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的负担

✍ dations ◷ 2025-08-16 18:01:41 #白人的负担
《白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是英国诗人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作品。诗作最初在1899年,刊登于流行杂志麦克卢尔(McClure's)之上,标题为美国与菲律宾群岛(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Philippine Islands)。吉卜林藉着作品,含蓄地警告英国人,进行扩张将会带来代价。但是,左派——以及后起的第三世界反殖民理论家——却认为吉卜林在描述帝国主义的特征 - 将向外扩张称为高贵举措。吉卜林创作这个作品是为了纪念维多利亚女王钻禧,但是,他后来却写了另一首诗 - 曲终人散(Recessional),来代替这一作品。他修改了《负担》,将美菲战争定为主题。作品由七个诗节和一个采用普通押韵格式的段落组成。诗作表面上是在呼吁白人为所有人的利益,征服和殖民野蛮国家。作品因其主题,成为了欧洲中心主义、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象征之一。作品在推出多年后,仍然备受世人关注,受到不同学者以多种角度分析。其中一种观点认为,作者觉得白人有义务统治有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并且推动他们发展,直到他们拥有一定的能力独立为止。一些种族主义者认为,“白人的负担”是比喻,指对落后文化、经济居高临下的视点。一些人将这种观点视为欧洲优越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的体现。另一种观点认为,作者是在说明,富人有义务强制帮助穷人。作品表面上传达了一种支持白人传播文明、开化野蛮民族的观点。诗人称菲律宾人为“刚被抓到的、又急躁又野蛮、又愠怒、一半像邪魔一半像小孩一样的人们”。这种观点在当时虽然十分流行,但也不乏反对者。吉卜林发表了这一作品后,美国文坛发生了有关争论,著名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和亨利·詹姆斯都是这场论战的参与者。也有人认为吉卜林是借作品讽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但是,也有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吉卜林并不是在讽刺帝国主义,相反,他是支持帝国主义的人,他在其他作品中已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诗作第三至第五行说明,投入殖民主义事业的人在提升其他不幸野蛮民族的时候,可能不幸遇害身亡。当时没有集中研究殖民官员社会地位和背景的报告。而当时在殖民地十分活跃的传教活动,也是如吉卜林所描述的那样,着重于帮助不幸的人认识主耶稣基督。部分学者认为,吉卜林作诗的目的是说服一些反对帝国主义的美国人,支持西奥多·罗斯福。吉卜林关于英属印度的著作,在美国十分流行。《负担》有可能是他分享自己观点的渠道。1898年9月,吉卜林向罗斯福写信,请求他“将所有力量集中在菲律宾。美国已经把十字镐插入一座危楼的地基之中,她可以负起责任重建这座楼房,或者任由他倒塌。”他在同年11月,更将诗作送给刚刚获选为纽约州州长的罗斯福。诺顿英国文学选集(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认为,诗作的内容合符吉卜林的帝国主义思想,他认为开化野蛮人是“统治神在地上的国的神圣负担”。史提芬·达比希尔(Steve Sailer)声称他是“一个完全不知道成为帝国主义意味着什么的帝国主义者,所以,可以说,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帝国主义者。”不少后人都使用了诗作的主题,或者是模仿了诗作的形式。比如说亨利·拉布谢尔(Henry Labouchère)的作品棕色人的负担(The Brown Man's Burden),又或者是埃德蒙·毛莱尔(Edmund Morel)批评刚果自由邦的文章,“白人的负担”。欧内斯特·克罗斯比(Ernest Crosby)也有一篇题为“真正白人的负担”的诗作。帕斯卡尔·布吕克内(Pascal Bruckner)也有名为“白人的眼泪”(Le Sanglot de l'Homme blanc)的作品。Take up the White Man's burden—Send forth the best ye breed—Go bind your sons to exileTo serve your captives' need;To wait in heavy harness,On fluttered folk and wild—Your new-caught, sullen peoples,Half-devil and half-child.Take up the White Man's burden—In patience to abide,To veil the threat of terrorAnd check the show of pride;By open speech and simple,An hundred times made plain,To seek another's profit,And work another's gain.挑起白种男人的负担把你们最优秀的品种送出去捆绑起你们的儿子们将他们放逐出去去替你们的奴隶服务挑起白种男人的负担让他们背负着沉重马缰去伺候那些刚被抓到又急躁又野蛮,又愠怒一半像邪魔一半像小孩一样的人们挑起白种男人的负担坚持着耐心掩饰起恐惧隐藏起骄傲用公开与简易的语言不厌其烦的说清楚去替别人谋福利去为别人争利益

相关

  • 二联性精神病二联性精神病(法文:Folie à deux),意思是“二人共享的疯狂”: 形容一个有精神病症状的人,将妄想的信念传送到另一个人。同样的症状可传达至三人,四人,甚至更多。虽然研究文献主要
  • 箭毒箭毒(Curare,/kjuːˈrɑːriː/),一种生物碱类骨骼肌松弛药。来源于植物,现代医学中用作全身麻醉的辅助用药,常与环丙烷合用,尤其常用于腹部手术。属于神经肌肉阻断药,注射后在神经
  • 多频道网络多频道网络(英语:Multi-channel network,简称MCN)是一个与视频平台(如YouTube)合作的组织,可提供受众群体拓展、内容编排、创作者协作、数字版权管理、获利和/或销售等服务,以换取该
  • 麦西热甫麦西热甫(维吾尔语:.mw-parser-output .font-uig{font-family:"UKIJ Tuz","UKIJ Nasq","UKIJ Basma","UKIJ_Mac Basma","UKIJ Zilwa","UKIJ Esliye","UKIJ Tuz Basma","UKIJ T
  • 阿维菌素阿维菌素(英语:Avermectin)是一种十六元大环内酯衍生物,作为强力的驱虫药和杀虫剂使用。阿维菌素是一种天然化合物,由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发酵产生,这是一种土壤放线菌
  • 挽联挽联,又称哀挽联,是哀悼死者所做的对联。一般以歌颂死者或描述死者生平为内容,会于丧礼上悬挂在灵堂两则。挽联起源不详,中国现存最早的哀挽文字见于《诗经》,该书收录了《黄鸟》
  • 拉其普特人拉杰普特人(Rajput),意思是拉者(raj-或rāja)之子。他们传统上是印度的战士民族,分布于印度中部、印度北部、印度西部与巴基斯坦一部分(主要集中在拉贾斯坦、旁遮普与古吉拉特、北
  • 利谷隆利谷隆(英语:Linuron,化学名:3-(3,4-二氯苯基)-1-甲氧基-1-甲基脲,英语:(3-(3,4-dichlorophenyl)-1-methoxy-1-methylurea))是一种苯脲类除草剂,用以控制谷物田中杂草的生长。利谷隆
  • 寿光市寿光市位于中国山东省中北部,是潍坊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寿光市位于渤海莱州湾西南岸,是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中国重要的蔬菜和原盐产地。西汉置寿光县,名称来源于战国时当地
  • 酷6网酷6网是中国一个视频分享网站,成立于2006年,2009年酷6网被盛大集团收购。2010年7月30日,酷6网被优酷网盗播8部热播影视剧。2012年4月20日,温州网被优酷网、酷6网盗播12集大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