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队中国语
✍ dations ◷ 2025-08-08 08:53:17 #军队中国语
军队中国语(兵隊シナ語)即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的日本陆军兵将之间使用源于汉语口语的借用语。它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和中国本地人沟通而产生的混合语(亦称“皮钦语”或Pidgin),但亦因为是战时产生的临时言语,所以亦随着二次大战日本投降而消失。到了现在仍有一部分的单词在日语中残留下来,成为俗语。“军队中国语”在日文原文“兵隊シナ語”中的“シナ”为“支那”的避免歧视性转写,由于“支那”一词至今带有歧视色彩,因此“兵隊シナ語”一般称为“军队中国语”而非“军队支那语”。“军队中国语”中的单词本源自汉语,但也存在与汉语无关的单词。“军队中国语”的历史久远,可能早于甲午战争时已存在,却不清楚它当时的真实形态。同样地日本在向西伯利亚出兵时亦可能出现过“军队俄罗斯语”或各种其他混合语言,但详细情况不明。“军队中国语”除了日军为了与中国人通话之外,在日本本土的军营内也偶一闻之。向同胞使用“军队中国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炫燿自己是“从中国归来的军人”以夸耀自己的战历,因为没有在中国打过仗,就听不懂“军队中国语”,懂的人就可展现自己的独特性。不过军官、士官不太使用“军队中国语”来夸耀自己的中国经历,通常以士兵最为热衷,其实在整个日军之中,蓄意使用“军队中国语”的情况亦不多,有时使用“军队中国语”则是一种同袍间的趣味。此外,在不懂日语的中国人听来,也经常将这样的语言误解成日语,很多时候在中国大陆的抗日战争影片中加以表现以至作为笑料揶揄或丑角化的要素而广为人知。例如:“开路”的用法在现代中文俗语中也多从“开辟道路”转用为“出发”。还有,开玩笑地指“用餐”、“品尝”为“米西米西”(召し召し),或指出死亡的“死啦死啦地”等来自军队支那语的用法也会出现在在日常对话、玩笑中。“军队中国语”当中经常会两度重复一个词语,例如“进上”常会说成“进上、进上”、“死了”会说成“死了、死了”等。(※ 后面的括弧内用日语假名标示的是与汉语发音最接近的日语发音,无特别注明者为现代中文的单纯日语发音。)
相关
- 阿尔伯特·艾利斯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1913年9月27日 – 2007年7月24日)是一位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在1955年发展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也是1960年代美国性解放运动的先驱。许多人认为他是认
- 疏密波纵波,又称为疏密波,是指在传播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一类波,形成的波是疏密相间的波形。非电磁波的纵波的例子有声波(压力的传递、粒子位移、弹性物质中粒子
- 语法语法(英语:Grammar),也称文法,在语言学中指任意自然语言中句子、短语以及词等语法单位的语法结构与语法意义的规律,本质上即音义结合体之间的结合规律。对于语法的研究称为语法学
- 航天飞机-Cname = 'Aero', description = '航空太空科技(航空航天科技)', content = {{ type = 'text', text = [=[本页面没有类似于NoteTA的数量限制。 请自行修改分类名。在NoteTA样板
- 帝龙帝龙属(学名︰Dilong) 是一种小型、具有羽毛的暴龙超科恐龙,化石从中国辽宁省北票市的义县组陆家屯发现,年代为下白垩纪,约为1亿2500万年前。模式种是奇异帝龙(D. paradoxus),是由徐星
- 卡纳克神庙卡纳克(Karnak)神庙是底比斯最为古老的庙宇,在尼罗河东岸的卢克索镇北4千米处,该神庙经很长时间陆续建造起来,由砖墙隔成三部分。其中中间的部分保存得最完好,也是面积最大的一部
- 申根区申根区(英语:Schengen Area;法语:Espace Schengen)是指履行1985年卢森堡申根镇《申根协议》26个欧洲签约国组成的区域。对于国际旅行者而言,该区域非常像一个单独的国家,进出这一区
- 二巯丁二酸2,3-二巯基丁二酸(Dimercaptosuccinic acid、英文缩写为:DMSA),别名2,3-二巯基琥珀酸,一般简称二巯基丁二酸,是一种有机硫化合物,常温下为白色结晶状粉末。因分子内含有两个巯基,所
- 临界事故临界事故(英语:criticality accident)是核反应堆发生链式反应导致功率失常激增引起的事故。事故中浓缩铀或钚等裂变材料中的链式反应能产生强烈的中子辐射,对人类伤害极大,并且会
- 铁炮铁炮(或铁炮)是日本语在江户时代之前对枪械的称呼,但在广义的用法中也包含了如火炮一类的大型火器。现代日本语则是以“铳”来表示枪械,很少使用铁炮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