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树

✍ dations ◷ 2025-02-23 22:05:55 #数据结构,树结构

平衡树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类数据结构,为改进的二叉查找树。一般的二叉查找树的查询复杂度取决于目标结点到树根的距离(即深度),因此当结点的深度普遍较大时,查询的均摊复杂度会上升。为了实现更高效的查询,产生了平衡树。

在这里,平衡指所有叶子的深度趋于平衡,更广义的是指在树上所有可能查找的均摊复杂度偏低。

旋转(Rotate):几乎所有平衡树的操作都基于树旋转操作(也有部分基于重构,如替罪羊树),通过旋转操作可以使得树趋于平衡。对一棵查找树(search tree)进行查询、新增、删除等动作,所花的时间与树的高度h成比例,并不与树的容量 n 成比例。如果可以让树维持平衡,也就是让h维持在 O ( log n ) {\displaystyle O(\log {n})} ,且最大的数。

查询后继(successor):后继定义为大于,且最小的数。

在维护节点大小(size)后,可以支持以下操作:

查询排名(rank):排名定义为比x小的数的个数加一。

查询第k大:即排名为的数。

以下数据结构支持平衡树大多数操作,但实现有根本不同:

用于表示有序的线性数据结构,如优先队列、关联数组、键(key)-值(value)的映射等。自平衡的二叉查找树与哈希表的相比,各有优缺。平衡树在按序遍历所有键值时是量级最优的,哈希表不能。自平衡二叉查找树在查找一个键值时,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优于哈希表, O ( log n ) {\displaystyle O(\log n)} 对比 O ( n ) {\displaystyle O(n)} ;但平均时间复杂度逊于hash表, O ( log n ) {\displaystyle O(\log n)} 对比 O ( 1 ) {\displaystyle O(1)}

平衡树的排序方法,虽然在平均时间复杂度上也是 O ( n log n ) {\displaystyle O(n\log n)} ,但由于cache性能、树的调整操作等,性能上不如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等同为 O ( n log n ) {\displaystyle O(n\log n)} 复杂度的排序。

相关

  • bspan style=color:black;⑯/span/b坐标:40°13′00″N 26°26′00″E / 40.216667°N 26.433333°E / 40.216667; 26.433333达达尼尔海峡(希腊语:Δαρδανέλλια,转写:Dardanéllia),土耳其称恰纳卡莱海峡(土
  • INK4a/ARF细胞周期(英语:cell cycle),是指能持续分裂的真核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生长,再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循环过程。细胞周期的长短反映了细胞所处状态,这是一个细胞物质积累与细胞分
  • 硅酸镁滑石(英语:talc,硅酸镁)是已知最软的矿物,其莫氏硬度标为1。用指甲可以在滑石上留下划痕。滑石一般为白色,略带青色或绿色。滑石是其他矿物在地下发生长期的物理、化学变化而成的,
  • 第九条政治主题《日本国宪法》第九条(日语:日本国憲法第9条/にほんこくけんぽうだい9じょう Nihonkoku Kenpōdaikyūjō)即规定《日本国宪法》以三大原则作为和平主义,成为《日本国宪
  • 亚航飞龙航空艾奎诺国际机场 宿雾国际机场亚航飞龙航空(AirAsia ZEST Airways, Inc.)前身为亚洲精神航空、飞龙航空,是菲律宾第三大航空公司,规模仅次于菲律宾航空以及宿雾太平洋航空。总
  • 吸引子 吸引子(attractor)是微积分和系统科学论中的一个概念。一个系统有朝某个稳态发展的趋势,这个稳态就叫做吸引子。吸引子分为平庸吸引子和奇异吸引子。例如一个钟摆系统,它
  • 反阿拉伯情绪反阿拉伯主义,或称阿拉伯恐惧症,是指对阿拉伯人的偏见或敌视。反阿拉伯主义常与伊斯兰恐惧症(Islamophobia)混淆,其实阿拉伯人当中也存在非伊斯兰宗教团体和非主流伊斯兰教派,特别
  • 杰夫·高布伦杰佛瑞·林恩·“杰夫”·高布伦(英语:Jeffrey Lynn "Jeff" Goldblum,/ˈɡoʊldbluːm/,1952年10月22日-)或简称杰夫·高布伦(Jeff Goldblum),是一位美国男演员,经常扮演“古怪”的角
  • Sony Xperia Z4 TabletWi-Fi DLNA GPS/GLONASS NFC Sony Xperia Z4 Tablet是索尼于2015年2月于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发布的平板电脑,搭载Snapdragon 810、3 GB RAM、32 GB ROM。此机种为
  • 东京时代东京时代是日本历史时代划分的一个概念,指明治二年(1869年)天皇第二次东幸,政府移往东京之后的日本。此一用语的提倡者为日本政治人物川胜平太(日语:川勝平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