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娜·吉娜丝塔

✍ dations ◷ 2025-08-26 20:16:10 #玛丽娜·吉娜丝塔

玛丽娜·吉娜丝塔·i·科洛马(加泰罗尼亚语:Marina Ginestà i Coloma,1919年1月29日-2014年1月6日),法裔西班牙人、西班牙内战相关人物、全国劳工联盟和统一社会主义青年(英语:Unified Socialist Youth)的成员。在巴塞罗那军事起事期间,她因为于科隆酒店上拍摄的一张相片而为人触目。该张相片及后成为了西班牙内战的标志性相片。

1919年1月29日,吉娜丝塔在法国图卢兹一个左派家庭中出生。他们一家及后移居到西班牙。她的父母英帕尔·科洛马·查尔梅塔(Empar Coloma Chalmeta)和布鲁诺·吉内斯特·马努本斯(Bruno Ginestà Manubens)都是裁缝师。在她11岁时,他们一家移居到巴塞罗那。吉娜丝塔后来加入了加泰罗尼亚统一社会党。在内战爆发期间,她转而担任记者,并为苏联报章《真理报》的记者米哈伊尔·科尔佐夫(英语:Mikhail Koltsov)提供翻译。吉娜丝塔在战争结束前受了伤,并因此撤离到蒙彼利埃。纳粹德国及后占据了法国,于是她又再飞去多米尼加,在那跟一名前军官结婚。1946年,她因为受到独裁者拉斐尔·特鲁希略迫害,而被迫离开当地,迁往委内瑞拉。1949年,她与丈夫离婚,并移居法国。1952年,吉娜丝塔与一位比利时外交官结婚,并回到巴塞罗那。1978年,她移居巴黎。2014年1月,她在巴黎逝世,终年94岁。

她因为在1936年7月21日拍摄的一张照片而闻名于世。该张相片的拍摄地点为科隆酒店顶楼,当中展示身穿军装的吉娜丝塔拿着步枪摆姿势的样子。相片中她拿的是M1916西班牙毛瑟枪——西班牙军队所使用的步枪之一。制造商则为当地的奥维多工厂。因为她是一名记者,所以是次是她唯一一次接触枪支的机会。 一些拥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报章很快就刊出这张相片。它及后成为了西班牙内战的标志性相片,以及反法西斯主义的象征。

这张照片及后成为了著作《十三朵玫瑰》(由卡洛斯·丰塞卡(英语:Carlos Fonseca)所著)的封面。科隆酒店在战争后被拆掉,之后重建成班尼斯托银行的门店。

相关

  • 忧郁忧郁(英语:Melancholia,或英语:lugubriousness),一种情绪与心理状态,指一个人呈现哀伤、心情低落的状况,绝望与沮丧为其特色。这是人类正常的情绪之一,但是强烈而长久持续的忧郁情绪,
  • 细胞色素b细胞色素(英文:cytochrome)一般是指一类膜结合的血红素蛋白,以血基质为辅基,参与电子传递。它可以以单体的形式(如细胞色素c)或作为复合物酶中的一个亚基来发挥氧化还原作用。细胞
  • 天然谷物全价值营养(德语:Vollwerternährung、英语:wholesome diet或whole food)指的是一种饮食概念,优先选择新鲜未加工的食材(德语:Nahrungsmittel)和全谷类食品。这个概念是来自 维尔纳
  • 天桥八怪天桥八怪,指的是从清末至民国时期,活跃在北京天桥地区进行民间曲艺表演的八位著名艺人,自清初迁汉令之后,天桥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民间娱乐中心,这里遍布茶馆酒肆,活跃着各种行当的
  • 彼得·杰伊涅金彼得·斯特潘诺维奇·杰伊涅金(俄语:Пётр Степанович Дейнекин,1937年12月14日-2017年8月19日)是一位俄罗斯军官,上将军衔。杰伊涅金出生于俄罗斯莫罗佐夫
  • 常茂徕常茂徕(1788年-1873年),字逸山,又号痛定思痛居士。清代开封人。二十岁中秀才,后屡试不中,于是闭门专心读书。其作品今存《春秋女谱》、《石田野语》、《洛阳石刻录》、《怡古堂文钞
  • 卞荣卞荣(1419年-1487年),字华伯,直隶常州府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人。明朝政治人物、书画家。应天府乡试第十七名举人。正统十年(1445年)乙丑科进士。授户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有《卞郎
  • 王津平王津平(1946年-2019年9月7日),生于台湾台北市,为中国统一联盟发起人与主席、中华基金会董事长。王津平毕业于淡江大学,1972年至美国留学,期间参与保钓运动。取得学位后回淡江大学任
  • 知足 最真杰作选知足 just my pride 最真杰作选(英语:),是台湾乐团五月天在台湾发表的首张精选辑。此专辑的发行版本分为天空和海洋双盘,天空盘是收录国语歌曲,海洋盘则收录台语歌曲,于2005年8月26
  • 马来亚人民解放军马来亚民族解放军(马来语:Tentera Pembebasan Nasional Malaya;英语:Malayan National Liberation Army)是1949年2月1日由马来亚共产党所组织成立的一支武装部队,前身是马来亚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