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鳃亚纲

✍ dations ◷ 2025-05-15 08:44:11 #板鳃亚纲
板鳃亚纲(学名:Elasmobranchii)属于软骨鱼纲,包括鲨鱼和鳐。鱼鳃是板状,鳃裂 5-7 对,鳃间隔宽大。体外是盾鳞或光滑,雄性腹鳍转化为鳍足,没有鱼鳔,仰赖富含油脂的鱼肝维持浮力。最早的板鳃亚纲公认化石发现于志留纪,现存大部分的目多在侏罗纪之后出现。许多早期种类在二叠纪末期中绝种,也因此导致在侏罗纪时发生辐射适应。板鳃亚纲为软骨鱼纲下的两个亚纲之一,另一个为全头亚纲(银鲛)。鳃裂 5-7 对,体外是盾鳞,没有鱼鳔,眼睛具有脉络膜层,雄性腹鳍特化为鳍足。板鳃亚纲遍布于热带与温带的水域中。许多鱼类仰赖鱼鳔维持浮力,但没有鱼鳔的板鳃亚纲物种则透过富含油脂的鱼肝来维持浮力。这些油脂在食物短少时也能作为暂时的营养来源。其中深海鲨鱼的肝重量可达体重 20%,常被视为是渔业捕获的目标。板鳃亚纲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奥陶纪(4.5 - 4.2 亿年前),远在陆生脊椎动物与陆生植物之前,然而因为只有发现到部分鳞片的化石,因此不认科学家并不认为是鲨鱼而是无颌总纲的小瘤鱼类(英语:thelodont)。目前最早认为属于鲨鱼的化石来自于 4.2 亿年前的志留纪,外型与现今的鲨鱼外型差异很大,这个时期所发现的牙齿上有多个尖锐突起,外型类似三叉戟,适合用来捕捉鱼类。裂口鲨(Cladoselache)出现于 3.7 亿年前,化石发现于美国的俄亥俄州、肯塔基州及田纳西州,在当时北美洲仍然为一片汪洋。裂口鲨的体长仅约1.8米(5.9英尺),具有三角形的鱼鳍和狭窄的颚。裂口鲨的牙齿化石并没有很多,相信可能是因为它们的牙齿替换速率并不如现代鲨鱼那般频繁。它们的尾鳍形状与大白鲨、尖吻鲭鲨和长鳍鲭鲨类似。从猎物在裂口鲨胃中的方向可推估它们也是灵活快速的掠食者。在石炭纪时,异刺鲨目(英语:Xenacanthida)兴起(包括异刺鲨),几乎只生活在淡水水域之中,并且成功散布至世界各地,它们在约 2.2 亿年前灭绝。另一群为弓鲛目(英语:Hybodontiformes)(包括弓鲛)则生活在海洋中。在 3.25 亿年前一具几乎完整的鲨鱼鳃部化石显示鲨鱼并非活化石,在这几亿年来其器官早已因为演化而产生很大的变化。其他板鳃亚纲动物在侏罗纪时产生第二次的辐射适应,鳐和

相关

  • 脑膜脑炎脑膜脑炎(英语:Meningoencephalitis /mɪˌnɪŋɡoʊɛnˌsɛfəˈlaɪtᵻs, -ˌnɪndʒoʊ-, -ən-, -ˌkɛ-/ )是一种兼具脑膜炎(脑膜的感染、发炎)和脑炎(脑的感染、发炎)特点
  • 肢端肥大症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是肇因于人体的生长板关闭后生长激素(GH)仍过度分泌所引起的疾病。 最初的症状通常是手部和足部肿大,前额、下巴和鼻子也可能会变大。其他症状可能包括关
  • 精神药物精神药物(英语:psychoactive drug),又称精神药品(psychopharmaceutical,或psychotropic)。有些精神药品具有医疗和科学价值。一种化学物质的概称,这些物质能够穿越血脑屏障,直接作用
  • 矮化病毒科极微小病毒属 Nanovirus 香蕉顶束病毒属 Babuvirus矮化病毒科(Nanoviridae)又译作极微小病毒科或奈米病毒科,是单链DNA病毒的一科,下有两属:
  • 太平洋群岛位于大洋洲的三大岛群:密克罗尼西亚(Micronesia,希腊语字根为“小岛”之义) 位于赤道以北,西太平洋,包括:马绍尔群岛、关岛、瑙鲁、帕劳等。美拉尼西亚(Melanesia,希腊语字根为“黑人
  • THz赫兹(符号:Hz)是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表示每一秒周期性事件发生的次数。赫兹是以首个用实验验证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海因里希·赫兹命名,常用于描述正弦波、乐音、无线电通讯以及
  • 添万利添万利(西班牙语:Tia Maria)是源自牙买加的咖啡力娇酒,使用牙买加咖啡豆酿制。添万利的配方包括牙买加咖啡豆、香草、糖以及甘蔗发酵的酒精。酿造时原液的酒精浓度为31.5%,最后装
  • Alu序列Alu元件(英语:Alu element)是人类基因组中一组散在分布的相关序列,每个长约300bp。单个成员的每个末端上有Alu(藤黄节杆菌(英语:Arthrobacter luteus)的缩写)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并由此
  • 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英语:Computer Program)是指一组指示计算机或其他具有消息处理能力设备每一步动作的指令,通常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运行于某种目标体系结构上。打个比方,一个程序的
  • 颜面神经面神经是第七对脑神经。主要掌管脸部表情及眼皮开闭。颜面神经受损可能导致眼皮不能闭合、脸部肌肉瘫痪、口歪、味觉异常等症状。临床上颜面麻痹(歪斜)可简单分为:周边型及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