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地理论

✍ dations ◷ 2025-05-16 01:57:38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英语:central place theory),出自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出版的著作《地图的中心说》中。著作里克里斯塔勒以系统性的科学概念,配以数学计算,旨在解释人类聚落的数量、大小和位置的分布规律。克里斯塔勒假设:根据各项假设,克里斯塔勒推论出中心地分布呈六角形,分布均等,使通勤各中心地更方便。而中心地可被分成七个等级,按商品等级排名。贩售高等级商品的中心地,服务范围较大。在这种格局下,克里斯塔勒以K作单位,来表示一个中心地能服务的地理范围:K=3:市场原则K=4:交通原则K=7:行政部门原则中心地理论主要排除了其他因素影响,包括气候、地形、历史发展和消费者个人因素等。如某地居民消费能力低,通常该地只能贩卖低等级商品,反之亦然。一般店主开店时,都会考虑这一点。同时中心地理论也不考虑其他可能因素:中心地理论限制了许多可能因素,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聚落发展。如工业区、农业区都不在考虑之列。而六角形分布的假设,现实世界中也不会出现。

相关

  • 460–519医学导航: 呼吸系统解剖(n, x, l, c)/生理/发育病理(c, p)/先天/肿瘤, 症状/人名体征, 创伤手术, 药品(R1/2/3/5/6/7)
  •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opinavir/ritonavir (LPV/r);商品名:克力芝、快利佳,英语:Kaletra(在高收入国家)、英语:Aluvia(在低收入国家))是常用的抗艾滋病用药,由两种蛋白酶抑制剂洛匹那韦(复
  • 灵枢《灵枢经》,与《素问》合称《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又称《灵枢》、《针经》、《九针》。因其共有九卷又称作《九卷》,在唐朝王冰之前又被称作《
  • 自身调节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一个生物系统中广泛存在的过程,是生物体应对刺激的内在适应机制的工作结果。在人体中,肾脏、心脏,以及大脑等器官都存在自身调节机制。脑血流自身调节
  • 真空烹调真空低温烹调法 (法语:Cuisine sous vide),又作低温慢煮法,在台湾又被称为舒肥法(为Sous vide的音译),是一种通过利用较低温度长时间加热的烹饪方法,目的是要带出原料(尤其是肉类)的最
  • 多重序列比对多重序列比对(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MSA)是对三个以上的生物学序列(biological sequence),如蛋白质序列、DNA序列或RNA序列所作的序列比对。一般来说,是输入一组假定拥有演
  • 谭其骧谭其骧(1911年2月25日-1992年8月28日),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兴人,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奠基人。谭其骧1923至1926年就读于嘉兴秀州中学,16岁在上海就读于上海大
  • 利比威拉德·弗兰克·利比(英语:Willard Frank Libby,1908年12月17日-1980年9月8日),美国化学家,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利比于1940年代于芝加哥大学发明了放射性碳定年法,该方法对考
  • 艾妲·尤纳特阿达·约纳特(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
  • 姑父姑父,是中文中亲属关系的称谓,指父亲姊妹的丈夫。正式用语中通常称为姑丈或姑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