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队中国语
✍ dations ◷ 2025-10-22 07:52:23 #军队中国语
军队中国语(兵隊シナ語)即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的日本陆军兵将之间使用源于汉语口语的借用语。它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和中国本地人沟通而产生的混合语(亦称“皮钦语”或Pidgin),但亦因为是战时产生的临时言语,所以亦随着二次大战日本投降而消失。到了现在仍有一部分的单词在日语中残留下来,成为俗语。“军队中国语”在日文原文“兵隊シナ語”中的“シナ”为“支那”的避免歧视性转写,由于“支那”一词至今带有歧视色彩,因此“兵隊シナ語”一般称为“军队中国语”而非“军队支那语”。“军队中国语”中的单词本源自汉语,但也存在与汉语无关的单词。“军队中国语”的历史久远,可能早于甲午战争时已存在,却不清楚它当时的真实形态。同样地日本在向西伯利亚出兵时亦可能出现过“军队俄罗斯语”或各种其他混合语言,但详细情况不明。“军队中国语”除了日军为了与中国人通话之外,在日本本土的军营内也偶一闻之。向同胞使用“军队中国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炫燿自己是“从中国归来的军人”以夸耀自己的战历,因为没有在中国打过仗,就听不懂“军队中国语”,懂的人就可展现自己的独特性。不过军官、士官不太使用“军队中国语”来夸耀自己的中国经历,通常以士兵最为热衷,其实在整个日军之中,蓄意使用“军队中国语”的情况亦不多,有时使用“军队中国语”则是一种同袍间的趣味。此外,在不懂日语的中国人听来,也经常将这样的语言误解成日语,很多时候在中国大陆的抗日战争影片中加以表现以至作为笑料揶揄或丑角化的要素而广为人知。例如:“开路”的用法在现代中文俗语中也多从“开辟道路”转用为“出发”。还有,开玩笑地指“用餐”、“品尝”为“米西米西”(召し召し),或指出死亡的“死啦死啦地”等来自军队支那语的用法也会出现在在日常对话、玩笑中。“军队中国语”当中经常会两度重复一个词语,例如“进上”常会说成“进上、进上”、“死了”会说成“死了、死了”等。(※ 后面的括弧内用日语假名标示的是与汉语发音最接近的日语发音,无特别注明者为现代中文的单纯日语发音。)
相关
- 合式公式在形式系统与逻辑中,WFF是合式公式(well-formed formula)的缩写。给定一个形式文法,WFF是这个文法生成的任何字符串。例如,在命题演算中符号序列 (
- 人类生殖系统的同系物列表人类两性的生殖系统有相同的胚胎起源,经过分化而演变为不同的器官。以下列出了男性与女性的同源器官。生殖器于胚胎的发育的过程示意图,左侧为男性,右侧为女性。
- 硕士硕士(英语:Master's Degree)是一种研究生学位,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掌握并专精于某一学术领域或职场专业。在主攻的学术领域中,合格的研究生必须要能同时了解学术理论与现实状
- 波罗的-斯拉夫语族波罗的-斯拉夫语族(Baltic-Slavic language)是印欧语系中波罗的语族和斯拉夫语族的合称。波罗的语族的语言和斯拉夫语族的语言共同点较多,两者较为接近。但波罗的诸语和斯拉夫
- 邵友濂邵友濂(1840年-1901年),原名维埏,字筱春(一作小村),浙江余姚人,为清朝的政治家与外交家,曾任台湾巡抚。父邵灿,兄邵曰濂,太常寺卿,与李鸿章为亲家,有孙邵洵美,著名作家、诗人。邵友濂出任
- 半球半球或半球体有以下含意:
- 小特权小特权(拉丁语:Privilegium Minus),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于1156年9月17日授予奥地利亨利二世的特权。为与后世奥地利获得的大特权相区分,故名小特权。该特权首先提升了奥
- 符号上位效应异位(上位)显性是一个基因表现与另外一个或者几个基因改变的现象。决定表现型的基因叫做“上位”,而表型与其它基因改变的基因叫做“下位”。异位(上位)显性与一般的显性不同,一般
- 新撰姓氏录《新撰姓氏录》乃平安时代初期弘仁6年(815年)日本嵯峨天皇下令模仿中国唐朝《氏族志》所编写的古代氏族名鉴。《新撰姓氏录》是居住在京都及畿内的1,182个氏族根据“皇别”、
- Protostomia原口动物(学名:拉丁语:Protostomia),又名前口动物或旧口动物,有完整的消化道。胚胎时期的原口会发展为成体的口,而肛门则是另外形成的。蜕皮动物(Ecdysozoa)和螺旋动物(Spiralia)都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