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会堂

✍ dations ◷ 2025-07-30 15:19:42 #威尼斯会堂

威尼斯兄弟会是意大利威尼斯形成的互助宗教团体的广义称呼,在意大利原文(Scuole Grandi)中意为“大社团”。最早是在十三世纪的时候,威尼斯普通市民组成了慈善性质的宗教组织。在威尼斯的历史中,这些兄弟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对音乐的发展有着推动,“提琴”一词最早便是用来指代十六世纪在这里学习的乐手们。

不同于贸易性质的公会组织,威尼斯兄弟会接受了来自各种行业中的威尼斯公民。同时,区别于威尼斯议会对于身份和家族的考量,这些兄弟会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甚至不允许贵族名门担任领导性质的工作。

此处对于“公民”的定义则是指在威尼斯共和国定居的第三代成员,或是缴纳税俸超过十五年的居民。

对于威尼斯的平民们来说,兄弟会是为数不多可以供他们参与国家重要事务的组织。他们的活动在后期的发展中涵盖相当多的社会职责,如各类组织,节庆活动的制作,对下级阶层的募捐,婚嫁丧葬,甚至医疗机构的管理。

兄弟会会堂本身是一个用于保存圣物和进行艺术创作的场所,不仅限于绘画,也提供对音乐家、作曲家的支持。

威尼斯会堂是由圣马可检察官管理,且同相关职位的选举相结合,从某种程度上也是整个共和国行政机构的缩影。对于有资金贡献的成员,他们可以获得对领导层(Capitolo)的选举权。学院的领导层包括一个董事会(Banca)和一个监理会(Zonta)。

董事会中由16个成员组成的董事会,除开十二名常务委员(Degani)外,还有一名行政长官,一名助理长官,一名财务总监和一名书记员。监理会则负责监管董事会的账户。

一般来说,一个会堂的主要建筑由两层区域构成,一楼(Androne)一般用作慈善或公益事业,如食物供给发放等。二楼沙龙则是提供给领导层使用的,以及一个小型议事间(albergo)。除此之外,会堂往往还会有附属的医院和教堂。

截止1552年,一共有六所威尼斯会堂在册。

截止1767年,加尔默罗大会堂是最后一个被十人团所认可的威尼斯会堂。

相关

  • 药物依赖性物质依赖(英语:Substance dependence)或称药物成瘾(drug addiction),指需要服用药物才能使日常生活表现正常的强迫行为。出现物质依赖状况后,若突然停止服用药物,可能出现药物戒断症
  •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英语:Imperial Japanese Army Academy),简称“陆士”为日本陆军军官(是少尉军官,而非军士)养成之学校,日语的“士官”相当于汉语的“军官”,俗称“将校”。汉语的“
  • 5美分 (Nickel)镍币(英语:nickel)又名五美分硬币,是美国铸币局生产的一种面值为5美分的硬币,于1866年开始发行至今,绝大多数由75%的铜和25%的镍组成,直径大多是21.21毫米,厚1.95毫米。18世纪90年代
  • 莫希乌德迪纳加尔बाप तहसील莫希乌德迪纳加尔(Mohiuddinagar),是印度比哈尔邦Samastip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3764(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13764人,其中男性7136人,女性6628人;0—6岁人口
  • 约纳斯·瓦兰丘纳斯约纳斯·瓦兰丘纳斯(立陶宛语:Jonas Valančiūnas;1992年5月6日-),出生于立陶宛乌田纳,为现役立陶宛职业篮球运动员。目前效力于国家篮球协会(NBA联盟)的曼菲斯灰熊,场上主要位置为中
  • 哥本峇鲁单选区哥本峇鲁单选区(英语:Kebun Baru Single Member Constituency:马来语:Kawasan Undi Perseorangan Kebun Baru:泰米尔语:கெபுன் பாரு தனித்தொகுதி)是一个位于
  • 曹幼民曹幼民(1912年-2001年4月26日),原名曹荫春,男,直隶望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卡特里亚山坐标:43°27′42″N 12°42′16″E / 43.46167°N 12.70444°E / 43.46167; 12.70444卡特里亚山是意大利的山峰,位于该国中部,属于亚平宁山脉中部的一部分,海拔高度1,702米,由石
  • 王泰 (东晋)王泰(?-397年),琅邪临沂人,王导的曾孙,王�的长子,王华的哥哥。王�与刘牢之交战失败后不知所踪,王泰为王恭所杀。
  • 大念处经《大念处经》(巴利文:Mahāsatipaṭṭhāna Sutta, 梵文:Smṛtyupasthāna Sūtra स्म्र्युपस्थान सूत्र)是《巴利文大藏经》中的长部第22篇经,相当于汉传佛教《念处经》〈中阿含经98经〉。在上座部佛教中极受重视。虽然通常长部对应长阿含经,但此是中阿含经。佛陀在拘楼国(Kuru)剑磨瑟昙(Kammasadhamma)城时,教导比丘,摆脱忧愁、灭寂苦恼,获得正道的方法就是修行四念处,其最终达到涅槃, 证悟三果或四果。。经中佛陀对四念处的义理和修行做了详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