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

✍ dations ◷ 2025-09-18 18:41:07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英语:Bronchiectasis)指的是肺脏中支气管永久性的扩张。患者的常见症状包括有痰的慢性咳嗽,其他还有呼吸困难、咳血与胸痛等,有些患者同时也有喘鸣与杵状指(英语:nail clubbing)的情形。患者也常罹患肺部(下呼吸道)感染(英语: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支气管扩张症可能源自于一些后天因素或是感染(包括肺炎、结核、免疫系统问题、以及囊肿纤维症等)。几乎所有囊肿纤维症的患者最后都会患上这种病症,而未患囊肿纤维症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有10%到50%的病因不明。支气管扩张症的机转是呼吸道组织因不受控制的发炎反应而崩解,受疾病影响的支气管管径扩张,清除分泌物的能力也因此受损。支气管中的分泌物使肺中的细菌量增加、造成气道阻塞和进一步的破坏。在分类上,支气管扩张症与气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同属于阻塞性肺病。当求诊者的症状符合此疾病的病症时,可由电脑断层检查确诊。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痰液细菌培养(英语:sputum culture),对诊断快速恶化的患者也可能有效。支气管扩张症可能因感染而恶化,对于受到感染的患者建议使用抗生素。一般常用的抗生素为阿莫西林(若对阿莫西林过敏,可改用红霉素或去氧羟四环素),抗生素治疗也可以预防症状恶化。胸腔物理治疗(包括胸部拍击法、姿势引流法、咳嗽技巧、以及诱发性肺量计等等)也是建议的疗法。支气管扩张剂可能有帮助,但证据不强;吸入类固醇目前看来则没有帮助。手术治疗虽然经常使用,但并未经过深入研究,肺脏移植(英语:lung transplantation)对于病情非常严重的病人来说可以做为选项之一。虽然支气管扩张症可以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但有许多患者可以和这种疾病共存良好。在英国,支气管扩张症在成人间的盛行率为千分之一,在女性身上较常发生,且发生率随年龄上升。支气管扩张症由雷奈克于1819年发现。美国每年因支气管扩张症,估计需付出六亿三千万美元的经济成本。医学导航: 呼吸系统解剖(n, x, l, c)/生理/发育病理(c, p)/先天/肿瘤, 症状/人名体征, 创伤手术, 药品(R1/2/3/5/6/7)

相关

  • 心脏衰竭心脏衰竭(法语:Insuffisance cardiaque,英语:HF, heart failure),一般意指慢性心脏衰竭(英语:CHF, chronic heart failure)。但是有时则指郁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当
  • 微生物微生物是难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微小生物总称,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藻类等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以及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无完整细胞结构的生物。 一般需要借助
  • 免疫抑制免疫抑制(英语:immunosuppression)是指对于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免疫抑制可由天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天然免疫抑制包括天然免疫耐受,机体可能会对自身组织成分不产生免疫应答。人
  •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英语: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电镜或电显)是使用电子来展示物件的内部或表面的显微镜。高速的电子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短(波粒二象性),而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其使用的波
  • 寄生虫寄生虫(英语:parasitic worm)指一种生物,将其一生的大多数时间居住在另外一种生物体内,且会危害被居住的生物体的生理机能,被寄居的生物则称为宿主或寄主。寄生虫会在宿主或寄主体
  • 肝病肝病(英语:Hepatic disease、Liver disease)是指肝脏疾病,或是肝脏受损的症状。肝病种类超过一百种以上。症状包括黄疸及体重减轻。以下是一最常见的肝病: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或多重抗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ultiple-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独特菌株,
  • 绿脓杆菌绿脓杆菌,又称铜绿假单胞菌(学名: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好氧、呈长棒形的细菌,只有单向的运动性。它是一种机会性感染细菌,且对植物亦是机会性感染的。与其
  • 副黏液病毒副粘液病毒科包括二个亚科,副粘液病毒亚科(Paramyxivirinae)及肺炎病毒亚科(Pneumovirinae)。副粘液病毒亚科除已归类六属病毒外,还有尚未归类之马麻疹病毒属(Equine Morbilli
  • 汉他病毒汉坦病毒(Hantavirus),又译汉坦病毒,是本雅病毒目的一种病毒,其引发的病症称为汉他病/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为一种经由老鼠传染给人类的致命传染病,被列为生物性危害第四级