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台北东区
✍ dations ◷ 2025-04-25 04:21:42 #台北东区
台北东区是指一个位于台湾台北市大安区北侧的商圈,泛指在忠孝东路四段附近以远东SOGO百货、顶好名店城、明曜百货等商场为中心的商圈,又称台北市东区商圈、台北东区商圈,范围则在复兴南路以东、延吉街以西、市民大道以南、仁爱路以北,是大台北地区最繁华,最昂贵的街区之一,其中“东区161巷”和“茶街”是明星艺人开店的一级战区,也是文创公司的聚集地。东区商圈由于拥有众多的办公大楼、百货公司、夜店及众多商家,因此成为了大台北地区重要的商业与消费中心。然而随着市区逐渐扩张,加上东区响亮的名号,使得在房地产广告中,东区商圈的周边也被冠上“台北东区”的名号,造成不少外地民众在区域上的混淆与困扰。近年来由于周边信义商圈与西门町等商圈兴起,加上网购新消费型态冲击实体店面以及店面租金高涨等诸多因素,造成东区许多店家纷纷关门或转往他处。目前台北市政府商业处正辅导成立商圈发展协会发展特色,并推动商圈升级再造。东区并非一开始就是台北市的闹区,在台湾清治时期及台湾日治时期时,此处都还是一片稻田,甚至荒野。但到了1960年代之后至今,随着忠孝东路及台北捷运的陆续兴辟,东区才有如麻雀变凤凰般地,一跃成为台北市商业新兴重镇之一,与早期的台北站前商圈、西门町等商圈并驾齐驱。此外,对于喜爱在台北东区逛街的人,社会还曾给这个消费族群起了个名号“东区新人类”。相对于台北东区的商业及贸易机能,台北西区作为许多中央政府机关的集中地,以政治机能为主,特别是在旧台北府城、环绕在总统府附近一带的区域,则统称为博爱特区(首都核心区)。而东西区的比较,仍以市民大道至仁爱路为比较范围。就台北的发展史来看,东区逐渐成为台北市的商业中心,不过是1980年代中叶以后的事情。台湾清治时期对台北的开发,仅局限于台北府城内(即今中华路、中山南路、爱国西路及忠孝西路中间的区块)而已。日本领台时,市区的开发虽然向东扩张,但是大致上止于堀川(今新生南北路)。而今天东区一带,在当时不过是一大片的未开发农地。不过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开始有了转变。1949年底第二次国共内战结束后,大约200余万的中国大陆军民跟随中华民国政府自中国大陆迁来台湾,大多数的外省移民在台北的中央政府上班,而总督府留下的宿舍有限;此后又由于主要的大专院校皆设于台北市或近郊,造成众多的中台湾、南台湾民众开始北上求学、工作,使台北市的人口快速增加,西区因此开始出现饱和或过度拥挤的现象,加上淡水河阻挡了台北市向西的发展,因此大批的新旧市民开始迁往当时甚少开发的东区。公元1967年台北市人口突破100万人,升格为直辖市(院辖市)。当时为配合市政的大幅建设,台北市政府遂开始进行第一期四年公务建设计划,开辟通往郊区的基础交通干道。忠孝东路即为当时往东区修筑的干道,后来成为省道台5线北基公路的重要路段。一直到1970年代中期以前,忠孝东路四段沿线还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景观,仍然是台北市的郊区。在1970年代以后忠孝东路三、四段陆续通车后,带动了整个东区的发展,沿线许多商圈兴起,使得东区在稍后初步取代了当时相对拥挤的西区,而成为台北新兴商业中心。后随着附近信义计划区的开发及台北捷运板南线的完工通车,更加速了东区的蓬勃发展。此外,主干道以外巷弄中的住宅大楼,也常常将一楼出租给商家开设店铺,形成很有特色的住商混合。由于租金较高,一个店面经常分割成更多的小店铺,形成小商场这种特殊景观。本条目的台北东区系指一个特定商圈区域之专有名词,但其他位于台北市东侧的新兴商圈或区域,有时会与东区形成混淆。位于台北市东侧的信义区,与位于大安区的台北东区为互不隶属的两个区域。位于台北市东侧的南港区,与位于大安区的台北东区为互不隶属的两个区域。2012年 (中华民国101年),台湾乐团八三夭第三张专辑《最后的8/31》中的歌曲〈东区东区〉就是以东区为主题。
相关
- 电池电池,一般狭义上的定义是将本身储存的化学能转成电能的装置,广义的定义为将预先储存起的能量转化为可供外用电能的装置。因此,像太阳能电池只有转化而无储存功能的装置不算是电
- 儿汤郡儿汤郡(日语:児湯郡/こゆぐん Koyu gun */?)是日本宫崎县辖下的一个郡。现辖有以下5町1村:过去的辖区曾包括现在的西都市全境和日向市的部分地区。
- 磅士卑省磅士卑省(高棉语:ខេត្តកំពង់ស្ពឺ,罗马化:Khêt Kampong Speu,高棉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
- 乳酸发酵呼吸作用,又称为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是生物体细胞把有机物氧化分解并转化能量的化学过程,也称为释放作用。无论是否自养,细胞内完成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来自呼吸作
- 基因克隆基因工程(英语: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为遗传工程、转基因、基因修饰)是一种使用生物技术直接操纵有机体基因组、用于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的技术。包括了同一物种和跨物种的基
- 休伯尔大卫·休伯尔(英语:David Hunter Hubel,1926年2月27日-2013年9月22日),加拿大-美籍神经科学家,生前任哈佛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与合作者托斯坦·威泽尔(Torsten N. Wiesel)由于对视觉系
- α-鹅膏蕈碱α-鹅膏蕈碱(α-amanitin)是一种八氨基酸的环肽,它可能是毒伞肽中毒性最强的化合物。包括α-鹅膏蕈碱的毒伞肽类物质主要存在于鹅膏菌属的物种,例如毒鹅膏。α-鹅膏蕈碱的口服半
- 增透膜增透膜(英语:Anti-reflective coating,AR)是一种表面光学镀层,它通过减少光的反射而增加透过率。在复杂的光学系统中,它可以通过减少系统中的散射光来提高对比度,例如望远镜,这对天
- 烹烹是中国菜的一种烹调方式。烹即煮烹的原料先用急火热油炸过,加调味汁翻炒,使得滋味渗入原料或粘附在表面而成。其中炸前原料挂淀粉糊的为干烹,否则为清烹。例子:干烹里脊,清烹
- 苔原冻原(又称为苔原),生物群系的一种,包括极圈冻原、高山冻原生态系两类。极圈冻原的气候非常潮湿,但却没有树木,原因在于纬度高,使得生长季非常短、冬季酷寒,表土下为永冻层更不适合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