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洋

✍ dations ◷ 2025-04-04 07:39:49 #LQ10方格,月海,阿波罗12号

坐标:18°24′N 57°24′W / 18.4°N 57.4°W / 18.4; -57.4

风暴洋(拉丁语:,IPA:/oʊˈsiːənəs ˌprɒsᵻˈlɛərəm/;拉丁文意为“风暴之洋”)是月球近月面西侧,形成于31-35亿年前的一座巨大的月海。由于面积最大,它也是月球上唯一被称为"洋"的月海,横跨月球南北中轴线绵延达2500公里(1600英里)以上,其范围约400万平方公里(150万平方英里)。

约翰·赫维留最先在其1647年的月图中提到它的拉丁名;1935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投票,正式认定其为国际标准名称。


就像所有的月海,风暴洋也是由火山喷发涌出的古老玄武岩所构成,形成一块厚厚的、几近平坦的凝固岩浆区。然而,与月球上其他月海不一样的是,风暴洋可能不一定坐落于一座所确定的撞击盆地内。环绕它的四周,分布着很多较小的月湾和月海,如南面的云海和湿海;东北方被喀尔巴阡山脉隔开的雨海。在东北边缘坐落着32公里宽的阿里斯塔克斯陨石坑,它被认为是月球近月面最明亮的月表特征。同时,有着醒目射线纹的哥白尼环形山位于风暴洋的东侧边缘,清晰发亮的物质蔓延在较暗的地层上;风暴洋的北部边缘则坐落着露湾。

风暴洋地层的绝大部分可能来源"阿里斯塔克斯高原"(Aristarchus plateau)火山喷发的熔岩。风暴洋中玄武岩总量约为8.7×105立方公里,将近月球总量的10%左右,这意味着该平原拥有月球上最大玄武岩区。

有几种有关风暴洋起源及相关月球近、背面不对称的假说。其中最可能的一种,认为风暴洋产生于月球近月面上一次古老巨大的撞击结果,撞击盆地的大小估计超过了3000公里,使它成为太阳系中最大的陨石坑之一,风暴洋仅是撞击坑的西北的一部分。

该撞击可能发生在月球历史的极早期:当时,月球岩浆海仍然存在或部分存在,所沉积的5-30公里厚的地壳层在月球背面形成了高地。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所有相关的撞击结构如:撞击坑、中央峰等都将被后来的撞击和火山活动抹去。支持这一假说的证据,是环风暴洋不相容成分的浓度(克里普矿物)及钙辉石含量较低。

风暴洋可能还形成于月球构造过程中所受到的非均匀加热。圣杯号探测器测绘了月球的重力梯度,发现了熔岩平原所覆盖区域四周类似裂谷的四方形结构,这表明该盆地的形成是源于月球内部对月表的冷热作用,而非通过一次会留下一座圆形弹坑的月表撞击。

其他假设包括对月球背面伴侣天体的后期吸积。后者假定,除了本月球外,还有另一颗形成于大碰撞碎片的较小卫星(直径大约1200公里)。几十万年后它与月球相撞并由于碰撞速度较小,因而简单地堆积形成了月球背面的高地。

1966年1月31日,苏联无人探测器月球9号着陆到风暴洋,同年12月24日,月球13号也降落到那里。1966年6月2日,美国勘测者1号首次在风暴洋实现了软着陆,该探测器拍摄了11240张登陆点的照片,并测量了该地区的温度和雷达反射情况;次年4月20日,美国勘测者3号探测器降落在该地区,进行了月壤挖掘和分析;1969年11月阿波罗12号载人飞船携载宇航员皮特·康拉德和艾伦·宾也着陆在风暴洋,他们的着陆点距"勘测者3号"不到330米,取回34.6公斤月岩和月壤。现在那儿已被改称为知海。

风暴洋位于图中中间及左上的大月海。

宇航员艾伦·宾成为第四位在月球上漫步的人,当时他正走出登陆在风暴洋东部的着陆器。

蛇海 · 南海 · 知海 · 危海 · 丰富海 · 冷海 · 洪堡海 · 湿海 · 雨海 · 智海 · 岛海 · 界海 · 莫斯科海 · 酒海 · 云海 · 东方海 · 澄海 · 史密斯海 · 泡沫海 · 静海 · 浪海 · 汽海

夏湖 · 秋湖 · 仁湖 · 悲湖 · 秀湖 · 福湖 · 喜湖 · 冬湖 · 柔湖 · 奢湖 · 死湖 · 忘湖 · 恨湖 · 久湖 · 独湖 · 梦湖 · 望湖 · 时湖 · 恐湖 · 春湖

浪湾 · 爱情湾 · 狂暴湾 · 和谐湾 · 忠诚湾 · 荣誉湾 · 虹湾 · 眉月湾 · 中央湾 · 露湾 · 成功湾

疫沼 · 腐沼 · 睡沼

相关

  • 缺氧缺氧(hypoxia),即生物的组织或细胞不能获取足够的氧,或能获取但无法运用。缺氧可能是全身性的,也可能只有身体部分部位缺氧。缺氧多半是病理过程,不过正常人动脉内的氧气浓度也会
  • 搅拌机搅拌机(英语:Mixer)或称搅拌器,是一种透过齿轮装置运作的厨房用具,在要准备的食物碗中准备一组搅拌机,它可以自动化搅拌、敲打和跳动。
  • 基督教世界基督教世界有多种含义,既可以指世界范围的基督徒;也可以指基督徒居多的国家。自从罗马帝国初期基督教自中东沙姆地区传入欧洲与北非之后,基督教始终存在分裂现象,形成了以罗马为
  • 1758《自然系统》(拉丁语:Systema Naturae ,亦作:Systema Naturæ)是瑞典植物学及动物学学家、医生卡尔·林奈(Carl von Linné,1707-1778)的主要作品之一,这本书在植物及动物学两界引入
  • 三磷酸脱氧腺苷去氧腺苷三磷酸(Deoxyadenosine triphosphate,dATP)是一种去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结构与腺苷三磷酸(ATP)相似,但少了一个位于五碳糖2号碳上的-OH基,取而代之的是单独的氢原子。若移去
  • 第谷·布拉赫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年12月14日-1601年10月24日),丹麦贵族,天文学家兼占星术士和炼金术士。他最著名的助手是开普勒。第谷出生时叫Tyge,他约于15岁时将自己的名字拉丁化
  • 侵犯公民权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英语: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旨在保护个人政治自由免受政府和私人组织的侵犯,保障个人能够参与国家的公民和政治生活,享有平等的权利,不受歧视或政治压迫
  • 洋务派洋务派,是指清朝末期统治阶级内部在“洋务自强运动”中大力推行并付诸实施的清朝官员。与之相对应者是“顽固守旧派”。洋务派的骨干均为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与外国进行外交
  • 路易丝·布朗路易丝·布朗(英语:Louise Joy Brown,1978年7月25日-)生于英国奥海姆(Oldham),是全球第一名试管婴儿。莱斯利·布朗(Lesley Brown)和约翰·布朗(John Brown)是她的父母。因输卵管受阻,莱
  • 圣克鲁斯圣克鲁斯(英语:Santa Cruz)又译圣塔克鲁兹、圣塔克鲁斯、圣克鲁兹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北部太平洋岸边圣克鲁兹县的县治和最大城市,在2000年人口普查中有人口54,593人。圣克鲁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