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国际足联世界杯决赛

✍ dations ◷ 2025-05-17 12:25:44 #世界杯足球赛决赛,1990年世界杯足球赛,德国国家足球队比赛,阿根廷国家足球队,1990年西德,1990年阿根廷,1990年意大利

1990年国际足联世界杯决赛于1990年7月8日在罗马的奥林匹克体育场(Stadio Olimpico di Roma)举行。比赛结果为西德队以 1–0 击败阿根廷队,获得该届世界杯的冠军。这场比赛也是欧洲足联(UEFA)的成员首次击败非欧洲球队的决赛。

这次世界杯是德国队历史上第三次获得总冠军,在当时他们成为最成功的球队(3次冠军,3次亚军)。这个头衔一直到1994年国际足联世界杯才转让给获得当届冠军的巴西队(当时为4次冠军)。而西德队的教练贝肯鲍尔成为第一个分别以球员和教练的身份皆赢得世界杯金牌和银牌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西德队与阿根廷队在前一届的国际足联世界杯中也刚好一起进入决赛,而当时阿根廷队以3–2击败西德队,获得冠军。这也是至今唯一一次两队在连续两次决赛碰头。

1990年的世界杯决赛向来被视为史上最难看且风格偏激的一场世界杯比赛:节奏过度缓慢,而且是史上第一次有两个人同时在决赛领到红牌。原因主要出在阿根廷诡异的战略方针:在马拉多纳被守死的情况下,阿根廷剩下的中场球员似乎是完全无法连贯且有效的进攻,于是他们开始不计一切代价的死守打算将比赛拖入PK,认为他们在这种比赛方式中可以靠着替补门将戈伊科切亚的神奇发挥取得优势,实际上他们前两场比赛也的确都是照着这个剧本获胜的。

上半场,双方基本上没有制造出任何有威胁性的攻势。而下半场开赛不久,西德队开始抢攻并制造了几个机会:德国中场利特巴尔斯基在边路内切并一口气甩掉三个防守球员,但他在禁区边缘的射门没有射正、贝特霍德和佛勒在两次由布雷默主踢的任意球中获得空档,但也都没能进球。第58分钟,阿根廷的门将戈伊科切亚似乎在禁区撞倒了奥根哈勒,但裁判柯德萨尔没有吹判点球。第65分钟,先前才因累计黄牌而被禁赛,本场复出的阿根廷后卫蒙松在替补上场不到20分钟后就发挥了一如以往的犯规高效率,而且这次是直接领到了一张红牌:在FIFA早已经对阿根廷本届淘汰赛时的“精彩”表现忍无可忍,要求裁判严格执法后,他在试图一次铲走克林斯曼的球时把脚举到明显不合理的高度并踢倒克林斯曼,有部分人认为克林斯曼是假摔,但他事后严正否认并表示这次铲球在他的小腿上留下了长达15公分的疤。第78分钟,在一次误判给阿根廷的角球攻势中,西德队长马特乌斯在自己的禁区掉球后疑似绊倒了卡尔德隆,但柯德萨尔依然表示继续比赛,这引发了阿根廷球员的不满:他们包围裁判并大喊要求点球,但并没有成功。随后在第85分钟,裁判彻底引爆了阿根廷球员的愤怒:山奇尼对佛勒一次看似没有问题(山奇尼的脚先碰到球,而他把球铲掉之后撞到佛勒,但碰撞并没有很强烈且明显不是故意的,而佛勒被撞到后随即倒地)的铲球被吹犯规并给了西德一次点球,布雷默成功将球踢近守门员右侧的底角,戈伊科切亚猜对方向但来不及挡到,这也是本场比赛唯一的进球。两分钟后,上半场已经领到一张黄牌的阿根廷前锋德索蒂,因“就连在职业摔角都很难得看到的一次对脖子犯规”(纽约时报的说法)而直接领到一张红牌,被犯规的人是德国后卫科勒,他当时把球踢出界外来拖延时间,并在把球捡起来要交给德索蒂的时候被拉倒。这张红牌再次让阿根廷队围住裁判理论,但除了让马拉多纳多领到一张黄牌之外没有任何改变。随后比赛结束,整场比赛被布赫瓦尔德牢牢守死而毫无建树的马拉多纳痛哭离场,并声称裁判是阿根廷输球的原因。

本场比赛中西德队共射门23次,其中16次射正,但也仅靠点球得到唯一一分;阿根廷更是在90分钟仅有一次射正,成为史上第一支在决赛没能得分的队伍。赛前高达四人因累积黄牌而在本场禁赛的阿根廷,本场又有两人领红牌离场,加上受伤的球员,阿根廷在决赛最后实际能上场的球员不到完整名单的一半。这次决赛也理所当然的成为史上得分最低的决赛,虽然这个纪录不久后就被改写了:四年后,巴西和意大利带着0比0的比分进入史上第一次的决赛PK赛。

有趣的是,西德队的点球第一顺位负责人是马特乌斯,但他在本场激烈的肢体碰撞中鞋子坏掉并表示新鞋穿起来不舒服,信心不足的他决定放弃这个点球;第二顺位的人是佛勒,但队上惯例是不让被犯规的人主踢该次点球,于是这个重责大任交到了布雷默身上,而他也成功的罚进这球,没让戈伊科切亚再次创造奇迹。

赛后两队都因这场比赛的赛果遭到批评:西德队被质疑是靠着假摔而获得了制胜的点球球,而西德的支持者们则认为西德早该在奥根哈勒被犯规的时候就获得点球;而阿根廷队更是因为其毫无章法的进攻、粗鲁而甚至是暴力的防守动作,以及多次包围并辱骂裁判等等没有运动家精神的行为而遭到普遍的指责。而实际上西德取得领先之后,最后几分钟也做着阿根廷队几场比赛以来一再重复的消极防守(只差在是否有暴力犯规的部分)。


西德西德 v 阿根廷



助理裁判员:
阿尔曼多·佩雷斯·霍约斯(哥伦比亚)
米哈尔·利斯特基维茨(英语:Michał Listkiewicz)(波兰)

比赛规则:


相关

  • 有机体生物系统层级关系:生物圈 > 生态系统 > 群落 > 种群 > 个体生物 (拉丁语,德语: Organismus, 英语:Organism,又称有机体)是指称类生命的个体。在生物学和生态学中, 地球上约有870万种
  • BDSMBDSM是用来描述一些与虐恋相关的人类性行为模式。其主要的次群体正是BDSM这个缩写字母本身所指称的:绑缚与调教(Bondage & Discipline,即B/D),支配与臣服(Dominance & submission,
  • 演化网络演化网络(英语:Phylogenetic network)是以图来表示生物的核酸序列、基因、染色体、基因组、和物种之间演化的关系。演化树(英语:Phylogenetic tree)的树状结构不足以表达生物演
  • 雅罗斯拉夫雅罗斯拉夫一世·弗拉基米罗维奇(智者)(乌克兰语:Ярослав Володимирович Мудрий;俄语:Ярослав I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удрый,约978
  • 原因原因论(etiology、aetiology或aitiology)是一门研究事件发生因果关系的学问。这一门学问在医学界比较常见,被称为“病原学”或“病因学”,专门研究有关疾病的成因及解决方法。另
  • 明信念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宗教观是许多学者详细研究的内容,他们借此获得有关宗教与科学关系的看法。(因为爱因斯坦是当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家),“科学决定论”的问题引起了对爱因斯坦
  • 鸟枪法霰弹枪定序法(Shotgun sequencing,又称鸟枪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为长DNA测序的方法,比传统的定序法快速,但精确度较差。曾经使用于塞雷拉基因组(Celera Genomics)公司所主持的人类基
  • 土尔沙塔尔萨(英语:Tulsa,/ˈtʌlsə/,台译土尔沙)是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东北部的塔尔萨县首府,也是该州人口第二多城市,2006年人口387,807,2013年估计人口398,121。塔尔萨附近是阿肯色河。这
  • 科里尔百科全书《科里尔百科全书》(英语:Collier's Encyclopedia,全稱:Collier's Encyclopedia with Bibliography and Index)是英语世界著名的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之一,与《大美百科全书》、《大
  • 钛的同位素钛(原子量:47.867)共有28个同位素,其中有5个是稳定的。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