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客杂志诉法威尔案

✍ dations ◷ 2025-07-07 00:52:34 #1980年代美国案件,诽谤诉讼案件,美国言论自由诉讼案件,美国最高法院案例

好色客杂志诉法威尔案,485 U.S. 46 (1988),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一个以8–0的票数一致通过的案子(大法官安东尼·肯尼迪没有参与案件的审议与决定),第一修正案所保障的言论自由,让对公众人物的蓄意造成情绪困扰(英语:Intentional infliction of emotional distress)的行为,不得判以罚金。

因此,《好色客》杂志对杰瑞·法威尔的谐仿被视为是合法的,因为法院认为,任何理性的人并不会将该谐仿诠释为是有事实根据的声明,推翻了下级法院有利于法威尔的十五万美元损害赔偿的陪审团裁决。

《好色客》是自1974年开始在美国出版的色情杂志,正当它对于裸体女性的露骨照片与被许多人认为的粗俗幽默而成名时,赫赫有名的原教旨主义的新教牧师杰瑞·法威尔反对该杂志于1983年出版的一则关于法威尔与他的母亲在公共厕所里乱伦的谐仿广告。

该讽刺是有关坎帕里(英语:Compari)(一种意大利开胃酒)的广告活动的谐仿。真实的广告是半开玩笑地访问各名人们的“第一次”。该广告在标题使用了双关语(“X谈论他的第一次”),其起初看似是在讨论明星的第一次性经验,在揭露之后才发现原来是受访人第一次喝坎帕里的经验。

《好色客》的谐仿,由泰瑞·亚伯拉罕制作,麦克·索尔兹柏里担任美术总监,内有一张法威尔的照片,以及一个虚构的有关“法威尔”描述他在公共厕所第一次“与母亲”发生性关系的“访谈”,同时兼具“因为坎帕里而醉倒在敬畏上帝的屁股上”。在恶搞的访谈中,“法威尔”继续说他对“比100元就买的到的浸信会妓女还要好看的母亲”感到陶醉,所以在他母亲“与城里所有的男人都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后,他决定要与她做爱,然后他们在那之后定期地发生性关系。最后,当被问及是否有喝过坎帕里,“法威尔”回答,“我总是在站上讲道台前就已经喝得烂醉。你不觉得我可以靠讲那些废话来清醒一点吗?”这则广告在页面底部用小字体做了免责声明“谐仿广告——别当真”。在杂志的目录,该广告被列明是“虚构类,广告和人格谐仿”。

法威尔于美国维吉尼亚州西区地方法院以诽谤、侵犯隐私和蓄意造成情绪困扰起诉拉瑞·弗莱恩特、《好色客》杂志和弗莱恩特的经销公司。在审判之前,法院批准了弗莱恩特对侵犯隐私提出的简易判决(英语:summary judgment)的声请,剩下的两项指控仍进行审判。陪审团在诽谤索赔上做出了利于弗莱恩特的判决,但在蓄意造成情绪困扰上做出了利于法威尔的判决,并判处十五万美元的赔偿。

弗莱恩特上诉到美国第四巡回上诉法院。第四巡回法院重申,驳回弗莱恩特的说法,因为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376 U.S. 254 (1964))的真实恶意原则适用于对公众人物蓄意造成情绪困扰的情况,原告法威尔显然是一名公众人物。纽约时报的原则过度着重在陈述的真实性声明上,对第四巡回法院来说,维吉尼亚的法律只要被告是蓄意的行动就已经足够。在第四巡回法院的全体法官皆拒绝重审该案后,美国最高法院批准弗莱恩特的重审请求。

“第一修正案的核心即是意识到公众利益和关注议题上的想法和意见的自由流通的根本重要性。抒发自己想法的自由,并不只是个体自由的一个层面(因此本身就很好),总的来说,还是追求真理和维护社会活力的至关重要的方式。因此,我们特别紧惕,以确保个人表达想法的自由仍然不会受政府施以制裁。”第一修正案所设想的那种发生在民主国家的强健的政治辩论偶尔会产生对“密切参与重要的公众问题的决议,或因为他们的名气,对于备受公众关心的事件的领域影响甚钜”的公众人物的言论批评。在“纽约时报”一案中,法院认为第一修正案使发言人的关于涉及公众人物的发言能够免受制裁,除非该发言为虚假且具有“真实恶意”,例如谬误的知识或罔顾事实真相的叙述。尽管虚假的叙述缺乏内在价值,一个“喘息的机会”是表达自由的蓬勃发展所必需忍受的偶尔的虚假陈述,以免对具有宪法价值的发言引发寒蝉效应。

要肯定的是,在其他领域的法律,造成情绪上的伤害的特定意图并不享有保护。但是关于涉及公众人物的发言,将有意图造成情绪伤害的发言处以罚款,也没有要求这样的发言必须是虚假的,这将会使政治漫画家或其他讽刺作家受到钜额的损害赔偿。“政治卡通或漫画的吸引力往往基于利用不幸的身体特征或政治上的尴尬事件——往往蓄意伤害肖像中的人物的感受”。这在汤玛士·纳斯特(英语:Thomas Nast)在“哈波斯周刊(英语:Harper's Weekly)”的页面上将特威德老大(英语:Boss Tweed)用针串起的卡通图画上是千真万确的。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缺少该卡通图画的政治言论将会是颇为失色的。

即使纳斯特的卡通并不特别令人反感,法威尔认为在本案中《好色客》的谐仿广告太过“离谱”以致于使其不受第一修正案的保护。但“离谱”本质上是一种主观的术语,容易受到个人品味和陪审团的人选左右。这样的一个标准“与我们长久以来拒绝将可能对听众有不良情绪之影响的问题发言处以损害赔偿的想法相抵触”。所以只要这样的争议发言不是“淫秽的”而因此不受第一修正案的保护,当它涉及公众人物时,应该受制于真实恶意的标准。

明确地说,法威尔是以第一修正案为目的的公众人物。因为地方法院在诽谤指控上做出对弗莱恩特有利的判决,对于谐仿是否可以被理解为描述法威尔的事实或是他曾参与的事件并不存在任何争议。因此,因为该谐仿并没有做出暗示为真实的虚假陈述,那么根据“纽约时报”一案中之真实恶意的标准,它就不能被判处损害赔偿。本院因此推翻第四巡回法院的判决。

《公诉拉里·弗兰特》,一个1996年由米洛斯·福尔曼执导的电影,主演伍迪·哈里森饰弗莱恩特和爱德华·诺顿饰弗莱恩特的律师阿兰·艾克曼(英语:Alan Isaacman),以案件审理为特色。

相关

  • 王小云王小云(1966年8月-)是一位中国密码学家。山东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6年8月生于山东省诸城一个普通家庭,家里兄弟姐妹五个。受身为教师的父亲影响,王小云从小就对数理化
  • 电子康普顿波长粒子的康普顿波长(Compton wavelength)λ,其关系式如下:式中的变数符号定义约化康普顿波长 λ
  • 章鸿钊章鸿钊(1877年3月11日-1951年9月6日),字演群(后改为爱存),笔名半粟。浙江省吴兴县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地质科学史专家,中国近代地质学奠基人之一。生
  • 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荷兰语:Martinus Willem Beijerinck,1851年3月16日-1931年1月1日),荷兰微生物学家和植物学家。他出生在阿姆斯特丹。拜耶林克就读于荷兰莱顿大学,并成为
  • 高伯龙高伯龙(1928年6月29日-2017年12月6日),广西岑溪人,生于广西南宁,中国激光陀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 迈泽恰特区迈泽恰特区(匈牙利语:Mezőcsáti járás),是匈牙利的一个区,位于该国东北部,由包尔绍德-奥包乌伊-曾普伦州负责管辖,首府设于迈泽恰特,面积351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14,446,人口密度每
  • 埃米尔·科斯特埃米尔·科斯特(法语:Émile Coste,1862年2月2日-1927年7月7日),出生于土伦,法国男子击剑运动员。他参加了19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击剑比赛,并获得了男子花剑个人金牌。
  • 巴尔塔萨尔·布鲁姆巴尔塔萨尔·布鲁姆·罗德里格斯, (西班牙语:Baltasar Brum Rodríguez;1883年6月18日-1933年3月31日),乌拉圭律师、政治家,1919年-1923年担任乌拉圭总统。1913年—1915年,担任公共
  •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科兹洛夫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科兹洛夫(俄语:Михаил Михайлович Козлов,1917年11月5日-2004年3月15日),苏联军事领导人,1979年晋升大将。1979年至1986年担任总参
  • 巴赫乔伊巴赫乔伊(Bahjoi),是印度北方邦Moradabad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9993(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29993人,其中男性15680人,女性14313人;0—6岁人口5378人,其中男2891人,女2487人;识字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