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音系

✍ dations ◷ 2025-04-07 13:20:48 #各语言音系,汉语史,汉语音韵学

宋代音系指宋朝时期流行于中原地区(开封、洛阳)的汉语音系,可能是当时全国通用语的基础。宋室南渡之后,陪都临安(现在的杭州市)可能也通行类似的语音。

宋朝官方先后修过几本韵书,但这些韵书都承袭《切韵》的系统,极少反映当时实际语音。宋代音系的主要材料来源于邵雍的《皇极经世书》和宋朝词人的用韵情况。《皇极经世书》用图表来归类口语的语音,声母的图叫做音图,韵母的图叫做声图。但该书有浓厚的象数学色彩,用天地来比附语音的声韵,增加了研究的困难。

通过研究邵雍的声图和其他的材料,发现宋代音系比唐代音系进一步简化了,在一些重要的特点上,已经有了现代北方话的雏形。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中古汉语的全浊音全部清化成相应的清音。在邵雍的音图上,全浊音分成两类,称为“火”的一类,排在不送气清音的下面,称为“石”的一类,排在送气清音的下面。分类的情形,和现代普通话一样,平声属于送气的一类,仄声属于不送气的一类。因此,中古汉语三组对立的格局,就变成只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了。

另外中古汉语的微母从鼻音m(可能经过短暂的ɱ阶段)变成擦音v,排在同部位的f下面。

在邵雍的声图上,入声字不是配鼻音结尾的阳声字,而是配元音结尾的阴声字,例如“舌”字,不和“千典旦”一组,而是和“多可个”一组,“六”字不和“宫孔众”一组,而和“牛斗奏”一组。只有以-p结尾的“十”、“妾”等字和-m结尾的字排在一起(但是自成一组)。这说明中古汉语的-t、-k韵尾都脱落了,可能弱化成喉塞音ʔ,也可能变成i、u,只有-p韵尾保存下来。

另外音图的“开发收闭”大致相当于韵图的一二三四等,“自思寺”三字不排在有i介音的“收”列下而排在无介音的开列下,可见这类字韵母已经变成ɿ了。

相关

  • 褪黑激素褪黑素(英语:melatonin;i/ˌmɛləˈtoʊnɪn/),或称褪黑激素或美拉托宁,化学名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是一种在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中皆有发现的物质。在动物体内,褪黑素是一
  • 亚瑟·爱丁顿亚瑟·斯坦利·爱丁顿爵士,OM,FRS(英语:Sir Arthur Stanley Eddington,英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
  • 离域电子离域电子(英语:delocalized electron),也称游离电子,是在分子、离子或固体金属中不止与单一原子或单一共价键有关系的电子。 游离电子包含在分子轨道中,延伸到几个相邻的原子。一
  • 日本战国时代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义政时期的应仁之乱(亦有始于明应之变的说法)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纷乱及群雄割据的一段时期。最终,历
  • 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SportAccord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Global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Federations,GAISF;原名为SportAccord)是一个国际性运动组织,用以沟通协调各种不同的国际运动总会。1967年
  • 公元前4500年在前5千纪(或称前第5个千年)时代,亚洲、北非和欧洲南部的人类已经广泛从事农业生产,在小亚细亚半岛城市已经普遍建立,铜器开始使用,车轮被发明出来,畜牧业在欧亚大陆逐渐普及,中国进
  • 泉是地下水天然出露至地表的地点,或者地下含水层露出地表的地点,大多位于冲积扇顶部。当含水层或含水通道被破坏露出地表时,地下水便涌出地表成泉。泉是地下水的一种重要的排泄
  • 红曲米红麹米或简称红麹是一种将红麹菌(Monascus spp.)接种在蒸熟的大米上,经发酵加工的米,呈紫红或棕红色,用于发酵、防腐、食物上色等功能,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另有红粬、福粬
  • 蒙疆联合委员会蒙疆联合委员会是1937年至1939年之间由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设立的联合委员会。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发动“察哈尔作战”和“绥
  • 肯达里肯达里(印尼语:Kendari)是印度尼西亚东南苏拉威西省的最大城市和首府,城区沿肯达里湾(Kendari Bay)分布。莫拉莫瀑布(Moramo)在肯达里东南方向,路距65 km。2010年人口普查,肯达里市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