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卢布
✍ dations ◷ 2025-09-04 18:26:28 #卢布
卢布(俄语:рубль,IP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货币单位,最初为俄罗斯帝国所使用,后来很多与俄国联系密切的东欧国家也曾使用,现在使用这一货币单位的国家有俄罗斯、白俄罗斯、德涅斯特河沿岸等国。每1卢布可以分为100戈比(俄语:копе́йка,罗马化:kopeyka,IPA:)。俄罗斯卢布的流通区域除了俄罗斯联邦之外,还包括不被广泛承认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国,在乌克兰东部自治的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也可以用来支付。历史上,曾使用“卢布”的国家还包括莫斯科公国、俄罗斯沙皇国、立陶宛大公国、俄罗斯帝国、苏维埃俄国(1917年至1923年)、苏联(1923年至1991年)、拉脱维亚(1992年-1993年)和塔吉克斯坦(1995年-2000年)等国。根据《罗斯法典》,古罗斯的货币单位是“格里夫纳”(гривна),一格里夫纳相当于一磅重的银锭,12世纪70时代,莫斯科公国才开始打制金银硬币,称“腾格”(денга),该词源自蒙古语。14世纪,莫斯科公国开始使用“卢布”体系。最初是用来指代格里夫纳银锭的切块。由于格里夫纳银锭重量大,携带不方便,使用时常被劈成小块的碎银,这些碎银就被称为“卢布”(рубль)。在格里夫纳、腾格和卢布并行的时代,每一格里夫纳可分为四卢布,每卢布等于二百腾格。15世纪开始流行一卢布的硬币。1534年,伊凡四世的母亲,摄政的叶连娜·瓦西里耶芙娜·格林斯卡娅进行货币改革,废除了旧币,统一了俄罗斯的货币体系。后来,鉴于卢布面额仍较大,俄罗斯又发行了辅币“戈比”(копе́йка),“戈比”一词源自俄语“копьё”,意为长矛,指最初发行的戈比硬币上轧有的骑士像手持的长矛。对于“卢布”(рубль)一词的起源,有着很多不同的说法。但多数观点都同意该词源自于意为“劈砍”、“分割”的俄语动词“рубить”(rubit),主要的不同都集中在一些细节。马克斯·法斯默尔(英语:Max Vasmer):511和帕维尔·雅科夫列维奇·切尔内赫(俄语:帕维尔·雅科夫列维奇·切尔内赫):125—136均曾在其著作中提到这一观点。有观点认为,“卢布”一词源自印度的货币单位“卢比”,该观点在马克斯·法斯默尔(英语:Max Vasmer)的《语源词典(英语:Etymological dictionary)》中曾有记载:511,但一般认为是错误的。也有观点认为“卢布”与阿拉伯语中表示四分之一的词语“ربع”(rub)有关。还有说“卢布”一词源自在诺夫哥罗德用两片模具浇铸的方法制作银锭,而留下的裂痕,“卢布”意为“带裂痕的银锭”。“卢布”在俄罗斯帝国、苏联和现代俄罗斯各民族的语言中称为:1917年十月革命后,相继成立的苏俄、苏联均继承了沙俄的货币单位,使用“卢布”和“戈比”。1991年苏联解体后,原加盟国继续使用了一段时间的苏联卢布之后,相继开始发行本国货币,其中仍以“卢布”为单位的有:俄罗斯卢布、白俄罗斯卢布、拉脱维亚卢布、塔吉克斯坦卢布,其中拉脱维亚卢布和塔吉克斯坦卢布后来分别被拉脱维亚拉特和塔吉克斯坦索莫尼所取代。(本列表可能没有包含所有历史上的卢布,尤其是次于国家的实体发行的卢布)
相关
- 东方计划东方计划(俄语:Восто́к)是一个意图首次将人成功地送入地心轨道的苏联载人航天计划。这一计划从泽尼特间谍卫星出发,设计了东方号飞船,并从SS-6洲际弹道导弹改造成东方号火
- 标准状况标准状况(英语:standar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STP,标准温度与标准压力),简称“标况”。由于地表各处的温度、压强皆不同,即使是同一地点的温度压强也随测量时间不同而相异,因
- Feyerabend, Paul保罗·卡尔·费耶阿本德(德语:Paul Karl Feyerabend,1924年1月13日-1994年2月11日)是一位奥地利出生的科学哲学家,以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作教授的三十余年间(1958年–1989
- 爱德华·亚瑟·米尔恩爱德华·亚瑟·米尔恩,FRS(英语:Edward Arthur Milne,1896年02月14日-1950年09月21日),英国天文学家以及数学家。米尔恩早期的研究专注于理论天文物理。1932年后他亦致力于关于膨胀
- 火花火柴盒贴画,也叫“火花”,是指火柴盒子上的贴画,包括商标、广告或设计图样,也是收藏者对这种迷你艺术品的一种爱称。火柴,在中国近代称为“洋火”,常见于中国近代文学家的作品里。
- 胡克罗伯特·胡克(英语:Robert Hooke,又译为虎克,1635年7月28日-1703年3月3日),英国博物学家、发明家。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他提出了描述材料弹性的基本定律——胡克定律,且提出了万有引力
- 衣藻正文衣藻属(学名:Chlamydomonas)是绿藻门下一个包括约325个物种的属。他们都是带有鞭毛的单细胞生物。有纤维素壁,营养细胞有两根等长鞭毛,叶绿体杯状,叶绿体前端或侧面有一红色
- 偶联化合物偶联反应,也写作耦合反应、偶合反应或耦联反应,是两个化学实体(或单位)结合生成一个分子的有机化学反应。狭义的偶联反应是涉及有机金属催化剂的碳-碳键形成反应,根据类型的不同,
- 傣那德宏傣语,又称傣纳语、傣那语,是德宏傣族人的语言,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省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普洱市、临沧市和保山市,缅甸、老挝也有分布。属于侗台语系台语支,和泰语有亲属
- 第四共和国第四共和国,是1972年至1980年间统治大韩民国的政府。时任韩国总统朴正熙1971年第三度当选总统后,于1972年再次发动军事政变解散国会,实行“维新宪法”,建立“第四共和国”,总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