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异形(又译语素变体、词素变体,英语 allomorph)指的是语素的语音形式变化,即语素改变读音但不改变意义。
英语的复数形式、过去式中有许多同位异形的例子,如过去式语素 ,它可能发生语音同化,或在齿龈塞音后插入一个中央元音。如下是它的一些同位异形体:
我们注意到在上面的描述中“以外”常常出现,所以有必要引入一种更简洁的表述同位异形体的方法。将条件以限制程度由高到低排列,首先观察第一个条件,如不适用,则观察第二个条件是否适用,以此类推:
需要注意的是不规则变化的优先级最高。
萨米语用扬抑格的形式来调节词语中重音音节的位置,结果使得每一个后缀和屈折变化结尾都有重音、非重音两种形式。比如在北萨米语中,使役动词后缀有两种形式/,第一种用于两个音节的动词,词缀在第三个音节;第二种用于三个音节的动词,词缀在第三、四个音节。
同位异形现象也可以发生在词干、词根上,如古典梵语中:
词干共有三种同位异形体:/vaːk/, /vaːt͡ʃ/ 和 /vaːɡ/,实际运用受到具体后缀影响。/vaːk/ 是词源形式;前印度语族中的软腭音颚化导致了 /vaːt͡ʃ/ 变体的出现,这种变化仍然可以在方位格单数形式中发现:/t͡ʃ/ 后跟着 /i/。然而之后发生的 /e/、/o/ 融合为 /a/ 使得语音交替难以预测。因此,同位异形与音位学过程不再直接相关。
工具格复数的 /vaːɡ/ 的 /ɡ/ 来源于被后面的 /bʱ/ 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