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蒋怀(1894年8月12日-1943年4月21日),原名君怀,台湾台北瑞芳(今新北市瑞芳区)人。被认为是台湾第一位西画家,是水彩画家。绘画之余,兼营矿产事业,一生倾囊贡献于台湾美术之振兴及艺术人才之扶植,曾于1927年独资设立台湾最初之美术研究社,是台湾企业家赞助美术的先驱。
倪蒋怀生于甲午战争该年,清廷割台的前一年,所以是日本式教育的第一批台湾学生,在瑞芳公学校毕业后,于1909年顺利考取位于台北的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日语) 师范部(即今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受到日本籍美术老师石川钦一郎的启蒙,有意将来做一名画家。事实上,石川钦一郎是第一个来到台湾播下新美术种子的日本画家,而倪蒋怀则是石川在台湾的第一个学生。倪蒋怀与一批同年龄的学生,以写生的方式,描绘环顾的台湾土地,台湾的新一次美术时代就此开展。
1913年,倪蒋怀从日语学校毕业,就任于暖暖公学校担任训导的职务。一年后,倪与基隆颜家矿业名人颜火炎之女颜对结婚。1917年,四年义务性的教职结束后,倪蒋怀原本有意赴日深造,不过,却被石川阻止,他力劝倪蒋怀留在台湾经商,以资金支持美术运动。石川认为在当时台湾美术的发展应落实于教育的扎根工作,而且单靠创作是很难维持生计。倪蒋怀的家境不过小康,不仅缺乏赴日求学经费的支援,一家生计的重担也无人可以承担,所以只好接受老师的意见,留在台湾以推广美术及赞助后进为职责,放弃成为幕前备受荣耀和赞赏的专业画家,而以一名业余的美术工作者及爱好者来推动幕后的工作。
1918年,倪蒋怀凭借岳父颜氏家族的关系,搬到九份,跻身煤矿界,正式踏入了经商的生涯,也开始以经商的获利,支持台湾刚萌芽的新美术运动。1924年,倪蒋怀与陈澄波、蓝荫鼎、陈植棋、陈英声、陈承藩、陈银用等画友成立“七星画坛”,这个美术团体的成立是台湾推动美术运动的开端,每年皆在台北博物馆举行作品联展,以水彩和油画为主,是纯西洋绘画的美术团体。1927年,“台湾水彩画会”成立,也是由倪出资举办展览。
1929年,倪蒋怀为了培育台湾的美术人才,想要进一步成立“台湾绘画研究所”。经过五个多月的筹备,并且在报纸上登广告招生,终于在7月1日开课,如洪瑞麟、张万传、陈德旺等都曾在此接受指导,然后在陈植棋的鼓励之下,赴日继续深造。石川、陈植棋、杨三郎、蓝荫鼎等当时台湾著名的画家,也都曾在该研究所任教。由于当时绘画风气并未被社会所接受,绘画研究所经营困难,所以在1931年底结束此研习活动,不过曾在此上过课的学生,后来都成为台湾美术的开路先锋,在台湾美术史上有其特殊的意义。
难能可贵的是百忙中的倪蒋怀,自己也没有荒废画笔。1927年,倪蒋怀的水彩画作〈山间之街〉入选第一届“台湾美术展览会”(简称“台展”)。之后,又相继以<双溪夕照>、<里通>,连续两年入选“台展”。目前,我们所能找到的台湾第一张水彩画,正是倪蒋怀的作品。尤其是倪蒋怀从事煤矿业,往来的足迹遍布基隆、瑞芳、台北等地,因此,1920年代以降的近代雨港情调、淡水教堂原貌、瑞芳矿区风韵、还有大稻埕老街风光等,都可以在倪的画作中找到相关的影像。
台湾画家中没有人像他一样画了那么多台湾近代都市的风景。他的作品都是写生的水彩画,在那样早的年代,倪蒋怀不仅是最早画水彩的画家,也是表现台湾近代建筑最多的一个画家。
倪蒋怀的心目中一直有个心愿,希望以一已之力筹建一所美术馆。为此,他在1938年曾经亲自到日本向石川钦一郎、真野纪太郎等人请益,并且要求已经在他的矿场工作的洪瑞麟,协助其美术馆成立事宜。
倪蒋怀虽然投资矿业获利颇丰,然而其平日生活简朴,对钱财使用也极为谨慎,唯有对赞助展览活动以及购藏画作艺术品毫不吝啬。可惜他筹建美术馆的心愿尚未达成,就因身体不适而耽搁。1941年11月,他因肾病赴日本大阪帝大医院救治,被医生宣告只有三个月寿命。同年12月返台,1943年4月21日即因病去世,享年5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