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车运动

✍ dations ◷ 2024-09-20 10:34:31 #环境主义,环保运动,无车运动

无车运动是一个影响范围广、非官方、且近期发展出来的团体,民众以个人或团体身份参与这项活动,都市设计专家及社会运动家也有参与,以实行他们的共同理念:反对车辆在现代都市当中过于猖獗的现象。此运动的目标为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其诉求是大幅减少或禁止车辆,将道路及停车场转变为其他的用途以供民众使用,规划及重建土地使用方式,以方便民众能够借由大众交通运输、步行、及单车前往都市的每个角落。

二十世纪以前,城市的配置通常比较紧凑,人们在拥挤的狭窄街道上进行活动。在二十世纪时,汽车则让许多住民习惯了拥有更宽的马路,更多的空间则方便人们停车,并使得人口密度降低,其中有60%的城市表面积是规划给汽车使用的。低人口密度则促使了城市的扩张,使得城市产生结构上的转变,包括两个地方间的距离扩大,以及交通壅塞,但由于这些原因,车子以外的交通工具变得更不受欢迎和不实用,并导致交通路线继续增加及扩张。民众喜欢汽车,不喜欢步行、骑单车、搭公车或搭火车。这个过程给城市的结构和人的生活型态带来了改变,也几乎使汽车成为每个人的必需品。

有些政府为了因应这股趋势,制定了法律和规定来制止汽车的过度使用,这些法规包括了增加城市密度、鼓励骑单车、走路、搭大众交通工具、减少私人汽车的停车空间、以及支持改善单车、步行、及大众交通工具。 除了传统的交通工具以外,汽车租借也成了一个重要的元素,人们可以不必拥有属于自己的汽车,而是能去租一辆来使用数个小时。

无车运动的倡导者强调两个重要的元素,一是合理使用的交通系统,二则是改善城市的规划,包括了土地利用分区、学区位置划分、城市农业的提倡、通信设备改良、以及住宅的改进,而住宅改进则能够改善以往人们必须通勤的缺点。

新都市主义为美国1980年代前期的城市设计运动,其目标为改革地产开发商及城市计划,范围则涵括了城市改造及郊区土地利用。社区经由设计后,有多种住宅类型、工作种类也变多了,道路也以行人所要求来设计,不以汽车所需为主。

在伦敦有一项世界广场计划,旨在清除所有主要广场上的交通,广场包括了特拉法加广场及国会广场。

徒步区则为城市乡镇里,严禁或严格限制汽车的地区。

生活街道则同时因应了车辆和人类活动的需求,但是以人为优先而设计出来的,街道上除了路人可以行走外,小孩也可以在此玩耍,道路也供单车及低速摩托车使用。

社区脚踏车计划的出现,则提供人们短期的脚踏车租借服务,以让人能在城市内使用,在1960年代的阿姆斯特丹第一次实施此计划,效果卓越,并风行到许多其它的城市,像是2007年法国巴黎的Vélib'计划,便引进了20000台脚踏车供民众使用。

环境交通协会于1990年成立,旨在提醒人类交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于1993年创办了绿色交通周,并在1997年把无车日加入该活动里。

改善交通运动(先前称之为交通2000)在伦敦于1972年成立,以反对当时英国铁路缩减预算的计划,在此之后,大众也由此运动表明需求,并提倡了许多解决方案。英国的反轿车网站则鼓励人们搭乘大众交通运输工具。新行动议程为一项国际性的新方案,形成于1988年,旨为反对城市里汽车独大的现象。

反道路抗争在1990年代早期受人关注,因其抗争当时的一项大型道路兴建计划,该计划范围涵盖了城市社区以及乡村地区。

收复街道联盟于1991年在伦敦成立,其成员瘫痪了一些主要道路、快速道路、及高速公路,并在这些地方举办派对和活动,也许有人会质疑该联盟的所作所为,认为其影响到那些平常使用这些道路的车主和公车司机,并阻断了交通,但该联盟便强调他们的理念,认为:“真正阻断交通的,不应该是我们这些行人,而是你们这些车辆。”他们亦相信他们瘫痪这些空间的理念,是要为人拓展出公共的空间。

单车临界量活动在1992年于旧金山开始出现,当时该地的一些单车骑士 集体占住了交通,喊出“我们就是交通”的口号,活动理念则为唤醒大众,反应城市对单车骑士不友善的道路设计。

裸体自行车游行组织则诞生于2001年的西班牙,发行首次的裸体自行车游行,后来在2004年便以缩写WNBR之名,其理念迅速的传播至整个世界,到各个不同的行动团体及个人当中,他们提倡单车、再生能源、休闲、步行社区、以及将环保永续的概念,带入21世纪的生活风格当中。

停车日起始于2005年,由一群创作者、设计师、以及 积极分子一起合作组成,他们以旧金山为据点,将一座停车场变成了一座小型公园,公园内有草皮、椅子、及遮阳的地方,而到了2007年,这个活动已经在27个国家当中,创造了180座公园了。

世界无车日是官方所举办的活动。在这日子中,车子不得出现在城市的街道上,维期数小时至一天不等。这活动旨在让民众了解:少了车子,城市景观会有什么改善。第一届世界无车日在1995年举办,由下列几个城市发起:冰岛首都雷克雅维克、英国贝斯、法国拉罗谢尔。

此外,欧盟也发起了一个活动,叫做:所居之处无我车(In town without my car)。这活动举办于秋天,为期一天,要求民众多使用大众运输而不要用车子。2004年,包含欧盟在内,有四十个国家共襄盛举。世界都市化之日,于1949年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发起,每年十一月八日,四大洲超过三十个国家共同举行。

世界无车城市联盟(World Carfree Network)每年举办“向无车城市迈进”讨论会(Towards Carfree Cities),现存的多种无车运动,能在“向无车城市迈进”这讨论会中一览无车运动的精华。2008年,讨论会首次举办于北美奥瑞冈城,同时也在波兰出现。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德国首都柏林,捷克首都布拉格,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及法国里昂,也都曾举办过“向无车城市迈进”讨论会。

通勤族竞速比赛(Transportation Alternative's Annual Commuter Race)则是让通勤族靠交通工具一决高下,比赛谁能快到达目的地。地铁通勤族,计程车通勤族,还有脚踏车通勤族,要从皇后特区跑到曼哈顿特区。第五届竞速比赛于2009年5月举办,一名脚踏车通勤族瑞秋‧米尔(Rachel Myers)击败公车通勤族丹‧汉德列克(Dan Hendrick)以及计程车通勤族威力‧汤普森(Willie Thompson),在第五届比赛中胜出。米尔花了二十分钟又十五秒,从皇后特区阳光人行道,跑到曼哈顿哥伦布广场。汉德列克晚了十五分钟才从地铁站跑出来,再过半小时,汤普森才搭计程车姗姗来迟。举办竞速比赛的团体,希望借由该比赛,让纽约人优先选择环保、安静而且方便的交通工具,尽量减少使用轿车的频率,但并不是提倡禁止使用私人轿车。该团体希望以环保为本,找寻合适的交通工具,这样的通勤方式对于社会和其他人也有益处。为了达成这项目标,交通竞速比赛提倡五种概念:多骑脚踏车,走路,减少停车位,保持行人安全,找寻合适的交通工具。2009年纽约政府禁止车子进入时代广场,国内媒体争相报导,过一会儿,交通竞速比赛就跟着举办,可见该团体善于利用时机。

世界上还有许多地区是没有道路的,所以居民也没有车子,但他们仍过得下去。就算是在发达国家,也是有这种情况,像是:历史古迹地址,周边小岛。显而为众所知的例子就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无车发展”暗示了一项具体改变:某些发展地区必须靠建设工程改变,才能达到这目标。

玛莉等人(Melia et al)为“无车”下了几个定义,如下所示:住宅区或工商住宅混合区有下列几点特征,就可称为无车环境:

西北欧国家率先提倡这个运动,后来相关经验为人援引,创立出这些定义。这定义与“限制汽车数量之发展”有所不同。依照此定义,无车发展可分为下列三个情况:

德国福本( Vauban, Freiburg, German)为欧洲最大的无车发展城市,居民超过五千。该市居民习惯用德文“stellplatzfrei”来称呼这都市的交通管理系统(意为:没有停车位。),所以有人也在争论这跟“无车”的概念是否相同。车辆可以进入福本市接送居民,但不得停车,然而常常却有人不管规定,照停不误。福本市居民每年都要签署一道文件,表明他们有没有汽车。如果有,车主就必须在停车大楼购买一个车位。这个停车大楼由市议会来管理,一个车位要价一万七千五百欧元,每个月还要付管理费。这个管理法可以当作买车的不利因素,劝阻民众不要买车。

想创造一个“无车”环境,较常用的就是设置实体障碍物。这些障碍物能阻挡车子进入某一地区内部。玛莉等人(Melia et al)称这种方式为:“限制入口模式”。德国科隆市瑟洛维克斯(Setllwerks) 60区,就有一个活动障碍物设置系统,由当地居民所组成的组织来控管。阿姆斯特丹的水区(Waterwijk)只让车子从城镇外围进入。

前面两种模式只能套用在新建立的城镇上,如果有已发展都市想建立“无车”居住地,那就只能靠“步行区”模式了,歩行区里,有大量居民,他们都没有车子。通常在某个区域变成“步行区”时,当地居民早就有了自己的房子。实行该政策的都市“格罗宁格”,为该模式的最佳例子,这城市的行人区有一万六千五百人。

许多人研究欧洲的无车发展过程。2000年,杨萧何(Jan Scheurer)所做的研究几乎含括欧洲各地 ,至于其他研究则只特别专注在一些区域,像是维也纳芙洛希斯村(Florisdorf)的无车发展过程。

停车位管理,是无车发展区域中的软肋。如果没有适当管理,往往会有人因停车占用行人道,引起纠纷。

相关

  • 溴化钠溴化钠,化学式 NaBr 或 NaBr·2H2O。无色晶体(或粉末),溶于水,微溶于酒精。与氯化钠十分相似。口服毒性低。其无水形式(NaBr)的熔点为747 °C,沸点为1390 °C。可制溴化银感光剂。
  • 五月初公共假日5月1日的五朔节对于许多北半球各地的文化而言是春季的传统节日,通常是公共节日 。五朔节与凯尔特人节日 Beltane 及日耳曼人的节日沃普尔吉斯之夜有关。五朔节距11月1日正好
  • 德·斯戴尔杰曼·德·斯戴尔(Germaine de Staël,1766年4月22日-1817年7月14日),全名安娜·路易斯·杰曼·德·斯戴尔-奥斯丹(Anne Louise Germaine de Staël-Holstein ),以德·斯戴尔夫人而
  • 任伯年任颐(1840年-1895年),中国近代画家。原名小属,初名润,字小楼,一作晓楼。后号次远,字伯年,常被称作任伯年。山阴(浙江省绍兴)人,故画面署款多写“山阴任颐”。任伯年结合中国画传统画法,民
  • 五国部五国部即剖阿里国、奥里米国、越里笃国、盆奴里国、越里吉国。是辽、金时期五个互不统属的生女真的部落的统称。这其中的汉字“国”字,在辽金时期指代一个部族,而非今天“国家
  • 兴宣大院君兴宣大院君(1820年12月21日-1898年2月22日)是朝鲜王朝的宗室成员与政治家,为朝鲜王朝第26代君主高宗的生父。本贯全州李氏,讳昰应,字时伯,号石坡、海东居士,居于云岘宫,时人称之云岘,
  • 拉祜语拉祜语(Lahu、Ladhof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 秦仲达秦仲达(1923年-),曾名秦有斋,山东荣成人和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部长。1942年,秦仲达加入山东军区部队,在胶东军区后勤部工业研究室等工作并研制火
  • 威廉·劳伦斯·夏勒威廉·劳伦斯·夏勒(英语:William Lawrence Shirer,1904年2月23日- 1993年12月28日)是一位美国作家、战地记者和历史学家,曾为《芝加哥论坛报》、《国际新闻社》记者,代表作为《第
  • 各国铀储备量列表铀储备量是指可供开采的铀资源储备,不计同位素。即使不考虑增殖反应堆所产生的副产品(例如钚),铀储备量中所蕴含的核裂变能量远大于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甚至包括甲烷气水包合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