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特尔·克莱尔·巴舍尔德

✍ dations ◷ 2025-04-28 09:43:09 #1908年出生,1997年逝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女性人物,曼哈顿计划人物,美国化学家,女性化学家,美国冶金学家,美国陆军女性,美国陆军军官,芝加哥大学教师,波士顿

默特尔·克莱尔·巴舍尔德(英语:Myrtle Claire Bachelder,1908年3月13日-1997年5月22日)美国化学家,陆军妇女队(英语:Women's Army Corps)军官,曾秘密工作于曼哈顿计划从事原子弹研发,在金属化学技术上亦有贡献。

巴舍尔德早年供职于美国陆军妇女队,后加入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从事核武器开发,直接服务于曼哈顿计划。她所开创的实验方法对项目制作原子弹颇具重要性。二战结束后,巴舍尔德转入芝加哥大学从事金属化学方向的研究,在稀有元素提纯等方面均有所贡献。自研究所退休后,她曾出任出任美国退休人员协会的官员。

1908年3月13日,默特尔·巴舍尔德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奥兰治(英语:Orange, Massachusetts)。1930年毕业于米德尔伯里学院,获得理学士学位,随后在马萨诸塞州南哈德利一所高中担任科学老师和体育教练。教书的同时,她在波士顿大学继续进修教育学,并在1939年获得硕士学位。

1942年11月,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巴舍尔德在其位于斯普林菲尔德总部加入了美国陆军妇女队(英语:Women's Army Corps)。她先后在美国多地接受军事训练,随后被分配至陆军妇女队在美国陆军工程兵团的分遣队,直接参与曼哈顿计划。她收到秘密指令,带领15到20位陆军妇女队成员,从驻扎地爱荷华州得梅因出发,经俄克拉荷马州锡尔堡到达新墨西哥州首府圣菲。1943年10月21日,巴舍尔德一行最终驻扎在洛斯阿拉莫斯。

曼哈顿计划旨在开发核武器,项目在位于沙漠地带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秘密进行。巴舍尔德负责对铀的同位素进行光谱分析,其中只有铀-235是可裂变物质。巴舍尔德的任务因而十分关键:她必须保证原子弹中核物质的纯度,这样核爆炸才能产生。

这些试验方法在钚-239的制备中也有用到,类似的方法也运用于铀弹“小男孩”的制造中,而1945年7月“三一试验”中的原子弹和投于长崎市的“胖子原子弹”,更是使用了钚制作内部核心。曼哈顿计划在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指导下进行,巴舍尔德曾这样评价他:

“一个永远拿着笔和纸的人”,他沉浸在物理理论之中,也对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设备赞叹不已。巴舍尔德记得,奥本海默曾站在她的实验室那台最重要、最昂贵的仪器前随便乱拍按钮……他问道:“这个是干什么的?”然后他又去拍另一个按钮……要不是有人劝止他,恐怕他就会毁了那台设备。

二战结束,原子弹的研发告于段落,与此同时,民用核能蓬勃发展。1945年10月,监管核技术研究的暂定委员会提交了梅-约翰逊法案(May-Johnson Bill),该法案允许军人参与和部分控制核研究。这一提议遭到了巴舍尔德在内的多位核专家的反对;法案最终没能在国会通过,取而代之的是1946年原子能法案。1947年1月,新成立的美国原子能委员会解密了此前270份秘密档案,包括X射线和铀矿提炼的技术文件,而这些发现正是巴舍尔德在战时做出的。作为一位女性,巴舍尔德罕见地取得了重大的科学成就,她的贡献也在此时得到了认可。

退伍后,巴舍尔德加入芝加哥大学从事化学研究。曼哈顿计划初期,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兰克曾担任“冶金实验室”化学部主任(Director of the Chemistry Division),这所位于芝加哥大学的实验室曾是核研究的重镇,早在1942年就首次实现了自持链式核反应。巴舍尔德加入的正是芝加哥大学金属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Metals,1967年更名为詹姆斯·弗兰克研究所)。在这里她继续在金属化学方面的研究。

这一时期,巴舍尔德取得了诸多成就。她进一步发展了稀有元素碲和铟的提纯法。她的研究兴趣甚至延伸到了海洋考古学,比如她曾测定出爱琴海沉船中黄铜炮的化学组成。她在天体化学上也有贡献,美国航空航天局便曾邀请她分析阿波罗计划自1969年至1972年间从月球表面上收集来的岩石。

1973年,巴舍尔德从詹姆斯·弗兰克研究所退休,随后出任美国退休人员协会(英语:American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的官员。1997年5月22日,巴舍尔德在芝加哥逝世。

巴舍尔德认为参与核武开发,以及美国随后向日本投放核弹,都是符合道义的,因为后者终止了二战,特别是使美军免于登陆日本本土,陷入与日军更惨烈的战斗中,防止了伤亡扩大。战略武器限制谈判期间,巴舍尔德虽支持控制核武,但也曾发表如下言论:

核武反对者应该把40年代的核武建设放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看:“你不能把核武研发抽离出那个时代,放在如今80年代的背景下审视,然后判断它是否正当。”

相关

  • RB11AD6, 1GH6, 1GUX, 1H25, 1N4M, 1O9K, 1PJM, 2AZE, 2QDJ, 2R7G, 3N5U, 3POM, 4ELJ, 4ELL· RNA polymerase II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 DNA binding
  • 龟旨歌《龟旨歌》又称《迎神歌》是记载于《三国遗事》卷二《驾洛国记》的一首朝鲜古代歌谣,创作于公元42年,是迄今古代文献中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朝鲜古代歌谣。《龟旨歌》是古伽倻人按
  • 黑人优越主义黑人优越主义是一个广义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包含多个在不同程度上认为黑人比其他人种优越的团体,这种优越主义部分更带有仇恨性质。20世纪30年代,激进宗教组织伊斯兰国度(英语:Na
  • 浊卷舌擦音浊卷舌擦音是辅音的一种,用于一些语言口语中。它在国际音标中的符号是⟨ʐ⟩,在X-SAMPA中的符号则是⟨z`⟩。该音为卷舌音,其国际音标符号也是由相应的齿龈音——浊齿龈擦音符
  • 17 (杂志)《17》()是美国的一本少女杂志。发行商为赫斯特国际集团。初次发行是在1944年,迄今《17》依然是走在流行最前线的刊物。《17》的内容包括:时装、潮流、名人、美容(皮肤护理、发型
  • 叶有声叶有声(1583年-1661年),字君实,号震隐,直隶金山卫人。明朝解元、政治人物。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中式乙卯科应天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联捷进士,授福建侯官县知县,擢
  • 阿顿神庙阿顿神庙 (Great Temple of the Aten)位于埃及古都阿玛纳。在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肯那顿统治时期(c. 1353-1336 BCE),它是阿顿神崇拜的主要场所。阿肯那顿通过建立信奉日盘神阿顿的
  • 鬼海弘雄鬼海弘雄(1945年-),日本男性摄影师。出身于山形县寒河江市。法政大学文学部哲学系毕业。从事摄影师之前做过货车司机、造船厂员工、远洋鲔鱼渔船夫等各行各业。1973年在浅草寺负
  • 帕科·埃雷拉弗朗西斯科·“帕科”·埃雷拉·洛伦佐(西班牙语:Francisco "Paco" Herrera Lorenzo,1953年12月2日-)是西班牙前足球运动员,司职中场,现在担任教练。
  • 沟上知亲沟上知亲(1977年6月22日-),日本职业围棋九段棋手,隶属于日本棋院。师从菊池康郎。2004年第2届丰田杯首轮负于周鹤洋。2005年第10届三星火灾杯本赛首轮负于曹薰铉。2012年第9届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