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再成形术

✍ dations ◷ 2025-11-20 12:43:24 #冠状动脉再成形术
冠状动脉再成形术又名球囊动脉成形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简称PTCA),也称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简称PCI)、气球扩张术,粤语俗称通波仔,是一种医学手术,为最常见的血管再成形术(Angioplasty),专治心肌梗塞、心脏病、冠心病。在世界已经应用有30年历史,是在1977年由一位瑞士苏黎世医生安德里亚斯·格伦登希(英语:Andreas Gruentzig)所创的,至1980年代全面普及,并广受全球医学界欢迎,但近年医学界更认为此种手术似乎有过度滥用之势:102。手术方法是,伸一条小管,沿动脉通往心脏,在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开通闭塞的血管,改善其收窄的情况。气球血管扩张手术(balloon angioplasty)常用来描述经皮冠状介入治疗,意即气球在冠状动脉内充气,将斑块挤压入动脉血管壁。气球血管扩张手术仍然作为经皮冠状介入治疗的一部分而执行,很少做为唯一的程序。血管扩张手术通常由以下程序组成,由医生、助理医师、护士、放射技师及心脏微创(invasive)专家执行,所有人员接受过这些类型的程序广泛和专门培训。在气球扩张术普及化之后,有30至40%患者在治疗后再度出现狭心症问题,在进行了扩张手术的部位6个月内重新变窄。导致血管壁增殖、变厚原因可能是局部形成血栓或血管收缩与机械性刺激造成。为解决此种后遗症,1980年代后期医界推出“支架法”,将金属支架安放于经气球扩张了的冠状动脉内。研究显示经支架法治疗的病患出现再狭窄的概率只有20%:102。传统的“裸机(bare metal)”冠状动脉支架提供了机械框架,使动脉壁保持开放,防止冠状动脉狭窄或缩小。已证明PTCA术合并施行支架置入术在病人的预后优于仅施行血管成形术,能维持动脉功能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 较新的药物洗提支架(DES)是涂有药物的传统支架,放置在动脉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释放药物。据显示,这些类型的支架有助于防止动脉再狭窄,透过几个不同的生理机制,抑制组织在支架上生长和局部调节人体的发炎和免疫反应。 5种药物,Biolimus A9 ,Zotarolimus,sirolimus,everolimus的和紫杉醇(paclitaxel),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证明,由支架设备制造商申请对照临床试验。然而,2006年欧洲3次试验似乎表明,药物涂层支架可能受到被称为“晚期支架血栓形成”的事件影响,支架内血栓于支架放置后一或多年发生。晚期支架血栓形成发生在0.9%的患者,当发生血栓时非常危险,约1/3案例会致命。新一代的DES产品,例如Biosensors International在欧洲自2008年1月销售的BioMatrix支架,试图以生物可分解性(biodegradable)外层消除此风险。

相关

  • 肺动脉高血压肺高压又称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简称PH或PHTN),是描述肺循环内的压力升高的情形。肺高压会造成呼吸困难、晕眩、昏厥、下肢水肿,肺高压患者会因为心脏负荷增加令运
  • 大脑大脑(英语:Cerebrum),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将两个半球隔开的是称为大脑纵隔的沟壑,两个半球除了胼胝体相连以外完全左右分开。半球表面布满脑沟,沟与沟之间所夹细长的部分称为
  • 厌氧菌厌氧生物,或称厌气生物,是指一种不需要氧气生长的生物。它们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即专性厌氧生物、兼性厌氧生物及耐氧厌氧生物 。人体内的厌氧生物多存在于消化系统中,有些种类
  • 病原菌病原细菌(英语:Pathogenic bacteria)是指能导致传染病的细菌病原体。本条目主要针对会造成人类传染病的病原细菌。大部分的细菌是无害,甚至是有益的,不过有些细菌是病原体。像结
  • 双球菌双球菌(拉丁语:diplococcus,复数diplococci)是球菌的一类,其细胞沿一平面分裂,而子细胞成双排列。代表种类有脑膜炎双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等
  • 不孕不育不孕(英语:Infertility)又称不育,是指人类、动物或植物无法透过有性生殖繁衍后代的情形。对于大部分健康的成熟动植物个体而言,会在生命中的特定时期内有生育能力,不过真社会性物
  • 乳腺炎乳腺炎(Mastitis)是发生在女性乳房或乳腺部位的炎症,常因喂哺母乳而引起。典型的症状为乳房红肿及疼痛,也常伴随发烧与全身不适。通常女性在开始哺乳的前几个月会比较容易罹患此
  • 死亡面具死亡面具(Death Mask)是以石膏或蜡将死者的容貌保存下来的塑像。死亡面具通常是为了保存对死者的回忆,或是为了将来制作肖像画的资料而制作,偶尔也有就直接于死亡面具上着色后制
  • 结核菌结核杆菌,即结核分枝杆菌(学名: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专性需氧微生物,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柯霍在柏林宣告它是结核病的病原体。他凭着此发现获得了1905年诺贝尔生
  • 调理素调理素(英语:Opsonin,来源于希腊语:opsōneîn,意思是准备进食),是通过标记免疫应答抗原或标记死细胞用于再循环来增强吞噬作用的任何分子。调理吞噬作用(也称为调理作用)是一种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