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奥尔夫

✍ dations ◷ 2025-04-11 23:38:41 #1895年出生,1982年逝世,德国作曲家,20世纪作曲家,慕尼黑人,音乐教育家

卡尔·奥尔夫(德语:Carl Orff,1895年7月10日-1982年3月29日),又译卡尔·奥福或卡尔·奥夫,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指挥家。

奥尔夫一生与慕尼黑这座城市紧密相连,他生于慕尼黑,就学于慕尼黑学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离校参军,1920年随卡明斯基深造又回到慕尼黑。1924年与舞蹈家歌特(Dorothee Günther)在慕尼黑创办冈特学校,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儿童音乐教育事业,这也使得他和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并称为儿童音乐教育专家。1982年3月29日,奥尔夫逝世于慕尼黑。

公元1924年,奥尔夫与舞蹈家歌特(Dorothee Günther)女士共同创办结合音乐、律动和舞蹈教育的歌特学校(Günther Schule)。从观察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奥尔夫了解到儿童学习音乐,应该从培养节奏感开始,先从节奏乐器体验音乐的趣味,再逐渐加入旋律、和声等元素,后来逐渐发展而形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Orff Schulwerk)”。

奥尔夫的音乐创作以《布兰诗歌》(拉丁语:,英:Songs of (Otto)Beuren,亦译为《博伊伦之歌》或《布朗尼之歌》)最为著名。博伊伦之歌首演于1937年,是奥尔夫的舞台作品《胜利——三联剧》的第一部,副标题为“世俗歌曲”(cantiones profanae);后两部分别为《卡图利之歌》(带布景的表演)和《阿芙洛狄忒的胜利》(带布景的协奏曲)。博伊伦之歌最初作为有布景的舞台音乐发表,后来奥尔夫表示也可以作为音乐会演出使用。

奥尔夫成熟期的舞台音乐风格冷峻,强调节奏的支配地位,这也和他的儿童音乐教育理论相适应。他的作品大量使用打击乐,和声简化到只留下基本的三和弦等几种,旋律创作也强调配合节奏型,但是他的节奏运用非常丰富,具有很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奥尔夫早年曾经整理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的几部歌剧,包括《波佩阿的加冕》(L'incoronazione di Poppea)。

template:Carl Orff(英语:template:Carl Orff)

相关

  • 格拉茨格拉茨(德语:Graz;德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
  • 巴特巴特(Bat)是埃及神话中的母牛女神,其典型形象为拥有牛角和牛耳的女性面孔。巴特崇拜的起源可能能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埃及地区的牧牛传统。在古埃及文化中,巴特崇拜与宗教仪式
  • 五曹算经五曹算经是北周甄鸾编撰的的算术书,是算经十书之一。全书五卷:今有田广从各五十六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一十三亩奇十六步。今有丁八千九百五十八人,凡三丁出一兵、问出兵几何? 答曰
  • 语法盐语法糖(Syntactic sugar)是由英国计算机科学家彼得·兰丁发明的一个术语,指计算机语言中添加的某种语法,这种语法对语言的功能没有影响,但是更方便程序员使用。语法糖让程序更加
  • ISVISV(英语: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vocabulary)指国际科技词汇或国际通用科技词汇,指的是欧洲语言为了科技术语的统—及科技术语的单义性,以吸收外来词为方法,以术语国际化为目标
  • 14世纪1300年1月1日至1399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4世纪。14世纪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时期。
  • 拉托雷公爵拉托雷公国(西班牙语:Ducado de la Torre)是西班牙一个世袭公爵头衔,拥有西班牙贵族头衔一等格伦代(英语:Grandes de España (Current)),于1862年11月由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授予
  • 不牢河不牢河也作不老河,位于中国江苏省北部,北起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的蔺家坝枢纽,上接京杭大运河南四湖下级湖西段(东段为韩庄运河),东南流经徐州市区北部和邳州市西北部地区,最后于邳城
  • 2020年3月台湾
  • 文惠廉文惠廉(William Jones Boone,1811年7月1日-1864年7月17日),美国圣公会主教,该会在华传教的开创性人物。1837年先到爪哇的华人中间传教。1842年进入厦门。1843年成为主教。1845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