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

✍ dations ◷ 2025-05-19 18:49:50 #杭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湖十六遗迹,楼阁式塔,五代十国的塔,吴越建筑,杭州的塔,兴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筑物,南宋西湖十景,白蛇传,西湖南路

坐标:30°14′2″N 120°8′42″E / 30.23389°N 120.14500°E / 30.23389; 120.14500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文献及民间亦名黄妃塔、王妃塔、黄皮塔,原为五代吴越王钱俶所建供养舍利的佛塔(功德塔),位于今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湖南岸净慈寺前雷峰之上,与北岸宝石山上的保俶塔南北对峙、遥相呼应。原塔于1924年坍塌,仅存遗址,2002年在原址重建新塔。夕阳西下时余晖映照雷峰塔形成著名的雷峰夕照景观,为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塔也因在传说《白蛇传》中作为法海镇压白娘子之处而知名于世。

雷峰塔由五代吴越王钱俶主持修建,约北宋开宝五年(972)兴建,太平兴国二年(977)完工,塔内奉藏释迦牟尼佛“佛螺髻发”舍利,建造时称西关砖塔,建成后名皇妃塔,以纪念孙妃并感恩宋廷的封妃、谥妃之举(钱俶王妃孙妃死后被北宋朝廷谥为“皇妃”),文献及民间又称黄妃塔、王妃塔、黄皮塔(因此地产黄皮故名)。雷峰塔一名则得自于塔所在的雷峰,雷峰为南屏山余脉夕照山最高峰,据南宋《淳祐临安志》为旧有郡人雷就筑庵所居故名,另说此峰原名中峰或回峰,中峰以众山环绕故名,回峰以山势回抱故名,后因回、雷二字形、声相近而误作雷峰(回字小篆作“䨓”,与雷字形相近)。

雷峰塔最早为七层八面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钱俶原拟建十三层,高千尺,后因材力不足改为建七层,北宋宣和年间遭战乱受损,南宋时历经二十年重修,改为五层。明代嘉靖年间倭寇围攻杭州,因怀疑塔中有伏兵而纵火焚塔,木构檐廊被烧,仅存砖构塔身,其砖也因火烧皆呈赭色。后民间盛传雷峰塔塔砖具有“辟邪”、“宜男”、“利蚕”的特异功能,因而市民频频前往盗挖,民国十三年(1924)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砖砌塔身坍塌,仅存遗址。

旧塔坍塌后,杭州地方官绅曾筹款拟予重建,其后建筑学家梁思成、杨廷宝亦曾提出重建雷峰塔。1999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建雷峰塔、恢复“雷峰夕照”景观的决定,至2002年10月25日新塔竣工。原址重建的雷峰塔新塔覆盖了整个古塔遗址,成为遗址文物保护罩与塔合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建筑。

雷峰塔原为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外有木构檐廊(副阶、腰檐、平座、栏杆等),内为砖砌塔身,可登临,塔壁上嵌有《华严经》石刻。根据民国时所拍摄的照片推断,原塔底层高约12米,其它各层高约8米,总高约50米,塔顶尚有圆柱形砖砌塔刹基座。

2000年至200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雷峰塔遗址进行了清理发掘。已探明的遗址主要有塔基、地宫、残存的塔身及部分外围建筑(僧房、道路等)。塔基与塔身均为等边八角形,塔基为外缘包砖砌石的生土台基,利用自然山岗平整改造而成,以最外侧计算每边长17米,对径41米,高出地面1.2-2.5米。塔身基座为石砌须弥座,因地势西高东低,故东侧采用双层须弥座,西侧采用单层须弥座,东侧须弥座上雕刻有象征佛教“九山八海”的须弥山、海涛,西侧须弥座上雕刻有仰覆莲。塔基外缘与塔身基座之间为副阶,从塔基外缘出土的24块石灰岩方形柱顶石判断,原副阶每面均为四柱三开间,明间与次间面阔均约5米,进深约5.8米。塔身仅存最底层,残高平均3-5米,为套筒式回廊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外套筒、回廊、内套筒和塔心室,与苏州云岩寺塔、杭州六和塔相仿,为吴越国后期典型的佛塔形制,其外套筒外壁边长10米,对径25米,为现存五代佛塔中体量最大的一座。外套筒深4.2米,每面均辟一门,登塔的楼梯设在南门内,回廊宽1.8-2.3米,内套筒深3.7米,间隔辟门,四条门道通向塔心室。塔身全用砖砌,砖缝间以黄泥粘接,塔砖为长方形,通常长37、宽18、厚6厘米,一侧模印有与其来源、年代相关的铭文,部分塔砖为藏经砖,一端设有深10厘米、直径2.5厘米的圆孔以贮藏经卷。地宫位于塔心室正下方,距离塔心室地坪约2.6米,2001年3月11日开启,为砖砌竖穴式(其构造与金华北宋万佛塔地宫、宁波南宋天封塔地宫相仿),内壁边长0.6米,深0.72米,地宫内正中为铁舍利函,周边为象征“七宝”的供养物及其它佛教文物,墙壁抹有石灰,并贴有小佛像、毗沙门天王像及圆形镂孔银饰件,地宫口以一块方形石板密封,其上再压以顶石:25-31。

重建的雷峰塔新塔位于遗址之上,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黛姮、吕舟等设计,采用南宋时的风格和体量,仍为五层八面的楼阁式塔,但采用钢框架结构,主要建筑构件如柱、斗栱、瓦等用铜制作。新塔由保护罩、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总高71.679米,其中为保护古塔遗址而建的保护罩高9.7米,分上下两层,采用24根倾斜钢柱与水平钢梁组成钢网架结构,形成大跨度的无柱空间(其柱网跨度达48米),在覆盖遗址的同时承托上部塔身,塔身高约45米,分五层,内设两部液压电梯和钢制楼梯,塔刹高16.1米。新塔建成后成为西湖南线的制高点,登临可远眺西湖。

雷峰塔遗址全景

雷峰塔地宫仿真模型

雷峰塔新塔

航拍雷峰塔新塔

在2000年至2001年的发掘当中,考古人员分别从塔身遗址和地宫中出土大量文物,现大部分收藏和展出在浙江省博物馆。

除地宫的其他部分遗址共计出土1104件石刻,全部为残件,大部分出土于底层的回廊上及门道内,以《大方广佛华严经》(近1000件)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近100件)两类佛经为主,这些石经原放置在外套筒的外壁面上,另有钱俶所撰《华严经跋》和南宋庆元五年(1199)《庆元修创记》两方残碑,对解读雷峰塔身世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还有1件纯银阿育王塔(出土时已残,后根据地宫内出土的鎏金纯银阿育王塔修复)和1件铜制阿育王塔(已残),1件小石塔,7尊鎏金铜制造像,1尊铁造像,10尊石制造像(残),大量塔砖和装饰构件,1件素面铜镜,1件铁镜,2件铜钹,1件铜灯盏,2件银饰件,以及100枚开元通宝和10枚乾元重宝。:40-112

塔中地宫出土51组文物。其中包括1件铁质舍利函,1件鎏金纯银阿育王塔,1件鎏金银盒,1对鸳鸯荷叶纹镂空银饰片,1件圆形镂空银饰,3件银臂钏,1件银花钗,1对小银饰,5尊鎏金铜制佛像,1件玉童子,1尊玉观音,1枚玉钱,1件玉龟,1件玛瑙扁坠,1件玛瑙圆珠,1件贴金木座,1件漆镯,10件铜镜,1件玻璃瓶,1穿料珠璎珞,3件经卷(已残)。除此之外在地宫中还发现3428枚铜钱,其年代从西汉文帝五年(前175年)至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不等。:119-180

鎏金纯银阿育王塔和纯银阿育王塔为遗址内最为重要的文物,两座塔均为方形,由塔座、塔身、四根蕉叶状山花和塔刹组成,塔身四面镂刻佛祖本生故事画面,前者被置于地宫,塔身内盛金质容器,并用薄金片包卷成棺状,因未打开具体情况未知,应内奉佛螺髻发舍利;后者被认为原置于天宫,塔身内原悬挂葫芦状金瓶,内亦含舍利:66。

雷峰夕照又名雷坛落照、雷峰落照、雷峰西照,指夕阳西下时余晖映照雷峰塔所形成的景观,尤其是旧日的赭色残塔所呈现出的颓然苍老的形象,有“宝石(保俶塔)如美人,雷峰如老衲”、“雷峰颓塔紫烟中,潦倒斜曛似醉翁”之称。此景为南宋西湖十景之一,景目最早见于南宋《方舆胜览》卷一,称“雷峰落照”。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帝御书十景时定名为“雷峰西照”,并立碑筑亭。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西湖十景——雷峰夕照由夕照山、雷峰塔、御碑(近年重建)及庭院等建筑组成。

在产生于宋代的传说《白蛇传》中,雷峰塔为法海镇压白娘子之处,这一情节即取材于西湖中有青鱼、白蛇二妖被镇于塔下的民间旧传,《白蛇传》最早的成型故事即名《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雷峰塔坍塌之时正值中国的新文化运动,鲁迅以此为题发表了《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认为其代表旧的封建制度和封建道德,倒掉是历史的必然,并表达了对未来新的社会建设与革新的向往。而徐志摩与俞平伯则分别创作了诗歌和文章,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表达了惋惜之情。张爱玲于1963年所著的英文自传体小说《雷峰塔倒下》(The Fall of the Pagoda,又译为《雷峰塔》)与鲁迅相似,同样将雷峰塔的倒下代表了传统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旧价值观的崩溃。

参见: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

  • 邻二氮菲邻二氮菲,即“1,10-邻二氮杂菲”,也称邻菲罗啉、邻菲啰啉、邻菲咯啉,是一种常用的氧化还原指示剂。它是一个双齿杂环化合物配体,类似于2,2'-联吡啶,会与大多数金属离子形成很稳定
  • 冬天冬季是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
  • 欧洲药物管理局欧洲药品管理局(英文: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是一个欧盟药品评估机构。1995年至2004年这一段时间内,名为欧洲药物检验局(European Agency for the Evaluation of Medic
  • 罗希尔·范德魏登罗希尔·范德魏登(Rogier van der Weyden,荷兰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
  • 圣玛丽亚岛坐标:36°58′58″N 25°5′27″W / 36.98278°N 25.09083°W / 36.98278; -25.09083圣玛丽亚岛(葡萄牙语:Ilha de Santa Maria),是葡萄牙的岛屿,属于亚速尔群岛的一部分,长16.76公
  • .pn.pn为英国海外属地皮特凯恩群岛国家及地区顶级域(ccTLD)的域名。A .ac .ad .ae .af .ag .ai .al .am .ao .aq .ar .as .at .au .aw .ax .az  B .ba .bb .bd .be .bf .bg .
  • 费迪南·福煦普法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费迪南·福煦(Ferdinand Foch,1851年-1929年),法国陆军统帅。父亲为拿破仑·福煦。福煦于普法战争时被征召入伍、进入海军陆战队服役,战后决定留在军队发
  • 大众剧场 (维也纳)大众剧场(德语:Volkstheater)是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剧场,成立于1889年。大众剧场是维也纳最著名的剧院之一,可通过地铁U2线和U3线到达。坐标:48°12′19″N 16°21′24″E / 48
  • 门井庆喜门井庆喜(日语:門井 慶喜/かどい よしのぶ ,1971年11月2日-),日本小说家、推理作家,以《银河铁道之父》获第158回直木赏。门井庆喜于1971年出生于日本群马县桐生市,毕业于同志社大学
  • 罗伯特·阿德霍尔特罗伯特·布朗·阿德霍尔特(英语:Robert Brown Aderholt;1965年7月22日-),是一位美国共和党政治人物,自1997年成为阿拉巴马州联邦众议院第四国会选区的议员。阿德霍尔特是国会茶党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