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 (语法)

✍ dations ◷ 2025-11-15 15:41:39 #语法

性(genus,英语: gender)在语法中是指一个名词或代词的类别,以及形容词、冠词或动词在与名词或代词搭配时发生的屈折变化。

性对于名词或代词来说是一种分类,而对于形容词、冠词或动词来说是一种屈折,两者的意义是不同的。不过在名词中,一些指人或生物的名词也可以看作有性的屈折,如德语中的der Student(大学生)-die Studentin(女大学生),der Löwe((雄)狮) -die Löwin(雌狮),但也可以把这些屈折看作是不同的词汇。

不是所有的语言都有性这一语法范畴。有性的语言主要存在于印欧语系与闪含语系当中。

不同性的名词,在进行屈折变化时,往往遵循不同的规则。如拉丁语的阴性名词绝大多数都遵循第一变格法,而阳性名词中不少以-us结尾的词和绝大多数的中性名词则遵循第二变格法。因此,掌握名词的性,是正确将其变格的先决条件之一。

有些语言中的形容词或冠词在修饰名词时,会随名词的性的不同而改变词尾,这就是形容词或冠词的性。大多数语言的动词没有性的屈折,只有少数语言的动词才有这一特点,如俄语的谓语动词的过去时也有性的屈折:

一些语言有三个性,即阳性、阴性和中性,如德语、拉丁语和俄语。另一些语言则只有两个性,如法语只有阳性和阴性,瑞典语只有通性(由阳性与阴性合并而来)和中性。

一般表示人或生物的名词的性和其天然性别一致。例如俄语的отец(父亲)是阳性名词;мать(母亲)是阴性名词。但表示物体的名词其属性却不一定是中性,而且在不同的语言中情况也不同,如太阳在法语中(Soleil) 是阳性,在德语中(Sonne) 是阴性,在俄语中(солнце) 却是中性。有些语言中,名词的性可以由其词形或词缀分别,例如在意大利语中,以结尾的大多是阳性名词,结尾的则大多是阴性名词。德语中(女孩)一词是中性,那是因为有“小”的意思,因此带有此后缀的词都归入中性。但许多语言中名词的性与词形常常没有联系,因此只能硬性记诵。

在另一些语言中,则很少有性的区别。例如英语的名词一直到十一世纪为止,与当今的德语相似,有完整的三个性别的系统,且名词会有字尾变化,因此很容易就能看出其性别。然而在1066年诺曼人攻下英国后,这套字尾系统很快地瓦解,而失去了字尾,新一代英语的使用者便很难判断名词的性别,于是有越来越多人将无明显性别规律的非动物物体称为(中性的“它”),于是,在几个世纪中,新的系统——将几乎所有非动物物体用“它”称呼的系统——便成形了。现今的英文,仅指人的代词与极少数的名词(例如船只)时还有性的区别。 汉语中更只有个别情况才有性的区别,一个例子是第三人称代词“他”(阳性)、“她”(阴性)和“它”(用于非人类事物,异体字中还有祂、牠),但这也仅仅是为了摹仿西方语言,而人为制造的文字上的区别(例如中文本无“她”的用法,是由刘半农在五四运动时提出),在口语中,这几个代词的读音则毫无二致。对于这些语言来说,可以认为并不存在性这个语法范畴,凡是可以解释为性的区别的词汇,都可以作不同的词汇看待。而日本语和韩语名词也不存在性的区别。

相对于非语法性别或相对于语意上的性别,许多自然语言中的语法性别(grammatical gender)相当纷乱,如德语 “少女”即为中性,而非语意上所理解的阴性。一般语言学上对于语法性别的由来有几种解释(以印欧语言及其祖语原始印欧语为例):

相关

  • 恶心恶心(英文:Nausea又称kalang或pinky),又称反胃,在医学上是指胃部不适或感到想呕吐的症状。恶心本身不是疾病,而是多种情况下产生症状,其中许多与胃有关。头晕可能会导致恶心。
  • 闽南借音字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北欧混合式滑雪北欧两项在1924年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维基共享资源中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北欧两项比赛相关的分类
  • 拉莫频率拉莫频率出现在磁共振现象学中,指的是特定自旋在一定主磁场强度B0下会具有的共振频率。数学关系可以简单写为:其中f0为拉莫频率,以赫兹表示;B0为主磁场强度,以特斯拉表示;γ为旋磁
  • 十七年蝉周期蝉属(学名:Magicicada)是半翅目蝉科的一属,主要分布于北美,其生命周期为十三年或十七年,也被称为十七年蝉或十三年蝉。幼虫孵化后即钻入地下,一生绝大多数时间在地下度过,靠吸食
  • 岳红岳红(1962年8月13日-),四川成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演员,八一电影制片厂一级演员,。曾两次获得金鸡奖。岳红两次高考失利后,1980年终于考入她梦寐以求的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分配
  • 杰罗尼莫杰罗尼莫(Geronimo,梅斯卡莱罗语–奇里卡瓦语:Goyaałé,1829年6月16日-1909年2月17日)是阿帕契族贝当可黑(Bedonkohe)部落的一名杰出领袖和巫医,也是一名传奇战士。他曾率领阿帕契族
  • 林肯·斯蒂芬斯林肯·斯蒂芬斯(Lincoln Steffens1866年4月6日-1936年8月9日),美国记者,作家。斯蒂芬斯于1866年4月6日出生于旧金山,并在加州沙加缅度长大。他生长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并就学于军校。
  • 斯坦利·霍耶斯坦尼·哈米尔顿·霍耶(英语:Steny Hamilton Hoyer ,1939年6月14日-),美国政治人物,民主党籍的美国众议院议员,现任众议院多数党领袖,众议院民主党的第二号人物。自1981年起出任马里
  • 快堆快中子反应堆(英语:Fast-neutron reactor)或简称快堆,是指其链式裂变反应是依靠快中子来维持的一类核反应堆。这类反应堆不需要中子慢化剂,但是必需使用易裂变材料富集度比热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