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壶菌病
✍ dations ◷ 2025-11-09 17:06:23 #壶菌病
壶菌病是一种两栖类的传染病,是由一种称为蛙壶菌的非菌丝游离孢子真菌所引起的疾病。壶菌病与北美洲西部、中美洲及澳洲东部多种两栖类数量大幅下降或灭绝有关,全世界约30%的两栖类都受到这病的影响。壶菌病能够造成两栖类零星的死亡甚至完全灭绝,现时在野外并没有有效的控制方法。壶菌病是于1993年在昆士兰已死或正在死亡的蛙类中发现。研究发现这种病自1978年已经遍布整个澳洲。在非洲、美洲、欧洲、新西兰及大洋洲都有发现。在澳洲、巴拿马及新西兰,正当蛙类的数量下降时,壶菌突然出现及扩散开来。不过,壶菌可能只一个普通的真菌,因它们的毒性及扩散程度,到最近才被发现及认识。在澳洲的东岸、阿得雷德、西澳州的西南部及金伯利曾有它们的踪影。最早发现感染壶菌病的是非洲爪蟾。由于爪蟾属被运输至世界各地,故可能壶菌病是经此传播开来。其他研究指蛙壶菌在北美洲及中美洲已出现了数十年。但仍然不明是否有新的病原体或是增加了毒性的旧有病原体。蛙壶菌的游离孢子相信最先进入两栖类的皮肤,并迅速长出孢子囊,再产生新的游离孢子。随着新的游离孢子再次在主体生长,主体因而感染壶菌病。感染了壶菌病的蛙类会有形态上的改变,包括腹部皮肤会变为红色、后肢抽搐、身上积聚脱下的皮、脚部及其他部分的浅表皮脱落、皮肤出现轻微粗化及细小的溃疡或出血。患者行为上表现无力、不能找到遮蔽处、不能逃跑、失去正常的反射作用及出现不正常的姿势。研究显示蛙壶菌在28℃以上机能下降,将感染壶菌病的蛙类放在高温下可以杀死壶菌。这可以解释为何由壶菌病引致的两栖类数量下降主要是发生在寒冷地区,如山脉等地方。虽然很多两栖类的数量下降都归咎于蛙壶菌,但有部分物种却可以抵抗感染,并且在低感染的情况下仍为生存。另外,一些物种甚至可以抵抗非病原体的壶菌。一些学者指对壶菌病的研究危害著两栖类的保育情况。例如在危地马拉,一项研究就令数千只蝌蚪死于一种不明病原体的壶菌之下,研究者指这是要来扩阔对壶菌寄生生态的了解,以帮助保护现今的两栖类。全球暖化加速了壶菌病的扩散及令两栖类的数量下降。在哥斯达黎加的蒙特维多云雾森林,在阳光照射下,苔藓及叶堆的温度高达30℃,并不适合蛙壶菌生存。但是,全球暖化却增加了蒸发的速度,加强了空气蒸气的含量。增加了的蒸气形成云层覆盖该地区,使表面气温下降,晚间热量减少流失,令温度环境反映周围的环境,形成适合蛙壶菌生存的条件。在欧洲的研究发现该区气候的变数与壶菌病的出现有极大关系,壶菌病的出现是与气温的上升有关。
相关
- 工程核工程(英语:Nuclear engineering)是工程学的一门分支,是原子核物理学的工程应用层面,主要领域有核电、核医学、核子材料学与辐射度量等方面。但也和一些国际性议题有关连,如:核武
- 托马斯·阿奎那圣托玛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约1225年-1274年3月7日;世俗界常译为托马斯·阿奎那或汤玛斯·阿奎那),是欧洲中世纪经院派哲学家和神学家。他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
- 小豆蔻小豆蔻(英语:Cardamom、学名:Elettaria cardamomum Maton),又名豆蔻、绿豆蔻、蔻米,是一种姜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喜欢生长在山坡边阴凉潮湿的地方,中国的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都
- 木贼纲见内文木贼亚纲(学名:Equisetopsidae),又名楔叶纲或楔叶蕨纲(Sphenopsida),是链束植物之下的一个亚纲。
- 达尔文-华莱士奖章达尔文-华莱士奖章(英语:Darwin–Wallace Medal)是一个由伦敦林奈学会设立的、旨在奖励在进化生物学领域里作出过重要贡献的科学家的奖项。奖章的正反两面分别印有达尔文和华莱
- EP-3EEP-3A/B猎户式(EP-3A/B Orion)与EP-3E白羊I/II型(EP-3E Aries I/II)是一系列主要由美国海军所操作,配备有涡轮推进引擎的信号侦察机。它的机身设计取自同厂的P-3“猎户”海上巡逻
- 原日本海军凤山无线电信所原日本海军凤山无线电信所位于台湾高雄市凤山区,于民国九十三年(2004)6月7日公告为历史建筑,九十六年(2007年)公告为县定古迹,民国九十九年(2010年)8月30日公告为国定古迹。该古迹在
- 宫旁组织宫旁组织(英语:parametrium),是一类纤维组织,包括宫颈旁和宫体旁组织两部分,分别位于宫颈两侧和子宫体下部周围,二者无明显分界。宫旁组织主要由含血管丰富的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宫颈
- span class=nowrapNdClsub3/sub/span三氯化钕,也称氯化钕,是钕和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NdCl3。无水三氯化钕是为淡紫色固体,置于空气中会迅速吸水,变成紫色的水合物NdCl3·6H2O。三氯化钕是通过一种复杂的
- α-氨基己二酸α-氨基己二酸(英语:α-Aminoadipic acid)是代谢赖氨酸和酵母氨酸的α-氨基己二酸途径(英语:α-Aminoadipic acid pathway)的中间产物,由氨基己二酸氨基转移酶(英语:aminoadipate am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