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莱达·马奇

✍ dations ◷ 2025-11-09 05:01:18 #阿莱达·马奇

阿莱达·马奇·托雷斯(西班牙语:Aleida March Torres,1936年10月19日—),古巴革命武装力量成员,切·格瓦拉第二任妻子。

1958年12月,马奇积极参与切·格瓦拉策动的闪电战役。菲德尔·卡斯特罗下令七二六运动第八纵队,成功击败总统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在比亚克拉拉省布置的军队。

据记载,格瓦拉与伊尔达·加德亚在1959年3月2日离婚,并于1959年6月2日与阿莱达·马奇举行婚礼,其中民事仪式在圣查尔斯军事堡垒(英语:La Cabaña)举行。6月2日的婚礼过后,格瓦拉和阿莱达奔赴距哈瓦那20公里的海滨度假小镇塔拉拉度蜜月。婚后她们育有三女一男,阿莱达(英语:Aleida Guevara)、卡米洛、西莉亚和埃内斯托。

格瓦拉去世后,马奇创作了《回想录》(),记载她和格瓦拉相爱、以及格瓦拉去世后养育四个孩子的经历。2012年,她又创作回忆录《铭记:我与切·格瓦拉的一生》()。

在2008年传记片《切·格瓦拉》中,阿莱达·马奇由卡塔琳娜·桑地诺·莫雷诺扮演。2005年传记片《切·格瓦拉》中,马奇则由宝拉·加塞斯(英语:Paula Garcés)扮演。

相关

  • 基因组基因组(genome)在生物学中,是指一个生物体所包含的DNA(部分病毒是RNA)里的全部遗传信息,又称基因体。基因组包括基因和非编码DNA。1920年,德国汉堡大学植物学教授汉斯·温克勒(Hans
  • 马修·卡索维茨马修·卡索维茨(Mathieu Kassovitz,1967年8月3日-),法国电影演员及导演制片人编剧,27岁便凭法国电影《恨》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他还出演过电影《天使艾米丽》中的男主角。
  • 潘承彪潘承彪(1938年3月-),江苏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是著名数学家潘承洞的胞弟。 曾师从闵嗣鹤,是著名数论学家张益唐在北京大学时的研究生导师。
  • 瓦西里·叶梅利亚诺维奇·谢尔吉延科瓦西里·叶梅利亚诺维奇·谢尔吉延科(俄语:Василий Емельянович Сергиенко,1920年-1945年)苏联陆军中尉,在苏德战争中牺牲,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1920年
  • 欧肯河欧肯河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嫩江上游右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鄂伦春自治旗中部南樟松岭村(隶属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白桦乡管辖)东南,蜿蜒向东南流经鄂伦春旗大
  • 海湖车站海湖车站是一曾存在于台湾桃园县芦竹乡(今桃园市芦竹区),已废线的台湾铁路管理局林口线沿线之铁路车站。海湖车站是一站内仅配置一座岸式月台,单一一条路线的地面车站。站内并未设置站房,简单的车站月台上也没有任何候车棚之类的结构,月台仅能从其中一进出。海湖车站是桃园县政府利用林口线试办客运服务(桃林铁路)时所使用的车站之一。在试办客运期间是客运路线的终点站(但并非货运路线的终点站),客运列车行驶至海湖之后会原地折返,朝桃园车站方向回驶。
  • 波兰-立陶宛-条顿战争波立联军决定性胜利 条顿骑士团国 波兰王国 立陶宛大公国波兰-立陶宛-条顿战争(Wielka wojna z zakonem krzyżackim),是条顿骑士团与波兰王国-立陶宛大公国联军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从1409年持续至1411年。此次战争的导火索是萨莫吉希亚起义,随后条顿骑士团于1409年8月入侵波兰,战争正式开始。因为战争双方都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在罗马人民的国王文策尔一世的斡旋下,双方达成为期九个月的休战协定。1410年6月休战结束后,骑士团在格伦瓦德之战中大败,而这场战役也是中世纪欧洲
  • 段宗三段宗三(1917年10月-),男,河南新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郑州市政协主席,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 薛佳凝薛佳凝(1978年8月13日-),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女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与陆毅、鲍蕾夫妇关系密切。2004年,通过陆毅鲍蕾的介绍认识同为上戏毕业的演员胡歌。2006年,胡歌发生车祸,薛佳凝第一时间赶到医院。2009年,交往近两年的两人分手。2013年同杜淳、佟丽娅领衔主演了都市时尚爱情剧《恋爱的那点事儿》,薛佳凝扮演的兔妈。
  • 萨迦耶见萨迦耶见(巴利语:sakkāya-diṭṭhi,梵语:satkāya-dṛṣṭi),音译为萨迦耶达利瑟致,义译为有身见、身见、虚伪身见、移转身见,佛教术语,被列为五见、十随眠之一,含摄认为由五蕴组成的身体之中,存在自我,并升起“这是自我”、“这是自我所拥有”的各种见解。萨迦耶(巴利文:sakkāya,梵文:satkāya),又译为萨迦邪、飒迦耶,字面意义为有身,是由巴利文与梵文的:sa(即santa,意译为存在,有,也有虚伪、移转的意思),以及kāya(意译为身,即名、色诸蕴)所组成的复合词。在佛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