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 (语法)

✍ dations ◷ 2025-11-05 13:11:58 #语法

性(genus,英语: gender)在语法中是指一个名词或代词的类别,以及形容词、冠词或动词在与名词或代词搭配时发生的屈折变化。

性对于名词或代词来说是一种分类,而对于形容词、冠词或动词来说是一种屈折,两者的意义是不同的。不过在名词中,一些指人或生物的名词也可以看作有性的屈折,如德语中的der Student(大学生)-die Studentin(女大学生),der Löwe((雄)狮) -die Löwin(雌狮),但也可以把这些屈折看作是不同的词汇。

不是所有的语言都有性这一语法范畴。有性的语言主要存在于印欧语系与闪含语系当中。

不同性的名词,在进行屈折变化时,往往遵循不同的规则。如拉丁语的阴性名词绝大多数都遵循第一变格法,而阳性名词中不少以-us结尾的词和绝大多数的中性名词则遵循第二变格法。因此,掌握名词的性,是正确将其变格的先决条件之一。

有些语言中的形容词或冠词在修饰名词时,会随名词的性的不同而改变词尾,这就是形容词或冠词的性。大多数语言的动词没有性的屈折,只有少数语言的动词才有这一特点,如俄语的谓语动词的过去时也有性的屈折:

一些语言有三个性,即阳性、阴性和中性,如德语、拉丁语和俄语。另一些语言则只有两个性,如法语只有阳性和阴性,瑞典语只有通性(由阳性与阴性合并而来)和中性。

一般表示人或生物的名词的性和其天然性别一致。例如俄语的отец(父亲)是阳性名词;мать(母亲)是阴性名词。但表示物体的名词其属性却不一定是中性,而且在不同的语言中情况也不同,如太阳在法语中(Soleil) 是阳性,在德语中(Sonne) 是阴性,在俄语中(солнце) 却是中性。有些语言中,名词的性可以由其词形或词缀分别,例如在意大利语中,以结尾的大多是阳性名词,结尾的则大多是阴性名词。德语中(女孩)一词是中性,那是因为有“小”的意思,因此带有此后缀的词都归入中性。但许多语言中名词的性与词形常常没有联系,因此只能硬性记诵。

在另一些语言中,则很少有性的区别。例如英语的名词一直到十一世纪为止,与当今的德语相似,有完整的三个性别的系统,且名词会有字尾变化,因此很容易就能看出其性别。然而在1066年诺曼人攻下英国后,这套字尾系统很快地瓦解,而失去了字尾,新一代英语的使用者便很难判断名词的性别,于是有越来越多人将无明显性别规律的非动物物体称为(中性的“它”),于是,在几个世纪中,新的系统——将几乎所有非动物物体用“它”称呼的系统——便成形了。现今的英文,仅指人的代词与极少数的名词(例如船只)时还有性的区别。 汉语中更只有个别情况才有性的区别,一个例子是第三人称代词“他”(阳性)、“她”(阴性)和“它”(用于非人类事物,异体字中还有祂、牠),但这也仅仅是为了摹仿西方语言,而人为制造的文字上的区别(例如中文本无“她”的用法,是由刘半农在五四运动时提出),在口语中,这几个代词的读音则毫无二致。对于这些语言来说,可以认为并不存在性这个语法范畴,凡是可以解释为性的区别的词汇,都可以作不同的词汇看待。而日本语和韩语名词也不存在性的区别。

相对于非语法性别或相对于语意上的性别,许多自然语言中的语法性别(grammatical gender)相当纷乱,如德语 “少女”即为中性,而非语意上所理解的阴性。一般语言学上对于语法性别的由来有几种解释(以印欧语言及其祖语原始印欧语为例):

相关

  • 甲基化甲基化(英语:methylation)指向底物引入甲基的过程,一般是以甲基取代氢原子。在生物系统内,甲基化是经酶催化的,这种甲基化涉及重金属修饰、基因表达的调控、蛋白质功能的调节以及
  • 孚日广场孚日广场(法语:Place des Vosges,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
  • NaTcOsub4/sub高锝酸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它是高锝酸盐的一种,化学式为NaTcO4,是由−阴离子和钠阳离子组成,由离子键结合而成。该化合物中的Tc若是同质异能放射性同位素99mTc(即Na99mTcO4)的话
  • 圆周圆周是指圆或类似形状的周长。圆周和数学上重要的数学常数π有关。若定义圆周为 C {\displaystyle C} ,半径为
  • 南太平洋南太平洋是太平洋南部的海域,大约在赤道以南到南纬60度的海域。南纬60度到南极的水域都可归入南冰洋的范围。而在一般的话语中实际跨赤道的中太平洋政区,如印尼和夏威夷等,都被
  • 自然灾难自然灾害(英语:natural hazard、natural disaster),又称为自然灾难、天然灾难、天然灾害、天灾、天祸、天患、灾荒 ,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会给周围的生物和人
  • 大山岩大山岩(1842年11月12日-1916年12月10日,天保13年-大正5年),字“清海”,雅号“赫山”、“瑞岩”,讳名“弥助”,是日本武士、政治家、军人、元帅陆军大将从一位大勲位功一级公爵。他在
  • 郑道传郑道传(韩语:정도전,1342年-1398年8月26日),字宗之(종지),号三峯(삼봉),是高丽王朝末期和朝鲜王朝初期的文臣、政治家、诗人、革命家、儒学学者,朝鲜王朝的首任宰相(都评议使司事:1392年7月
  • 面具面具是一种戴在面上的物件,通常是用作保护、隐蔽、表演或娱乐用途。面具一词可能源自于法文的máscara,或是意大利文maschera。2003年在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所发现拥有5000年历史
  • 乌鳢乌鳢(学名:Channa argus),又名北方蛇头鱼、斑鱼、黑鱼、生鱼、乌鱼、乌棒、蛇头鱼、文鱼和才鱼,属鳢科鳢属,在中国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鱼。乌鳢有雄性大于雌性的现象,一般成年乌鳢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