没有关节,很少会是完整结构的。额外的手指或脚趾一般
  • 食品辐照食品辐照(Food irradiation),亦称“食品照射”或“电离辐射灭菌”,指将食物暴露在游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下。此过程可以灭除食物上的微生物、细菌、病毒或微小虫类。其他的
  • 王象晋王象晋(1561年-1653年),字荩臣,一字子进,又字康候,号康宇,山东新城县(今桓台县)人,明末政治人物。王象晋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中进士,授中书舍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考选,升任翰林。时值
  • 意识社区意识社区(英语:Intentional community),又译为共识社区 (中国)|共识社区]],意愿性社区一种社区聚落,根据团体凝聚力与团队合作而形成。这类型的社区居民,通常拥有类似的社会,政治,宗
  • 氟乙酰胺氟乙酰胺(英语:Fluoroacetamide)是一种乙酰胺甲基上的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而成的有机化合物。它是一种代谢毒物,能阻断三羧酸循环,常用作灭鼠剂。
  • 浙南浙南,是浙江的地理分区,狭义上的浙南指以温州为中心,包括台州、丽水的浙江省南部地区,三地级市也被称为“浙南三地”,有时也会加上衢州。这一地区主要起源于秦汉时期的东瓯国,地形
  • 长勺之战长勺之战是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前684年的长勺 (今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此次战役是继前685年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
  • 钯催化偶联反应钯催化的偶联反应是偶联反应的一大类,是指以钯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它是均相催化(英语:Homogeneous catalysis)剂的研究和应用的活跃领域。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理查德·赫克
  • 创新扩散理论创新扩散理论是传播学的理论,早期是由Bass提出,也称为创新的采纳,是指一项新的观念、事物、技术引入社会体系时的演变过程。传播过程包含环节:即知晓、劝服、决策、证实四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