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奥尔夫

✍ dations ◷ 2025-02-23 06:59:03 #1895年出生,1982年逝世,德国作曲家,20世纪作曲家,慕尼黑人,音乐教育家

卡尔·奥尔夫(德语:Carl Orff,1895年7月10日-1982年3月29日),又译卡尔·奥福或卡尔·奥夫,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指挥家。

奥尔夫一生与慕尼黑这座城市紧密相连,他生于慕尼黑,就学于慕尼黑学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离校参军,1920年随卡明斯基深造又回到慕尼黑。1924年与舞蹈家歌特(Dorothee Günther)在慕尼黑创办冈特学校,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儿童音乐教育事业,这也使得他和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并称为儿童音乐教育专家。1982年3月29日,奥尔夫逝世于慕尼黑。

公元1924年,奥尔夫与舞蹈家歌特(Dorothee Günther)女士共同创办结合音乐、律动和舞蹈教育的歌特学校(Günther Schule)。从观察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奥尔夫了解到儿童学习音乐,应该从培养节奏感开始,先从节奏乐器体验音乐的趣味,再逐渐加入旋律、和声等元素,后来逐渐发展而形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Orff Schulwerk)”。

奥尔夫的音乐创作以《布兰诗歌》(拉丁语:,英:Songs of (Otto)Beuren,亦译为《博伊伦之歌》或《布朗尼之歌》)最为著名。博伊伦之歌首演于1937年,是奥尔夫的舞台作品《胜利——三联剧》的第一部,副标题为“世俗歌曲”(cantiones profanae);后两部分别为《卡图利之歌》(带布景的表演)和《阿芙洛狄忒的胜利》(带布景的协奏曲)。博伊伦之歌最初作为有布景的舞台音乐发表,后来奥尔夫表示也可以作为音乐会演出使用。

奥尔夫成熟期的舞台音乐风格冷峻,强调节奏的支配地位,这也和他的儿童音乐教育理论相适应。他的作品大量使用打击乐,和声简化到只留下基本的三和弦等几种,旋律创作也强调配合节奏型,但是他的节奏运用非常丰富,具有很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奥尔夫早年曾经整理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的几部歌剧,包括《波佩阿的加冕》(L'incoronazione di Poppea)。

template:Carl Orff(英语:template:Carl Orff)

相关

  • 2003年SARS殉职医护列表本表列出在2003年SARS爆发期间殉职的医疗工作者及医疗相关的人士,并依照国籍与逝世日期英文排序。
  • 艮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三十八个(六划的则为第二十一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艮部归于六划部首。艮部只以右、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
  • 次磺酸在化学中,次磺酸是一种含氧的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基,其通式为RSOH,其中R≠H(若R=H则为硫氧化氢)。次磺酸是一种有机硫含氧酸的第一个成员,其他还包括了亚磺酸(RSO2H)、磺酸(RSO3H)等。与
  • 合成谬误合成谬误(英语:Fallacy of composition),又译为构成谬误,是一种非形式谬误,系基于整体中的某些部分具有某性质,而整体本身并非具备该性质,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与合成谬误相反的是分割
  • 热激蛋白热休克蛋白(英语:Heat shock proteins,又称热激蛋白,简称为HSP)是一类功能性相关蛋白质,当细胞受到升高温度或其他胁迫时它们的表达就会增长,可协助蛋白质正常折叠。这种表达的增长
  • 苏我马子苏我马子(551年-626年6月19日),日本飞鸟时代的政治家与权臣。苏我马子为苏我稻目之子,其女儿为钦明天皇的妻子,以外戚的身份掌权。苏我马子官仕敏达天皇、用明天皇、崇峻天皇与推
  • 信宜白话信宜白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粤语系统的一种方言,信宜白话和广州话有近似的地方,也有相异之处。清代道光年间的《广东通志》风俗类写道: “信宜......音近广州。”《广东通志》 《
  • 硫酸铋硫酸铋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Bi2(SO4)3。硫酸铋可由金属铋、氧化铋或氢氧化铋与浓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铋遇水产生碱式盐沉淀。
  • VISTAVISTA是LOEN Entertainment的女团FIESTAR的出道专辑
  • 黄自强 (演员)黄自强(英语:Yee Keung Victor Wong,1927年7月30日-2001年9月12日)美国男演员,1980至1990年代常在美国电影饰演华裔配角,如《点心》(1984)、《妖魔大闹唐人街》(1986)、《上海惊奇(英语: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