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吕宋人
✍ dations ◷ 2025-11-26 06:23:53 #吕宋人
吕宋人(学名:Homo luzonensis)是一种已灭绝的早期人类,因于2007年在吕宋岛发现该物种一个个体的第三跖骨化石而得名。2019年,《自然》期刊公布了佛罗伦特·底特律等人对吕宋人化石的研究成果,并正式为这一新发现的物种定名“吕宋人”,和现代人类同属于人属。然而,一些科学家认为要把这种生物划分为新的物种而不是亚种需要更多证据;类似的争议同样存在于直立人和丹尼索瓦人身上。2007年5月5日,一支由菲律宾、法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菲律宾卡加延省发掘卡劳洞穴(英语:Callao Cave)时发现了一块第三跖骨的化石。按照形态特征,这些化石被分到人属,成为菲律宾当时发现的最早人属化石。在2019年由佛罗伦特·底特律等人发表的论文中,正式把这些化石所属的物种定名为吕宋人。吕宋人化石现藏于菲律宾国家博物馆。尽管最早提出人类向菲律宾迁徙(英语:Models of migration to the Philippines)假说的亨利·奥特利·贝尔(英语:Henry Otley Beyer)设想人类在末次冰期使用陆桥迁徙,现代研究中对民都洛海峡和西布图海峡(英语:Sibutu Passage)的测深结果表明这两处位于菲律宾的海峡都没有消失到产生陆桥的程度,与菲律宾群岛在生物地理学上和巽他古陆分隔的说法相吻合。吕宋人的臼齿短小,表明该物种可能经历了类似佛洛勒斯人的岛屿侏儒化,但至今无人估测吕宋人的准确身高。没有参与吕宋人研究的里吉·韦德推测吕宋人可能在树上活动(英语:Arboreal locomotion)。研究人员在卡劳洞穴还发现了菲律宾鹿(英语:Philippine deer)、野猪和一种已灭绝的牛的化石,其中有些表面有切割的痕迹。这意味着吕宋人可能掌握了屠宰的方法。此外,在菲律宾卡林阿省莱扎尔(英语:Rizal, Kalinga)的一处遗址发现了约70万年前的石器和近完整的犀牛骨骼化石。《自然》期刊上的文章称:“晚更新世时期,在华莱士线以东存在另一个先前未发现的人种。这凸显了东南亚岛屿在人属进化中的重要性”。
相关
- 老年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老年医学(英语:Geriatrics)是医学的一个
- 顺丁烯二酸马来酸(maleic acid),即顺丁烯二酸,化学式为 HO2CCHCHCO2H,是一种二羧酸,即一个含有两个羧酸官能基的有机化合物。马来酸和富马酸(反丁烯二酸)互为顺反异构物。马来酸常用来制备富马
- COMT3A7E, 3BWM, 3BWY, 4PYI, 4PYJ, 4PYK, 4XUC, 4XUD, 4XUE· protein binding · O-methyltransferase activity· cytosol · plasma membrane · membrane · integral
- 冰珠冰珠是固态降水的一种,由雪花落下时融化再凝固所形成,外形为半透明冰球,比雹还小、且与霰、雨夹雪不同,落至地表或撞击物体时会弹起、并发出比液态雨滴还要清脆的声音。冰珠堆积
- 寡糖寡糖又称低聚糖,为普遍由3-10个单糖分子聚合而成的碳水化合物。寡糖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并有着辨别其他细胞的功能。根据营养专家及许多医学研究,寡糖有类似水溶性膳食
- 索尔·阿伦·克里普克索尔·阿伦·克里普克(英语:Saul Aaron Kripke,/ˈkrɪpki/,音“克里普基”,1940年11月13日-),美国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模态逻辑语义学创始人之一,指称因果-历史论(英语:Causal-historical
- 沟齿鼩沟齿鼩(学名:Solenodontidae)又名沟齿猥,是哺乳纲鼩形亚目的一种夜行性穴居生物,全归入沟齿鼩科沟齿鼩属里。这些动物都只在加勒比海才有它们的踪影。它们以昆虫为食物,外形有点像
- 直觉类型论直觉类型论(Intuitionistic type theory)、或构造类型论、或Martin-Löf 类型论、或就叫类型论是基于数学构造主义的函数式编程语言、逻辑和集合论。直觉类型论由瑞典数学家和
- 詹姆斯·兰迪詹姆士·赖迪(英语:James Randi,出生时全名为Randall James Hamilton Zwinge,1928年8月7日-),美国藉加拿大裔舞台魔术师、科学怀疑论者,而且是其同名基金会,詹姆士· 赖迪教育基金会
- 易索普益普索(Ipsos),是一家位于法国巴黎的市场研究公司。成立于1975年。不同于其他市场研究公司,益普索是少数专注于“市场营销研究”与“个案研究”的公司。Ipsos 五大核心研究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